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学校道德教育实效不佳的原因可能在于道德教育太注重道德知识传授而忽视了信仰引导。因此,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应该做到道德知识传授与信仰引导的整合。  相似文献   

2.
中国目前出现的道德信仰危机表现多样,原因复杂。我们主张深化体制改革,加强法制建设及加强舆论监督等主要措施,系统性地重建道德信仰,引导人们建立合乎时代潮流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与尊重,其中道德教育是重建道德信仰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道德信仰是个体对某种道德价值或理念的笃信不疑和身体力行,是道德发展的最高形态。缺失道德信仰会给道德生活和道德教育带来诸多危害。道德教育要以学生的道德信仰的培养为旨向,以促进道德教育实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信仰是道德的内在要求,道德信仰是实现道德实践性的精神动力机制,培育道德信仰是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实效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分发挥高校德育在培育大学生道德信仰、提高道德教育实效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道德信仰是道德主体对于一定的道德规范体系和价值理想的极度推崇和信服。大学生树立道德信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深大学生对道德的信奉虔诚度,增强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引导大学生的道德选择,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人格,规范大学生的道德行为。高校在开展大学生道德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对于道德信仰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致使高校部分大学生道德信仰缺失。高校如何构建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信仰,以弥补现有道德教育的不足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前部分高校道德教育陷入知行脱节和实效性低迷等困境,一个重要原因是道德信仰的缺失,道德信仰对大学生的道德养成具有坐标、动力、凝聚等作用。高校道德教育中缺失道德信仰主要表现在:对道德本体认识的片面与道德教育内容、方法、目标定位等方面的错位。对大学生道德信仰的重建可以从加强道德信仰教育、加强法制意识、加强校园道德舆论监督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们学校道德教育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是青少年学生通过道德教育具有了比较清晰的道德认识,但是这种认识并没有真正转化为他们的内在道德动力,导致了很多青少年道德知识和行为“两张皮”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我们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道德信仰的终极价值支撑。而没有道德信仰教育引领的道德教育,处处凸显了其价值上的无根性,这就致使道德知识与规范杂乱无序。  相似文献   

8.
道德信仰对大学生的道德养成具有坐标、动力、凝聚等作用.当前部分高校道德教育陷入知行脱节和实效性低迷等困境,一个重要原因是道德信仰的缺失,高校道德教育中缺失道德信仰主要表现在:对道德本体认识的片面与道德教育内容、方法、目标定位等方面的错位.对大学生道德信仰的重建可以从加强道德信仰教育、加强法制意识、加强校园道德舆论监督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道德信仰培育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如何使道德信仰培育顺利进行,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需要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培育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理念启示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是道德信仰培育的基本方法基础;坚持实践性,是道德信仰实践性表质的要求;尊重主体性,是道德信仰培育的决定因素;抓住联系发展性,是道德信仰培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理想和信念是道德信仰构成的两个方面,认知、情感、实践是道德信仰教育的逻辑起点。大学生的道德信仰教育要坚持科学理论灌输原则。底线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是道德信仰教育的基础,道德情感体验是大学生形成科学道德信仰的必经途径。  相似文献   

11.
信仰的缺失对学校道德教育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本文仅从学校道德教育缺失对意义的追寻、忽视对生命的关怀、失去存在的必要和可能三个方面分析信仰迷失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以期启发更多的学者思考信仰缺失给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学校道德教育权威指的是,学校道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使受教育者接受这种教育的威望和力量.从道德的信仰化倾向、学校道德教育过程的矛盾以及道德学习的心理规律等方面分析,理性的学校道德教育权威是必要的.现代社会的权威认同方式以及人们对道德权威的认同程度是影响学校道德教育权威的现实因素.现代学校道德教育的理性权威要从道德教育主体权威、知识权威和环境权威等三个方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大学生道德现状入手,分析了影响高校道德教育的因素,提出了高校道德教育实效性不高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信仰教育的缺失,并提出了道德信仰教育体系构建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前处于转型时期的社会出现了道德信仰危机,其原因有:市场经济带来的负效应、道德信仰政治化的后果、文化的融合和冲突、道德奉献与道德回报机制缺失、道德信仰的封闭性、道德教育的乏力。  相似文献   

15.
学校道德教育存在着四个误区。即把道德教育等同于知识及科学教育,像传授科学知识一样给学生传授道德,导致道德理论与道德实际相脱节,不能达到提升学生道德行为的效果;片面追求升学率,把学校道德教育视为摆设,导致学校德育工作的形式化、空泛化和简单化;普遍利用虚拟道德情境进行道德教育,而不能引起真实的道德冲突,导致道德教育理论上唱高调,道德行为上走低调或实际中的困惑不解、不知所措等现象;过多地强调道德是国家、社会对个体的一种制约,忽视道德对个体所具有的价值,导致道德教育的片面性、强制性。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性的后果之一是人的精神信仰的缺失.道德教育也呈现出信仰缺失的现代性问题,在教育目标上表现为规范教育目标的无根化和幸福教育目标的去道德化.道德教育需要应时而变,在教育目标中给予信仰以应有的重视,以培养信善、乐善、求善的道德信徒为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17.
道德信仰是对道德的终极关怀,是人的精神支柱,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道德信仰危机,其重要根源是我国市场经济不成熟带来的负效应,道德奉献与道德回报机制缺失以及道德教育的偏差。文章认为通过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建立道德奉献与道德回报的社会机制,积极开拓道德教育的新方法等是重塑道德信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休谟对道德导源于情感的论证以及对同情的内涵的创造性解读,对学校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目前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道德知识的传授而轻道德情感培育的倾向,具体表现在道德教育的课程化、课程内容的知识化、教育方法的灌输化等方面。这种倾向的认识论根源就在于混淆了理性和道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论庄子对知识在道德教育中的价值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儒家为主导的学校道德教育传统非常重视知识在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及道德知识传授,庄子持有与儒家截然不同的观点,他认为知识并不能作为道德存在的根据,知识也不能被应用于道德的领域,知识不仅无益于道德问题的解决,在道德教育中进行道德知识教化对道德的养成还是有害的,人的道德所依赖的并不是"已知"而是"未知",因此必须将其从道德的领域予以彻底的清除,同时要彻底改变人的知识论的道德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0.
唐福全 《考试周刊》2010,(12):220-220
道德建设成果不像知识那样容易量化,而且抓起来见效缓慢,但只要我们始终坚持把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融为一体,作为加强学校建设的系统工程来抓,就一定能使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得到统一协调发展,最终造就适应社会需求的素质全面过硬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