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快乐的责任     
很多人常说做民生新闻的记者已经开始变得冷血。不是真的不善良,而是我们见惯了分分合合、生生死死。可是所有的一切在我见到从甘肃到南昌来找孩子的樊爸樊妈的瞬间改变了。为了找孩子,他们卖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从他们两鬓的银丝、眼角的老泪中我们体会到了自己的职责,产生一种责任感——“帮他们把儿子找回来”。孩子好像是故意躲着爸妈,但是我还是从稿子播出之后,每天认真地在短信平台、热线平台上寻找关于孩子的蛛丝马迹,甚至把找到他作为自己的第一任务。总会想着给那两位住在破旧招待所里的老人打电话,我知道那个时候他们已经把…  相似文献   

2.
屈指一算,我编快讯节目已三年有余,三年来真是有苦有甜,苦甜参半。我们武进县电台的快讯节目,原先稿件比较少,这里面有诸多客观因素,也有许多主观原因。我首先从主观上做了一些努力:一是改进编辑工作态度。通讯员分布在全县各乡,电话打到城里不容易,我在电话里尽量用和气的语调同他们交谈,即使有时他们发的快讯在全县来说微不足道,我也耐心地记录下来,这样一旦他们到电台来翻看记录本,看到自已的快讯已记录在册,会感到一阵欣慰,同时也会把自己的快讯和别人的快讯作  相似文献   

3.
我是1956年来河北电台作播音工作的。那年,我在北京上高中三年级,还没有毕业,中央台就把我们从学校里找去,办学习班。他们用速成法,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把我们栽培成播音员了。那个学习班里有二、三十个人,是吴新老师从那个速成班里把我挑出来,弄到河北电台来的。我要谢谢吴新老师,他从那么多人当中看中了我,今天想起来仍然感到十分荣幸。如果我把自己比作一棵树,那么我就是在河北电台这片树林中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4.
我在不少文章中对近代史上的人格成就评价很高。但这种评价并不代表对他们的全然肯定,更不用说对那一历史时期的全盘称道。我强调过自己并不向往那个年代,那个年代同样是需要我们中国人告别的。那个年代的人有性格,有学问,甚至有德性,在很多方面可以成为我们做人的榜样,但我们不必把他们进行想象性抬高,他们中有一些人当得起圣贤称号,  相似文献   

5.
凌云 《新闻窗》2005,(6):24-26
我是语言工作者——贵州经济广播电台谈话节目“凌云夜话”的主持人。这注定了我会得到很多陌生人的信任,职业的操守也让我绝对要对得起这种信任。在节目里我们能听到很多,但对我而言,更多复杂的故事是在节目之外听到的。他们害怕自己的秘密被弄得满城风雨,而倾诉的需要又让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找到了我。我是一个记忆收藏者,陪着许多人共同在某个特定的心境下抚摸了一段经历,一些创痛。  相似文献   

6.
李翔 《新闻实践》2011,(7):59-60
从2010年下半年至今,“达人秀”热潮又开始席卷电视荧屏,诸多省级卫视的创新节目纷纷聚焦于达人的表演,这也成为此类节目吸引观众收视的重要撒手锏。不过在“达人秀”热播的背后,一些操作误区值得我们关注和警惕。达人表演迷人眼 各显奇招拼收视东方卫视推出的《中国达人秀》率先引领国内的达人秀节目。该节目旨在实现身怀绝技的普通人的梦想。由于购买了《英国达人》的版权,因此节目模式也较为类似。  相似文献   

7.
这次国内引进的《超人总动员》选择了当初《宝莲灯》的三个主要配音演员——姜文、徐帆和陈佩斯.虽然都是老面孔,可仔细琢磨一下,他们还真都很符合那三个角色的特点:超人先生.久经沧桑;超人太太,是家里的一把好手;陈佩斯的音调和美国原板里的那个超人小子也有几分神似。  相似文献   

8.
3月7日,凤凰卫视中台的《名人面对面》,是许戈辉访谈陈佩斯。我最感兴趣的并不是陈佩斯恳切感人的话语,而是发现这是一期足可以作为教学个案分析的很成功的访谈节目:在结构安排上,脉络清晰,错落有致;人点,结尾,都构思巧妙,堪称佳作。  相似文献   

9.
"我能在这先吃个药吗"这是步履蹒跚85岁文化厅离休老干部张拓一进展览大厅问的第一句话,展览负责人立即迎上去扶住老人,进屋坐下,给老人倒水吃药,之后参观整个展览。听完讲解后,张拓老人激动地说,"我是1943年参加革命,当时在马栏根据地,搞宣传工作,发传单,排演节目,看到这些外国记者们拍的照片,感觉就像回到那个年代,艰苦卓绝,但精神抖擞,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个年代,多希望现在的年轻人也了解那个年代发生在中国的事情,让他们都来感受三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领导我们打天下的。”  相似文献   

10.
于丹 《河北广播》2004,(6):24-26
很高兴在北京也有这种福气可以随时听到这个节目,这几天陆续在听,我在把自己归纳到普通听众的位置来听,每天在车上放这个节目的时候,我在感觉如果是我自己在调频率,找到这个节目的时候,我是不是会听下去?其实很多参加评奖的人有一个说法,当评委把自己转换成听众的时候,这个节目就成功了,我听这档节目更多可能不是带着分析和研究的心态,而是作为一个普通听众的心态,  相似文献   

11.
大家知道,五月五日是真理报的生日,也是苏联报刊节.最近几年来,每逢这一天,苏联报刊界总要在莫斯科职工大厦集会,由真理报总编辑总结苏联报刊的一年工作并提出当前任务.我好像又回到莫斯科,坐在圆柱大厅里,在多枝蜡烛式挂灯的光芒下,聆听报告.我好像又走到真理报编辑部,在肃静的办公室里会见和蔼可亲的"真理报人"——真理报工作者."真理报人"那种敌我分明、胸怀爽朗的态度,他们那种不知疲倦、力求进步的精神,他们那种上下内外同心协力的作风,的确命人难忘.我记起,我们的人多少次向他们请教啊!他们没有一次不耐心、不诚恳地回答我们无论巨细的问题;他们常常停下自己的工作来接待和回答.最近几年来,他们在介绍自己的经验的时候,总要叮咛:这只供参考.真理报这几年广泛地刊载了人民日报的言论.总编辑蕯丘科夫对我说:"今后还要更多地刊载人民日  相似文献   

12.
编读往来     
我认识几个所谓的艺术家,虽然不“吃人”,但是也很吓人。呼朋引伴,到处找人喝酒,身边还带着不同面孔的姑娘,一般常年披一长发,长发还打着结。北京风大,看他们在路上走的时候,那长头发往后一弄,倒像是捉妖的张天师,就差一把剑了。我从不见他们背什么画架去河边写生什么的,也不工作,天天晚出早归,好像坐台小姐。我们都不知道他们靠什么生活,但他们从不显饿,脸色红润,倒是我们这些上班族老是一脸的菜黄。 《新闻周刊》提到的那个“食人”的艺术家,让我想到我认识的那个所谓的艺术家。我觉得中国的艺术家都怪怪的,不让人理解,他们在做什么,为什幺要做,都让人一脑子浆糊今非昔比,艺术是用来比狠的吗? 新时代新风尚? 不知道这样的怪艺术家多不多?  相似文献   

13.
备忘     
非常言论 有人说《红高粱》是我最好的作品,我觉得这是一个印象分。要把《红高粱》和我现在的作品放在一起看,其实我们是比原来拍得更好了。只是因为在那个时代《红高粱》给人的冲击太大了,印象太深了。就好像歌手,人们只会记得那首成名曲。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社会现象。 ——张艺谋  相似文献   

14.
记者白夜在其通讯特写结集《黄花集》的后记中,写过这样一段话:我走过一条漫长的记者生活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我看到了无数的花朵,嫣红姹紫,色彩丰丽……我喜欢把这些花朵素描下来,给大家欣赏,也给自己欣赏.我想,人们从欣赏中,该会得到智慧和力量.如何去培植自己生命的花朵呢?好一段真诚的“采花人语”.近年看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中的“生活空间”节目,不由得时时想起这段“采花人自白”.或许,“生活空间”节目也是采花的节目,我们在不经意中产生的心灵悸动,表明也在无意中培植自己生命的花朵吧.这个短小的节目是那样引人撩人,晚饭时分(因早上没时间),随着那段熟悉的音乐响起,我们一家人都会放下厨房的活计或是停下筷子,围在荧屏之前,听主持人李平“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如今媒体时常有一些"秀""才"栏目——推出一些具有某种特殊才能的人物,让他们上场"秀"一把特殊"才能".尤其是电视台,借助可观赏性优势,各种"秀""才"节目层出不穷.这类节目,大多具有新奇的特点,因而吸引了众多观众,如年初以来风靡一时的刘谦的魔术节目,还有一些民间武功高手,练就独门绝技的江湖奇人,等等,收视率自然不错.  相似文献   

16.
粉碎“四人帮”以后,我被调到文艺组任文学编辑。冲破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的长期禁锢,文艺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同时也为我们广播文艺工作者发挥自己的积极性提供了门淘的天地。当时我台文学编辑就我一人,既抓长篇,又录短篇;广播小说、配乐散文、配乐诗朗诵、话剧录音剪辑、电影录音剪辑等等,每年都采录100多个小时节目。不过,要认真回忆起来使我倍感欣慰的是那个时期我台的《小说联播》节目。河北电台的《小说联播》节目是在1975年恢复的。但是要说到复兴还是耍从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  相似文献   

17.
真人秀是近年来颇受观众喜爱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和一些常规意义上的比赛不同的是,我们在看节目的前一刻都猜不出来节目下一刻将要发生的事情,比赛环环相扣、险象环生,每场比赛之后胜出的选手成绩都会重新归零。那么,到底真人秀的节目形式为什么会如此吸引人呢?一、选拔方式吸引人秀,顾名思义就是表演。一说到表演我们自然会想到演员,表演是一门艺术,只有那些受过专业表演训练的人才能胜任,才能把人物性格刻画得惟妙惟肖,很多实力派演员备受推崇,因为他们能够塑造不同类型的人物,就好像京剧里的脸谱,什么类型的角色就配什么类型的脸,  相似文献   

18.
记得1966年8月,上海的街头出现了北京的红卫兵.他们穿军装、戴袖章、扎武装带,一副救世主的模样.这以前,上海的红卫兵好像没这般装束,自然也没这等威风.在复旦,我看见一圈罔的人把他们围在操场上,猛烈地为他们的演讲鼓掌;在我就读的中学,我看见他们演示了教训牛鬼蛇神的武斗……不久,学校也有了选派红卫兵去北京串联的名额,我们这些非红卫兵只得乖乖地靠到一边去.  相似文献   

19.
万峰 《视听纵横》2005,(3):74-76
《伊甸园信箱》节目自1996年12月正式以来,一直得到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诚如东北牡丹江市一位听友所言:我们感谢浙江电台和艺台的领导,一定是他们的有力支持,伊甸园信箱节目才得以创办、坚持和发展,我们也才能收听到这样好的广播节目;她催人奋发向上,这是很不容易的(据2001年7月23日热线电话)。我作为该节目主持人对此深有体会。我很珍惜自己的工作,深知自己肩负之责任,以及听众对节目期望之殷切。因此不敢有丝毫大意和懈怠。  相似文献   

20.
荀洁 《青年记者》2008,(6):66-67
“脱口秀”一词中的“秀”(英文为“show”)说明这种节目类型的最大特色就是展示,即节目是主持人的展示,是嘉宾的展示,也是参与受众的展示,是让他们将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展现给别人。脱口秀节目对制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来看,我国广播脱口秀节目的发展状况是比较好的,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