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艺术是发展幼儿健康心理和智能的亮点和焦点,而健康的幼儿艺术教育,又必须在一种人文精神的指导下,给予幼儿欣赏经典艺术和创作艺术的技能。美术欣赏教育是培育幼儿艺术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是引导幼儿欣赏名画家的作品,可以让孩子从小就接触经典,与大师直接对话,这样幼儿发展的起点高了,眼界开阔了,对美的知觉和选择也更敏感了,同时也有益于开阔幼儿的视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发展幼儿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相似文献   

2.
纵观我国古代教育,横观现代国内外教学,没有不重视美育、不重视对儿童进行艺术素质培养的。而美术欣赏教育正是培育幼儿艺术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是引导幼儿欣赏名画家的作品,可以让幼儿从小就接触经典,与大师直接对话,这样,儿童发展的起点高了,眼界开阔了,对美的知觉也更敏感了,同时也有益于发展幼儿的性格、情感等。  相似文献   

3.
现代派作品主要以线、形、色等形式因素间接地传达意义,这与幼儿期尚完好保存的人类的感知本能和直觉相一致。幼儿的知识经验少,思维框框少,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和创造,容易与这些作品达到默契与相通。接触太师作品、欣赏大师作品,让幼儿的潜质与大师的心灵进行碰撞,去感受美、表现美,孩子的终身都会洋溢着感受美、创造美的情趣。这就是让幼儿欣赏“现代派绘画”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4.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欣赏希斯金的《林中雨滴》和肖邦的《雨滴前奏曲》,初步感受雨中大自然那宁静、幽远、朦胧、清新的魅力。2.引导幼儿多通道、多感官欣赏画面,培养幼儿的艺术通感。作品选择与活动准备本活动选择希斯金的《林中雨滴》和肖邦的乐曲《雨滴前奏曲》作为欣赏材料,准备实物投影仪、CD机等电教设备,以及水粉颜料和画笔等操作材料。设计思路与活动建议雨中漫步的感觉是很美好、很浪漫的,然而现在的幼儿却很少有这样的机会。我们之所以选取希斯金的《林中雨滴》和肖邦的《雨滴前奏曲》作为欣赏对象,就是期望能够引领幼儿感受作品…  相似文献   

5.
美术活动中常常组织幼儿欣赏作品,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其实,绘画作品中的画面布局、物体的大小比例、前后关系,甚至画面的特异空间元素等,都是发展幼儿空间知觉的教育元素。因此,我们尝试在美术活动中,有意识地选择绘画作品组织幼儿欣赏,以期对幼儿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一、由浅入深提供欣赏作品在欣赏作品的选择上,我们把握由浅入深的原则。所谓"深"与"浅"指的是作品的画面所表现空间关系的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美术欣赏教育是培养幼儿艺术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接触优秀美术作品,有利于开阔幼儿视野,促进幼儿想像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对美的知觉和选择的敏锐性,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的情感态度。我们在指导幼儿欣赏时应考虑所选作品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是否能唤起幼儿创作的灵感与热情,是否能提高幼儿的想像力与创作能力,等等。  相似文献   

7.
社会文化发展的多元性和艺术发展的多元性为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和空间。我们在幼儿园尝试开展多样化的美术欣赏活动 ,通过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欣赏内容和采取多样化的欣赏方法和途径 ,使幼儿多层次地感知美术作品 ,体验作品所带来的情感 ,并进而尝试表现自己的各种认识和美感体验。一、欣赏内容多样化欣赏内容多样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选择能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发展的各类作品。比如 ,我们提供给幼儿欣赏的作品既有抽象作品 ,也有具象作品。抽象作品主要有点、线条、形状、色彩组合构成的米罗、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这类…  相似文献   

8.
《纲要》在艺术领域目标中提出,要“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纲要》的内容与要求还说,应当“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感,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感”。美术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来自现实生活本身并且经历过作者亲身体验过的知觉材料远比间接的知觉刺激重要得多”。由此可见,幼儿绘画的训练需要通过多  相似文献   

9.
活动目的: 1.感受行动绘画大师波洛克作品的风格、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2.感受色彩相溶的奇妙变化. 3.让幼儿感受不同的色彩刺激,体验玩色过程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红、黄、蓝油画棒,各色水粉、白纸、塑料小瓶若干;节奏感强和舒缓的音乐;波洛克作品和其它作品. 活动过程: 一、欣赏 1.欣赏作品,我去感受. 欣赏《形式的自由》、《作品13号》、《薰衣草之雾》,请幼儿谈论:你看到了什么?看到作品你有什么感受?画家用了哪些颜色?你认为画家是怎样画的,用了哪些方法?  相似文献   

10.
答:优秀的美术作品具有广泛性、生动性、直观性,通过鉴赏可以形象地向孩子传达美的信息.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般会开设《向大师学画》课,通过欣赏凡高、马蒂斯等大师的作品,激发孩子的创作热情。比如.凡高艰难惨烈的遭遇和对艺术执着以至狂热的追求,在其绘画中引入了心灵世界的直接表达。在欣赏过程中.可以让孩子深受感染,从中懂得人格的力量,同时也让孩子从此认识到艺术中突出的个人风格,和在绘画作品中对内心情感的宣泄。  相似文献   

11.
公告板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及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欣赏名画时的对话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张大千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是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的,可现实的艺术活动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  相似文献   

12.
范小红 《考试周刊》2013,(10):190-190
<正>美术欣赏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幼儿能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就能更快提高幼儿审美水平和欣赏能力,从而开阔艺术视野,陶冶情操。对幼儿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恰当的方法和适合的内容,让幼儿在感受作品的同时产生创作的欲望,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下面谈谈我在组织幼儿美术  相似文献   

13.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刘海粟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可在现实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把艺术活动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4.
提问的艺术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刘海粟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可在现实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把艺术活动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5.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刘海粟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可在现实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把艺术活动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6.
指导三部曲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刘海粟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可在现实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把艺术活动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7.
了解和引导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刘海粟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可在现实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把艺术活动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8.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刘海粟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可在现实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把艺术活动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9.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刘海粟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可在现实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把艺术活动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20.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刘海粟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可在现实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把艺术活动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