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的伊豆     
伊豆是诗的故乡,世上的人这么说。伊豆是日本历史的缩影,一个历史学家这么说。伊豆是南国的楷模,我要再加上一句。伊豆是所有的山色河景的画廊,还可以这么说。整个伊豆半岛是一座大花园,一所大游乐场。就是说,伊豆半岛到处都具有大自然的惠赠,都富有美丽的变化。如今,伊豆有三个入口:下田,  相似文献   

2.
我的伊豆     
伊豆是诗的故乡,世上的人这么说。伊豆是日本历史的缩影,一个历史学家这么说。伊豆是南国的楷模,我要再加上一句。伊豆是所有的山色海景的画廊,还可以这么说。整个伊豆半岛是一座大花园,一所大游乐场。就是说,伊豆半岛到处都具有大自然的惠赠,都富有美丽的变化。如今,伊豆有三个入口:下田、三岛修善寺、热海。不管从哪里进去,首先迎接你的,是堪称伊豆的乳汁和肌体的温泉。然而,由于选择的入口不同,你定会感到有三个各不相同的伊豆呢。北面的修善寺和南面的下田这两条通道,在天城山口相会合。山北称外伊豆,属田方郡,山南称内伊豆,属贺茂郡。…  相似文献   

3.
我的伊豆     
伊豆是诗的故乡,世上的人这么说。伊豆是日本历史的缩影,一个历史学家这么说。伊豆是南国的楷模,我要再加上一句。伊豆是所有的山色海景的画库,还可以这么说。整个伊豆半岛是一座大花园,一所大游乐场。就是说,伊豆半岛到处都具有大自然的惠赠,都富有美丽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原型批评家们有句名言:“一个故事,而且只有一个故事,其正值得你反复的诉说。”这种现象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创作中并不鲜见。考察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早期创作就不难发现伊豆是一个令他魂牵梦索的创作题材:《伊豆的舞女》,《南伊豆纪行》、《汤岛的回忆》、《伊豆之归》、《伊豆温泉记》、《温泉场的事》、《温泉宿》、《椿》、《旅人宿》、《舞女旅行风俗》等等,构成了川端康成多姿多彩的“伊豆世界”。 一 川端康成何以选择伊豆作为创作对象且创作热情经久不衰?这是走进伊豆世界时必然会产生的问题。川端康成在《汤岛的回忆》(1922)中是这样回答的:“我在伊豆尝到的,首先是旅情,其次是伊豆的乡村风光,第三是正直的好意。”  相似文献   

5.
《伊豆舞女》是川端康成的短篇小说,是其初期代表作。小说文体清新、明快、简洁,所有描写都是通过高中生"我"的所见所闻来完成,流淌于全文的是带有洁癖的青春前期的多愁善感的朦胧情愫。结合川端康成的孤儿根性、伊豆之旅以及私小说的特点,考察《伊豆舞女》的相关内容,有助于揭示作品的私小说风格。  相似文献   

6.
川端康成的成名及其代表作《伊豆的舞女》是川端高明创作技法成功运用的典范。以《伊豆的舞女》为研究对象,从背景设置、自然描写、肖像刻画、心理描写、行动描写,以及结局设定等方面入手,可见《伊豆的舞女》的创作技法和一代文学巨匠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7.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曾数十次游览风光秀美的伊豆半岛,并写下了二十余篇伊豆游记散文,这些颇具特色的散文精品可谓是一部充满日本色彩的风景画卷。它们不仅赞美了伊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对当地风俗人情的速写,更留下了伊豆普通女性命运的侧记,而这一切又都渗透着作者忧郁和感伤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8.
伊豆是诗的故乡,世上的人这么说。 伊豆是日本历史的缩影,一个历史学家这么说。  相似文献   

9.
规则是为了被打破而存在的 我不是土生土长的伊豆人。我生在伊豆,但在那里只待到10岁。  相似文献   

10.
《伊豆的舞女》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代表作,这部发表于1926年带有作者自传性质的小说,是作者前期创作的名篇之一,一直是国内日本文学研究的热点.文章通过对小说《伊豆的舞女》的解构主义分析,即美丑与善恶、高贵与低贱欲念与爱怜之间的二元对立及其消解的分析,使我们对作品的内容中所体现出的各种矛盾有了深层次的解读,更好地了解作品的内容和川端康成想要表达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是20世纪90年代发生在中国诗坛上的代表性事件,通过审视“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的论争可以从中了解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走向。通过分析和总结“知识分子写作”的代表人物西川创作中的美学特征及其成就与缺憾,并以此为例探讨“知识分子写作”对中国诗歌发展的意义,以及这一流派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相似文献   

12.
田汉早期主张用电影打造"银色的梦",从而达到宣泄个人苦闷的目的,这种电影观源于他功利和无功利相交织的二元论美学思想。田汉提高了电影艺术的地位,但其作品排斥商业性,格调过于低沉。  相似文献   

13.
在汤显祖不到30岁时,曾根据《霍小玉传》作《紫箫记》,但未成,十年之后,汤显祖在南京身居闲职,又作《紫钗记》。时隔十年的两部作品相比较,彰显了汤显祖的文学创作在审美原则、创作手段、艺术语言上所发生的重大转变,而《紫钗记》在他的戏剧创作史上也成为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相似文献   

14.
《孔雀东南飞》和《罗密欧与朱丽叶》都通过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礼教,赞扬了男女主人公争取个性解放和爱情幸福的人文主义,这两部作品虽出自不同作家之手,文化背景、时代氛围也各不相同,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文章主要从文化背景、审美意趣、人物塑造三个方面,对两部作品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5.
东西的小说以幽默和反讽著称,幽默、诙谐的叙述话语中蕴籍着某种生命的伤痛与苦涩。结合程桂婷对东西小说的评论,从叙事内容、叙事场景和叙述语调等方面揭示了东西小说的形而下的叙事特征以及东西叙事的美学品质。  相似文献   

16.
秦观词作中充溢着"愁"、"恨"等字眼,它们契合了人们在审美心理上的主要特征———"距离产生美",同时也满足了人的自我确证的深层心理需要。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指出:艺术品的本质在于把一个对象的基本特征,至少是重要的特征,表现得越占主导地位越好,越显明越好。秦观词中扑面而来的"愁"情很好地表现了人类心理的一些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西德尼·谢尔顿(Sidney Sheldon)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通俗小说作家.他的作品用严肃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以暴露美国社会方方面面的"隐私"为切入点,毫不掩饰地揭开了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社会"幕后"的真实面貌,受到全世界众多读者的青睐,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8.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美学以“审美无区分”去对立于主体美学的“审美区分”,旨在使全部精神科学的真理性得到本体论上的证明.“审美区分”将作品与现实世界割裂开来,容易陷入“诠释学虚无主义”的理论困境,“审美无区分”则确立了艺术以“表现”作为自己的存在方式,悲剧、绘画、文学等艺术门类的作品都是与其世界不可分的,并以“非审美”为背景展开的审美体验,这种关系即“偶缘性”.  相似文献   

19.
李煜词是其生活和感情的真实记录,以宣泄悲恨为表现特征,凡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的,他便以文学艺术作为排遣感情的媒介。这与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观点类似。而正是这一点使李煜词有了非同寻常的美学价值,也使李煜成为“词中之帝”,“词中南面王”。  相似文献   

20.
李清照在其词作中,频频使用“瘦”字。本文从人格比照、生命体验、时代审美印记 3个方面,论述了李清照运用“瘦”字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