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并非天然是知识分子,而是具备了相应的三方面特征而成为知识分子的,即自由漂浮与非依附性;充当社会良心、投注社会批判;为理念而生、勇于质疑创新。然而,在教师专业化的现实背景下,由于对专业化的误读及推行的失当,上述几方面特征却在悄然消隐,教师专业化则呼唤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其公共特征的复归。  相似文献   

2.
知识分子是依托一定的专业知识介入公共领域,批判社会不合理现象、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坚守人类的基本价值的专业性社群或个体。然而,作为拥有知识的教师群体,当下表现出了强烈的专业主义取向,他们以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为发展方向,从公共生活退居于专业领地,满足于成为专家型教师。事实上,教师日常生活的公共情怀、求真批判的公共责任和专业发展的公共伦理,都在召唤着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公共性复归。而确证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可能性,则需沿着前提性追问、必要性探析和可行性论辩这一逻辑线索展开;以此为基础,澄明角色向度、解析意识结构和廓清行为路向,则是践履教师作为知识分子这一角色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3.
付强 《山东教育科研》2013,(23):23-25,30
教师群体的社会责任是建立在教师职能基础上的社会价值体现,教育活动的使命决定了教师群体具有应然的公共精神,即教师作为知识分子所具备的独立人格和批判精神。在技术理性的宰制下,教师作为传统知识分子的角色逐渐被职业分工所消解。在公共意识与专业意识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教师才能在经济时代的价值冲突中,秉持传承人文精神的信念,守护学校这一人文教化的净土。  相似文献   

4.
张杨 《教育评论》2013,(1):33-35
知识分子论者认为:教师不仅是一个职业群体,更是一个精神群体。作为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他们应超越自身专业的桎梏,倡导积极的价值取向,思考一些普遍问题。然而,当前这个"精神群体"却存在着社会良知缺失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教师的社会良知问题:关怀意识、批判意识、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塑造未来公众。  相似文献   

5.
教师与知识分子其实属于不同的语义范畴,教师不是知识分子,不应夸大教师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给教师增添角色负担。随着社会的公共性日益增强,教师关注作为公共领域的社会,以独立自由精神对公共事物给予理性批判,为构建良善社会而努力,这是一种对教师职业的应然期待。  相似文献   

6.
乡村教师的公共精神是乡村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在参与乡村社会的公共事务中超越个人私利追求公共利益的精神样态和行为方式,是乡村教师公共性的体现。当前我国乡村教师的公共精神式微,具体表现为过度专业化导致公共理性阙如、国家公职人员身份及相对落后的乡村生活环境导致公共关怀淡化、“陌生人”的身份认同及乡村事务对乡村教师的依赖性降低导致公共参与不足。重构乡村教师的公共精神需要淡化专业意识,强化公共理性;需要通过建构本土化的乡村教师教育体系及增加乡村社会的吸引力激发乡村教师的公共关怀;同时还需要乡村社区、学校、教师共同努力,拓展乡村教师的公共参与空间。  相似文献   

7.
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知识分子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分子”是一个内涵不断变化的历史性、开放性的词语,知识分子与人类社会同在。知识分子意识是知识分子对自己角色、使命、价值追求和生存方式的自我意识,主要有理性批判意识、社会参与意识、非专业化意识。教师有可能成为知识分子,在专业发展中,教师在一定程度和特定意义上可以具备知识分子的某些意识,这有助于解决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角色单面化、过度专业化和崇尚技术化的问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需要自觉努力维护、构建课堂的公共性,并致力于将自己和学生培养成具有批判、探索、创新精神的民主型主体。  相似文献   

8.
吉鲁认为,人们应该在广泛的社会实践和公共斗争中分析教师角色.他明确提出,作为“转化性知识分子”的教师是公共知识分子、文化工作者、抵抗性知识分子等多种角色的集合体.这一定位要求教师在批判分析教育问题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实现教育与政治之间的良性互动.为此,教师应解放记忆,反抗文本,构建对话性的师生关系,接受具有文化政治性的教师教育,将理论转化为具有批判性的政治和文化行动,进而承担起理性审视社会问题、培养有责任的公民、推动民主社会发展的使命与责任.  相似文献   

9.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是时代的要求和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从实践教育公正的需要、教育活动超越性需要和教师专业化三个方面探讨了教师知识分子角色归位的现实基础,并且从发展教师的批判意识和能力、赋权增能和调整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三个方面论述了教师知识分子角色归位的.-j-~g途径。  相似文献   

10.
论大学的批判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应该以其独立人格完成它的政治使命、经济使命、文化使命与教育使命.大学的独立人格不只表现在大学法人地位的确立与提高上,而且还表现在对传统的批判与革新之中.大学的批判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为社会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具有实际意义与价值的学术研究成果;对社会发展的不良状态进行有效地诊断与防治.由于大学批判功能的缺失,从而出现了一批被体制购买的知识分子、高度世俗化的知识分子、缺少创新意识的知识分子,并且使得学术研究出现了很强的机会主义倾向.大学的发展应建立在自主性与批判性的基础之上,保障学术自由、放松政府管制与确立批判理性的主导作用是大学批判功能发挥的重要基础.大学批判功能的存在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保持社会完好形象的需要以及克服学术浮躁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