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就业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转到大众化教育阶段时,大学生也由“天子骄子”变为“普通老百姓”。这样,由于自身条件、能力的限制以及用人单位的用人偏见等原因,导致了一部分大学生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为了帮助大学生就业中的弱势群体顺利就业,必须从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和毕业生自己着手解决。  相似文献   

2.
论大学生就业工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礼宾 《江苏高教》2006,(5):119-12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迈进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自身矛盾的凸显,大学生就业问题更为复杂,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但“就业难”并非大学生数量过剩所致,而是主要源于结构性矛盾。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角审视结构性矛盾,这就要求高校强化教育和服务功能,要求大学生更新就业与创业理念,尤其是政府要切实承担和履行自身的职能。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了一个是日益被关注的社会问题,说明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大学生群体的精英地位面临被消解、世俗化的境地。这种境况的持续存在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比较明显的一点就是大学生就业发生了从就业“宠儿”到就业“世子”的转变。大学生就业整体优势虽仍然存在,却面临转型。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到来及以市场为导向的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初步形成,大学生已步入到一个新的就业时代——技术性就业时代。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式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就业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从国家重点院校到地方院校,从公办院校到民办院校,几乎都在为大学生的就业开药方。工商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比较抽象的专业,全国500余所非师范类院校几乎都开办了这个专业,因此,这个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无疑成为了每年大学生就业的晴雨表。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随着社会需求变化加剧,凸现了供需结构性矛盾增强,“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共存,“挤占效应”突出,就业成本增加等特点。从就业制度、就业管理体制、就业服务层面等探讨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症结问题,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制度和政策,以期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发展和规范化运行。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迅速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已成为整个社会密切关注的热点。在这样的情况下,自考生的就业同样受到了冲击。与普通高校毕业生比较而言,自考生的就业状况呈现出自己独有的特点。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为解决自考生就业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策略。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中的不公平现象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和高等教育逐步步人大众化,特别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出现.社会开始把关注的重点从招生转向就业,即从“注重教育机会均等”转向“注重教育结果均等”。但目前在大学生就业甲却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不公平现象.人为地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使本来遭遇萧瑟“寒流”的大学生就业市场.更是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大学生就业工作就提到与高校招生相并重的重要位置,如何推动和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笔者从大学生教育、管理和就业等方面做了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随着大学生的就业进入买方市场和“就业大众化”阶段,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的欠缺已成为择业难的主要因素,并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是校园和社会生活的最佳纽带,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它能够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0.
毛军 《宜春学院学报》2005,27(1):113-116
大学生就业的“极化”现象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借鉴发展极理论,首先从区域经济与城乡经济差距揭示了大学生流动的经济动因,其次从大学生就业体制变迁和劳动力市场分割角度解释了大学生就业“极化”现象的制度原因,并进一步分析这种“极化”现象所带来的效应。  相似文献   

1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和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大批毕业生就业犹如攀登蜀道之难。从卖肉的北大才子,到因为找不到工作、由妒忌心而生出歹心的一位本科毕业生,从招聘会人满为患的现场到势头愈演愈烈的考研大军,就业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教育部学生司副司长刘大为指出,在毕业生数量年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而且这个数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当初作为祖国八九点钟太阳的天之骄子们,怎么突然间就成了明日黄花了呢?大学生就业咋就这么难?一问大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曾…  相似文献   

12.
大学毕业生就业是全社会关注的敏感问题,也是关系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近年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数量呈跳跃式增长,与此同时,也出现了部分大学毕业生“待就业”现象。这种状况,既造成教育成本的浪费,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配置,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将带来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大学生都被看作是“天之骄子”,在这种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也很高,体现在就业过程中,“有业不就”的现象并不少见。在对就业与择业的认识上,存在“一步到位,终生不变”的观念,把初次择业看得过重等仍然是大学生不够理性的就业观念。因此,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和就业意识的创新迫切需要教育思维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高校“扩招”.当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大学生就业的规模增长更为迅猛.这种不协调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如果就行业细分对就业市场的影响而言.朝阳产业和夕阳产业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而且影响巨大.如几年前网络经济的崛起就使得IT人才炙手可热.如今热度降低。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的焦点,这对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严峻挑。为了应对新的就业形势,搞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结合南京理工大学就业指导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高校构建新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迅猛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当前,我国虽然逐步建立起来“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大学生就业市场机制,但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目前由于我国人力资源市场机制不完善,大学生就业问  相似文献   

17.
从高等教育结构看大学生就业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时下的一个热点话题,也是一个困扰政府和高校的难题。大学生就业难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争论最多的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否导致就业率下降,也对高校专业设置不当、培养目标错位、大学生就业观念,以及用人单位竞相追求高学历,形成人才高消费现象等提出质疑。这里既包含了教育问题,也包含了社会问题。总之,就业难的原因是复杂的,本文只就高等教育结构与就业的关系讨论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美国学者马丁·特罗说过,美国早在有众多人注册入学之前就建立了大众高等教育系统的组织和结构框架,所需要的只是发展。但在更多的国家包括中国,情况却恰恰相反。当高等教育大众化成为这些国家人为推进的过程,当15%、30%、60%成为政府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而非一种自然发展的结果时,这一些国家都还未建立起一个与数量扩张相协调的,适应大众化发展的高等教育结构。什么是适应大众化发展的高等教育结构呢?大众化高等教育结构应当是一个“入口”和“出口”协调的结构。“入口”即招生,由什么类型的院校来承担扩招的任务;“出口”即就业,规模扩大后的高等教育是否能培养出满足社会多样化需要的人才。由于缺乏一个兼顾“入口”和“出口”的,与大众化发展相协调的高等教育结构,单纯数量扩张的“大众化”发展必然带来种种问题,就业问题首当其冲,主要表现为:由于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教育质量下滑而引发的就业难问题,以及由于结构性问题所造成的教育过度而引发的人才高消费现象。  相似文献   

18.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市场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就业观念、就业市场、就业成本和院校与企业的作用等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一是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二是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作用,三是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19.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独立学院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巍 《华章》2010,(25)
随着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使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到大众化阶段,高校毕业生人数总量上升较快,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解决的难点.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很多,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却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早期介入能有效推进高校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0.
如何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帮助学生克服社会就业风险,推进专业教育的内涵化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日益紧迫的课题。文章从“学院主体—校友联络—单位合作”三螺旋联动“,学涯规划—职涯规划—入职规划”三步走辅导“,就业认知—就业准备—就业情绪”三阶段调节“,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创业教育”三条线融合等四个方面着力,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柔性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