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的光芒     
苏圣 《山东档案》2006,(5):55-56
人类社会走过了五千年的历程。在这漫长的岁月当中,无数的人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淹没在岁月的长河之中。但是,有一些人,却如日月星辰,彪炳千古,成为人类文明的标志,像太阳的光芒,永远照耀着历史的天空。在古希腊相近的七座城市的街头上,有一位衣衫蓝缕的盲人正在沿街乞讨。他的一只手里拿着他心爱的竖琴,在街头集市演唱那些歌咏英雄事迹的诗歌,另一只手里拿着一根很长的树枝用来躯赶恶狗。肩上挎着一个破烂的筐子,筐子里有时一天都没有一口剩饭,他就只好到郊的野地里寻找可以充饥的野菜,以至有很多次他都因为误食了有毒的蘑菇险些伤了性命。夜…  相似文献   

2.
《走向世界丛书·李鸿章历聘欧美记》卷是这部丛书第一辑中的一卷,该书收入了蔡尔康等的《李鸿章历聘欧美记》和戴鸿慈的《出使九国日记》、载泽的《考察政治日记》三篇文章,把这三篇文章安排在一卷里,是颇耐人寻味的,在1840到1911年的70年间,李鸿章在政治舞台上活动了40多年,直到他的晚年才想起历聘欧美,而恰恰就在这一次出访,他搞了个“中俄密约”,  相似文献   

3.
"朋友,您认识他吗:他中等身材,面庞清瘦,一双和蔼、敏锐的眼睛里永远闪烁着智慧和自信;他头戴"前进帽",身穿中山装,手里经常握着一杆尺把长的老式烟袋;他虽年近花甲但更显精神矍烁,政绩卓著却依然壮心不已.  相似文献   

4.
中央某大报一名记者在参与报道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过程中,仅一天一夜的时间,就发了45条消息、多张照片。原来他凭的是10多年与航天打交道的学习与积累。由此想到了两则名人轶事:著名剧作家曹禺1980年访美归来后说,一位纽约时报的记者,采访他只是有目的地提了几个问题,在报上发表了3篇文章。文章里谈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而且事实没有出入,材料准确无误。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上世纪80年代初到香港演出。当地一名年轻记者到后台采访他,他们见缝插针谈了不到一小时。在香港的15天里,马季见到了这位记者关于这次采访他的5篇文章。这些记者…  相似文献   

5.
穆安庆 《青年记者》2009,(14):82-83
对名人的采访,除了具备一般的采访程序和采访策略的共性外,还有一些独特的采访策略和采访艺术。 采访名人,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通过采访名人,谈他自己本人经历的人生故事,包括自己经历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还有一种情况是通过采访此名人,来了解彼名人(可以是一位,也可以是多位)的故事或特定时间和环境里的某个特定事件。本文要谈的主要是第一种情况,即通过采访名人,来采写其自身的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6.
采写《牛犇在奔》前前后后写牛犇,是件不易的事。你很难抓住他,他善奔波。我与牛犇相识多年,每到上海,总要去看望他,但常常扑空。不是出外拍片去了,就是加班排戏、改戏。给我的感觉,他是豁出命在为艺术奔波。前年春天,在他那间仅有十多平方米的臥室兼书房里,我们谈了几个小时关于喜剧创作的问题。当时他已上任当了上影厂的电视部主任,又要抓工作,又要看剧本,又要演戏,几乎没有停下来的时候。好不容易见了面,可谈着谈着,却跑  相似文献   

7.
这里介绍两件读来颇能引人深思的材料。一件是前辽宁省委书记李荒同志给穆青同志的信。李荒同志在革命战争年代曾是《东北日报》领导人,有成就的新闻工作者。如今虽已离休,但仍在关心着党的新闻事业。他看到中国新闻学院成立的消息,欣然提笔写上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用他的话来说,是为培养党的新闻人才“献上好心”。另一件是华山同志临终遗言。去年,华山同志病危时,新华社几位同志去看望他。当时,他下肢瘫痪,被肝癌折磨得骨瘦如柴,又是刚从昏迷中醒来,但是一见同行、战友,立即流露出期待的目光,握着同志们的手,似有说不完的话。他谈他的记者生涯,谈当前新闻界的问题,谈新闻工作者的未来。喘息着谈着,谈了一件又一件。可以说,他瞑目前关心的是党的新闻事业,是新闻队伍的成长。老同志的话是语重心长的。中心不外乎是党的新闻工作性质、任务、传统、作风、记者素质等社会主义新闻学的一些基本原则。或许有的同志认为这是老生常谈,并没有什么新意。但是,从他们的心意和苦口婆心的态度去理解、去体味,可以从中咀嚼出一些精深的道理,醒悟到一些没有理解的问题,会感到这是些感人至深的肺腑之言,并从中汲取教益,明确方向,不断前进。编者  相似文献   

8.
闲话读书     
下毒与撒种 书,大半是不得志的人写出来的。因为失意的人有写书的时间,也有写书的动机。 失意者著书的动机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下毒,他认为社会对他不公平,他要用他的著作来报复;还有一种是撒种,他满腔热血、满腔理想,在现实社会里没有施展的机会,但是他要用一种方法把生活中最宝贵的部分传给别人,免得随着他的肉体腐烂。  相似文献   

9.
记得还在大学读书时,老师曾说: “你们将来要去办广播。广播是给人听的,人们有选择权。你办得生动活泼,他听;你办得没有特色不吸引人,他可以把收音机关掉,不听。因此,你想让人家听你的广播,就要充分发挥广播所固有的特点,一定学会掌握手里的话筒。就是说不会运用话筒,不能算是完全合格的广播记者。”  相似文献   

10.
二十六年前,在一所大学的新闻系教室里,一位富有经验的老编辑正在给学生们上课。他手里拿一张资料卡片,津津有味地讲述着积累资料的方法。许多同学认真地听着,详细地作着记录。其中有一个学生也坐在那里,但是没有记录。他的嘴角挂着一丝别人很难发现的不以为然的笑容。他在想:一张小卡片,还有作资料方法,不过“雕虫小技”而已,也值得放在大学的课堂上来讲?! 当然,吃大亏的也正是这位不屑于搞雕虫小技者。新闻工作做了十几年之后,他没有积累下任何可以称之为“资料”的材料;他不可能对任何一个问题发表较为系统的见解;他的新闻作品总跳不出就事论事的圈子;他的中指因握笔写字已经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可具有保留价值的篇章迟迟未能问世……。  相似文献   

11.
当天早上我在别墅.我给米高扬去电话,请他过来,好一起去参加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团的会议.米高扬来了,于是我同他进行了谈话.谈话持续了很长时间.我记得我们谈了将近两个小时,详细地讨论了方方面面的问题,过后又数次回到已经讨论过的问题上来.米高扬的立场是:贝利亚确实品质恶劣,然而并不是不可救药,可以在集体里工作.这是一种完全特殊的立场,我们没有一个人持这样的立场.谈话该结束了,只剩下赶去参加会议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言论的采访     
写消息,写通讯,头道工序必须是采访,这是没有疑问的。那么,作为新闻中一种重要的体裁言论呢?写言论要不要采访?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不太一致了。长期以来,有这样一种认识,认为言论主要是谈思想、讲道理、说见解,可以闭门造车,用不着采访。事实上,几乎所有谈采访的书,包括大学里新闻采访学的教科书里,说的也全是新闻的采访,而不论及言论的采访。这不是疏忽,而是误解。  相似文献   

13.
刘麟 《出版史料》2009,(4):49-52
今年是俄国作家果戈理诞辰二百周年;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死魂灵》的最早的中文译本(即鲁迅的译本),出版也已有七十多年之久了,在这样的日子里谈这个译本和它的译者,不免有太多的沧桑之感。回想起来,我觉得鲁迅先生的离世实非其时,过于匆忙,《死魂灵》的第二卷翻译没有完成,第一卷的译文也有个别地方需要作些补救,他却无可奈何地全然不顾了。关于18世纪打牌的名目,一开始翻译他就有所警惕,结果仍然未能令人满意,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  相似文献   

14.
言论的采访     
写消息,写通讯,头道工序必须是采访,这是没有疑问的。那么,作为新闻中一种重要的体裁言论呢?写言论要不要采访?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不太一致了。长期以来,有这样一种认识,认为言论主要是谈思想、讲道理、说见解,可以闭门造车,用不着采访。事实上,几乎所有谈采访的书,包括大学里新闻采访学的教科书里,说的也全是新闻的采访,而不论及言论的采访。这不是疏忽,而是误解。  相似文献   

15.
吴倩 《报林求索》2012,(6):114-123
<正>有位好莱坞人士死后来到天堂,他看到有人在高高的吊车上正操作着一台巨大摄影机,他疑惑地问:"詹姆斯·卡梅隆应该没有去世吧?"天堂里的掌门圣彼得回答:"是,卡梅隆还没有去世。那是上帝,他正把自己想象成卡梅。"在中国,他的拥趸们称他为"卡神"。  相似文献   

16.
在明末清初的文人中,张潮是最可爱的几个人中的一个 他虽入清,但距明很近。 像张岱,人谈得多,所以不谈;而张潮虽有人谈,但似乎不多,所以还可以谈。而他最著名的作品,当属《幽梦影》。 《幽梦影》有一卷本和二卷本,最初为《昭代丛书》、《晨风阁丛书》、《啸园丛书》等收录。1933年有正书局出版节抄本,1935年中央书店出版铅印本,以后就没有再版过了。据说这本薄薄的小书在日本却较受尊崇,列入《中国古典新书》之中。  相似文献   

17.
六年前的一天,我去某乡镇采访一位知名的乡镇厂长,这位厂长刚从欧洲考察市场回来,手里等着他处理的事情一大堆。许是“人怕出名猪怕壮”的缘故,这位农民出身的企业家并不欢迎新闻记者。从他的表情和言谈中,我知道了他的这种心态,于是,我先只字不谈采访写稿的事,而是和他大谈企业管理,大谈他刚刚开辟的欧洲市场。那一次,从不接受记者  相似文献   

18.
同是一张报纸——云南信息报;同在一方水土——昆明。不同的是,生产这份报纸的领军人,还有"都市报升级版"的理念追求。在丽江古都,陪我徜徉在充满民族风情的千里古镇里,谈"南都",谈"云信",谈人生,谈理想。双肩包,休闲衫,神情淡定,静静行走——一如跋涉的行者,向  相似文献   

19.
2006年的220多种"新杂志"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多、杂、贵. 多:从2006年1月1日到12月5日这300多天内有220多种杂志"问世"(在笔者手里),在9月28日一天笔者购到12本杂志,在10月9口竟又买到8本新刊,这是在过去的几年里没有过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要记者陆诒去采访“国民政府”的监察院长于右任。陆诒说:他不会谈什么国内政治的.周恩来同志说;就不要他谈国内政治,可以请他谈谈办报的往事让我们学习学习也好.果然,那次于右任把他在辛亥革命前夜如何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