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诚 《陕西教育》2009,(4):98-98
艺术通感在艺术的创作和欣赏过程中,好比"桥梁"一样,使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互相转化,也使艺术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它对各种艺术的触类旁通,甚至融会贯通起着桥梁的重要作用.在音乐教学中,综合各种艺术形式,妙用艺术通感,不仅使学生乐学善学,而且也是实施创造性教育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通感,即在文学艺术创作(鉴赏)中,尤其在诗歌的创作中最常使用的艺术表现手段。它把人的各种感觉(官能的、心灵的)间的感觉互相沟通起来,把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各种感觉通联起来塑造形象。在通感作用下,色彩可以呈现冷暖的变化,声音可以表现为物体的质感和动感,原有的界限在心灵中被突破。这种感觉的交互迁移,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高级形式之一。在通感的作用下,文学家或诗人,可以在更大的形象空间驰骋,并将语词不能直接状述的事物或情感生动、形象地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3.
<正>所谓"通感",就是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的沟通交融。艺术通感是一种心理活动,是艺术思维上的一种幻觉,是人们借助艺术联想而产生的不同感官在心理上的彼此作用和相互沟通。艺术通感又称通觉、联觉、移觉或连带感觉,是指在各种艺术符号的流动中,从感知、表象到意象的各种感觉挪移、转化、渗透、互通审美体验的心理过程。它是不同感觉的相通与挪借,是社会生活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运用通感,可突破人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4.
通感,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说,是指创作(或欣赏)过程中各种感觉(视、听、触、味、嗅等)彼此联系、沟通、互相感应的心理现象。我国历代文论家对于通感描写不乏十分精辟的论述,但他们大都只是捕捉到了通感的神韵,并没有明确指出什么叫通感,我觉得明朝的杨慎对此讲得比较清楚。《升庵诗话》卷七“香云香雨”条:  相似文献   

5.
杨萍 《儿童音乐》2010,(3):54-55
通感是指人们的感觉器官,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之间的相互感通。在“艺术通感”中,最活跃的是视觉和听觉,通常人们把它称之为“视听通感”,即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借助一种美感沟通另一种美的感觉。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互通互补,音乐课如何通过艺术的“通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将音乐、美术、文学等多种艺术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6.
在审美艺术感受里,各种感觉的彼此联系、互相沟通,即所谓通感,是修辞学和文学艺术的奇异花朵。作为一个象马克思说的“以全面方式”来感受生活的“整体的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通感呢?通感的定义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简单地说.通感就是指文学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之间的互相沟通.如“冰冷的月光”.仿佛视觉和触觉相通:“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仿佛视觉和听觉相通。  相似文献   

8.
通感又称通觉、联觉、移觉或连带感觉,是指从感知、表象到意象形成过程中的各种感觉挪移、转化、渗透、互通的心理过程.艺术通感是通感在艺术制作中的具体体现,指的是能对各种艺术触类旁通,甚至融会贯通.笔者在对1~3岁幼儿早期玩泥与涂鸦造型的同步观察与分析中,发现了这两种本来就有着亲姻关系的造型语言竟表达出了幼儿对艺术的通感.  相似文献   

9.
“通感”,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借助一种感觉沟通另一种感觉,或由对某一门类艺术的感觉转化为对另一种门类艺术的感觉。它好比“桥梁,一样,使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相互沟通、相互转化,也使各种艺术之间经常相互影响,彼此交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巧妙地运用“通感”这特殊的“桥梁”,能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像第一种(以一种感觉沟通另一种感觉)形式的“通感”的运用,可作如下安排:  相似文献   

10.
在人们的心理活动中,打破各感觉间的界限,使一种感觉向另一种感觉挪移,即让两种感觉互相沟通的现象,通常被称为“通感”。通感在语言中的运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它是不是一种独立的辞格,或者是不是某辞格的一个小类,在修辞学界,目前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好些人认为通感主要通过比喻而表现,应是比喻的一种。仅  相似文献   

11.
范溃 《华章》2011,(35)
通感是一种较复杂的心理现象,指某些感觉器官的相互沟通,在文学描写中也不少见,作为一种语言修辞手法,它可以调动人的各种感官,使它们彼此之间互相沟通,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以感觉写感觉”,造成读者在感觉上的移位,从而使读者获得鲜明、具体、新奇的印象,领略到文学作品无穷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灵心妙悟感而遂通——论艺术通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感是多种感觉经验综合的心理现象,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产物。要坚持唯物的反映论,反对通感阐释的唯心主义、神秘主义。通感可分三种类型-感觉挪移、多觉应和、意象互通。通过感有着特殊的审美效应,对于形成整体的审美体验、创造虚实相生、无理而妙的艺术境界以及各类艺术之间的融通、互用起着重要作用。艺术家丰夏的生活积累和多种感觉能力的和谐发展,是发挥通感审美效应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通感又名移觉,它是一种独特的修辞格.通感原是指心理学上的概念,指各种感觉互相沟通,也叫“感觉移就”.作为通感修辞格,它是指写作时,赁借人们的各种感觉能彼此沟通的现象,把适用于甲类感官的词语去描写乙类感官的感受,使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沟通起来.通过几种感官的感觉共同表现一个事物.  相似文献   

14.
李贺是中国古代诗人中通感艺术运用得最具个人的特色的一位。为了表达自己激愤压抑与迷惘感伤相交错的愁苦心情,他往往通过描写个人的直觉和幻觉,将内心的体验进行综合、变形、转换和重线,并在视、听、触、味、嗅诸种感觉之外加入自己强烈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以构造瑰奇冷艳、虚幻荒诞的诗境。在这个意象重组的过程中,通感艺术的运用起到了重大作用。本拟对李贺诗歌中通感艺术的广泛运用,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祝钦芳  周静 《文教资料》2009,(13):57-59
儿童艺术教育是将音乐、美术、文学作为教育手段和内容的教育活动.鉴于儿童的特殊性,要丰富儿童的美感知识,培养儿童的美感能力,应从发展儿童敏锐的感知入手.通感是人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的感觉方式,是发现美、体验美、表达美的重要元素.本文通过对儿童通感现象的表述和儿童艺术教育特点的分析,阐述了通感在儿童艺术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感觉通感,即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通过艺术的联想和想象而相互移借,融合与贯通,尽管中英之间存在着诸如语言,化传统,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但中英诗歌中的感觉通感却十分相似,本对中英诗歌艺术中的感觉通感进行了分类并作了相应的比较。  相似文献   

17.
通感作为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现象和表现手法.在文艺创作和审美欣赏中被大量运用.文章从通感的发展、通感产生的主客观因素着手,结合通感实际运用的例子,探讨了通感在艺术体验中的作用及意义.认为研究通感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通感是人类审美和艺术活动的一种重要的心理机能和表现方法,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生存空间日益扩大,人的感觉能力的全面发展,各种艺术相互渗透、融合的势头增强,通感在培养和提高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方面,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1962年,钱锺书先生发表《通感》一文,奠定了通感研究不低的基础和起点。40多年过去了,虽有阐述通感问题的论文陆续出现,但系统论述之专著,尚付阙如。陈育德教授新著《灵心妙悟———艺术通感论》(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年12月),把通感理论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该书的创新点在…  相似文献   

19.
高中音乐欣赏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的培养,往往需要教师在音乐欣赏课中,有意识地让学生产生和形成和审美通感。美学中,通感是指感知的一种特殊形态,是指不同的感觉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联系、互相交流,由一种感觉影响并引起别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例如: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关于“知音”的传说。钟子期从伯牙的琴由中能感受到“巍巍呼,若泰山”或“洋洋乎,若江海”就是从听觉转化为视觉的通感现象,是对音乐内涵的审美体验。如何激发学生的审美通感,进而达到审美体验呢?1明确目的,细心聆听音乐欣赏…  相似文献   

20.
通感,又叫移觉,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辞格。其特点是用形象化的语言,使感觉转移,把人类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官上,让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互相沟通。有些成语是用通感修辞方法构成的,初看似不合理,细细品味却恰到好处,它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