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法学界长期将法律的目的与法律的价值等同,实际上法律的目的是对法律价值的追求和指向,它既受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同时还受法律、道德等既有规范的影响。法律的目的产生于法律实践并通过法律价值对法律实践进行评判。  相似文献   

2.
法律价值“功能论”是对法律外在价值的一种描述,法律的超验价值不是一种具体的价值,是内在于法律的一种价值信念,它假借图腾崇拜和原始宗教信仰而生成,寓于自然法、神性理性和人类理性之中。法律的超验价值对于法律基本价值的确立和法律信仰的维系与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并能够直接影响立法、执法和司法主体的观念和行为,对于法律正义的实现起着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3.
法律观是法制建设的首要问题,也是法学研究的首要问题。从西方主要法学派别的角度看,我们长期以来坚持的是实证主义的法律观,缺乏对法律道德价值的追求。而法律应当有自己的道德追求。现代法律观应当是一种权利本位的法律观,因此,法律应当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合理分配社会权利的权威性规范的总和。  相似文献   

4.
论法学教育中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目标实现所包含与依托的道德价值,决定了法学教育的使命不仅在于传授法律知识,更在于涵养思想道德。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法学教育中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应当以职业特征为主导、以道德认知为目的、以法律信仰为核心、以责任伦理为基础。  相似文献   

5.
法律人能否在其执业活动中保持公正,能否在物欲横流的经济大潮中站稳脚跟,面对各种诱惑的考验,光凭法律和制度的约束是不行的,还必须依靠提高个人的道德价值修养。而法律人的道德修养取决于他的道德价值的定位,也就是他自己在职业活动中的位置和对职业行为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习惯、乡约和法律是维系我国乡土社会秩序的重要规范,然而隐藏在其后面的本质却是人们的利益诉求和道德主张。当前,习惯、乡约和法律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因而,应当按照人们合理的利益诉求和正当的道德主张来改造、运作维系乡土社会秩序的习惯、乡约和法律。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师德呢?我经常思考这个问题。 要讲师德,首先要讲道德,因为师德是属于道德范畴的。大家知道,道德和法律对于社会是重要的,它们从不同角度维系或规范人的行为,维系社会的稳定和秩序。当然,法律与道德有所区别:法律是他律,是外在的,是强制性的;而道德是自律,是内在的,是自觉的。  相似文献   

8.
深入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和特点,要从道德与法律、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两个方面思考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结合的价值基础,以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的共同价值基础为切入点,整合原有"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的核心内容,对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的有机结合进行定位和阐释,寻求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内在依据。  相似文献   

9.
从词源词意和学理上说,道德相对法律而言具有先在性,法理性和引导性,在这里道德对法律而言,是一种理想,应当的评判和引导,是一种原则的设计,而非制度的操作,规范的实施,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伦理主体和伦理价值来源的转变,体现在婚姻家庭领域,要求张扬起一种对个人权益尊重的人精神,张扬起一种自由,平等,民主的人类普遍明精神,构建起一种经过分化的,公私边际有恰当界域的自治,理性,宽容的婚姻家庭生活。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与法律价值体系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价值就是法的存在,作用及其发展满足人的主体需要的一系列属性。它包括实质价值和形式价值两个层面。认识和研究法律价值,有助于调动人们对立法,执法,用法,守法的积极性并投身于法律运行的各个环节,有助于从观念到行动使法治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中国传统与现代法律价值精神存在相互冲突的因素,必须在建设现代法治国家中,摒弃传统法律价值中的沉渣和糟粕,大胆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使中国法律价值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历史转型。  相似文献   

11.
深入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和特点,要从道德与法律、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两个方面思考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结合的价值基础,以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的共同价值基础为切入点,整合原有"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的核心内容,对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的有机结合进行定位和阐释,寻求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内在依据.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传统的道德共识日益萎靡,同当代人的道德需要脱节,也因此失去了其在传统社会中的整合作用,现在已无法适合人们的需要。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内心的价值多元化,传统道德已难以在人与人之间达成共识,社会出现了“道德共识”困境。在此环境下,为更好地发挥道德的内心约束作用,应该在改进传统“道德共识”的基础上,制定符合中国人道德要求的法律,从而实现对人们道德约束与法律约束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本质上说,是对于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良好的法治环境,而良好的法治环境又是以道德价值为判断标准的。法律是否能够有效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律是否建立于优良的道德价值基础之上。可见,法律伦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道德和法律是社会的两种行为规范,但是它们有着自己相对应的社会基础和特点。我们在建设法治社会的时候,必须将这两种行为规范放在同一条件下考虑,用法律来促进道德建设,用道德来加强法律的价值基础,两的契合点就是法治的起点.  相似文献   

15.
道德的法律化和法律的道德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和法律作为社会调整的两种手段,各自的实现方式不同,但最终目标一致。道德是法律的价值核心,法律是基本道德的国家强制。但由于各自调整方式的不同,两之间的转换应该有个“度”,不能失之偏颇。道德法律化主要体现在立法方面,指法律要以道德为基础。法律的道德化是指在法律的制定、执行过程中应把握法律的道德性精神,体现出法律的正义性和公正性。不能“借法行恶”,在违法律作用的初衷。所以掌握好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之间的“度”,可以使社会实现法治,维护正义,保障人权,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  相似文献   

16.
法治取“德治”而代之居于主导地位,这是历史的必然。但道德地位的历史嬗变,并不意味着道德的可有可无。在法治居于主导地位的现代社会,道德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道德反映和调节主体间利益关系的特点,道德作用的特有方式和范围,以及道德作为法律的价值基础和法治的实现条件等等,都充分体现出道德的独特价值。实践证明:对道德的虚无主义的态度,不仅会导致社会道德生活的失范和无序,而且也会侵蚀在人们心目中尚未完全确立起来的法律的权威和法治的信念,影响我国的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法律与伦理之间的冲突一直是理论研究者最敏感的话题,站在伦理的角度评价法律的价值,只有设想一个秩序是"委托"另一个秩序的,才有可能从完全相同的观点把法律和道德看作是同时有效的。法律在伦理上究竟是"善"的还是"恶"的,当法律进入道德的领域,对于那些批判则显得无辜。通过法律可以减少社会上的罪恶,可以稳定人心,可以得到伦理上的"善"和"快乐",使得法律的工具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然而多数情况下,法律与道德发生了冲突,人们更倾向于不确定论。法律在伦理上的功能分析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法治与德治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试论法律意义上的新型师生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传统的师生关系奉行师重生轻的理念,并由道德和政策予以维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变迁,权利意识的增强,法律意义上的师生关系逐步建立,其内容包括行政法意义上的管理关系和民法意义上的平等关系。必须确立师生平等思想,从转变观念、行为合法、实施救济诸角度全面推进和完善师生法律关系,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形成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事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其价值有一般与个别之分。宪法价值具有与一般法律价值的共同性,但作为法律价值的一个部分或特殊表现形式,必然有其不同于其他法律价值的特点,具体体现为:原则性与概括性。适应性与广泛性,国家性与权威性,配补性与适用性。同时,宪法也有正义、自由和秩序价值,其中正义是宪法的内在价值,而自由与秩序则反映宪法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0.
作为社会规范,法律和道德都是对人们行为进行约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都对社会整合、社会稳定具有同等重要的维系作用。它们既相互区别,不可替代,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彼此补充;它们的调控范围在存在契合性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基于此,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法律和道德的作用、功能,“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法德并举。只有这样,二者方能协调发展,相得益彰。也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建设好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