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变再改变     
Change源于拉丁语中的cambire一词。Cambire在英语中是“toexchange(交换)”的意思,源于欧洲一个常见的词根“kamb”,意思是“tobend(弯曲)”。现代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仍在分别使用“cambiar”和“cambiare”来表示变化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我始终觉得自己是一个特别平凡的人,像所有人一样工作、结婚、生孩子,一切似乎都将平平淡淡地度过,没有惊险,也不会有惊喜……我常常在心里对自己说:这是我的人生,我得好好地接受它;我是个普通的女人,不需要有太多要求,也不需要太能干。 产后我休息了一年才回单位,却发现原来的岗位已有了新人,科长对我的态度也不冷不热,每天的上  相似文献   

3.
有一个故事,我曾经多次拿它来教育孩子:故事说的是:有一个小孩子独自站在山谷里大声嘁道:“喂!”附近小山立即反射回他的回声:“喂!”他又喊:“你是谁?”回声答道:“你是谁?”他尖声大叫:“你是蠢材!”立刻又传来“你是蠢材”的回答。孩子十分愤怒,对着小山骂起来,小山也毫不客气地回敬他。孩子回家后对母亲诉说。母亲对他说:“孩子呀,那是因为你做得不对。如果你和和气气地对它说.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  相似文献   

4.
改变     
有些改变是不经意的,而有些改变,是永远也不能奢望的。人几年前,有一个男孩,深深地喜欢着一个女孩。喜欢,却不敢说,两年了也不敢说。因为他们的家庭和社会地位都极不相称。她是大上海书香门第的千金女儿,他不过是从农村求学出来的在这个城市苦苦求生的打工仔。他偶尔会假借业务  相似文献   

5.
改变     
女儿从小学顺利进入了初中,一个月中,我发现她变了很多,最大的改变是回到家后没有了那么多的作业,她的复习和预习我都是看不到的。一个月一次的家校联系本上,女儿的成绩明显比小学时要差,100分好像离她远了好多,80分的成绩是时时可以看见的。我不知是不是因为学校离家远了,我们没有办法经常与她  相似文献   

6.
改变     
艰难地爬行在光滑墙面上的那只蚂蚁,已经失败了7次。为什么还要按照它的目标前进呢?有人说,这就是执著,是百折不挠。在我看来,这是浪费时间。说到这里,我想到了一句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永远不要浪费在不值得的东西上。”蚂蚁一次又一次地复制自己的行动,在一旁观看的我叹了口气,恨自己不能和蚂蚁交流,否则,我一定问问它,为什么不改变一下目标?  相似文献   

7.
改变     
性格开朗,关心朋友是我的天性。但我却不懂得怎样去体谅父母,也许是因为他们都忙于工作,也许是为了支撑这个家。总之,他们让我有了很多抱怨的理由。有时我甚至认为他们生下了我,就必须疼我、爱我,似  相似文献   

8.
宋清平  粟哲  青鸟 《高中生》2008,(1):47-47
改变别人是事倍功半,改变自己是事半功倍,一味地要求他人倒不如更多地反躬自问。你用心珍惜,他人自然会有所感受。当你不再将眼睛盯着别人,而是回到自己的心灵世界,将尘埃打扫干净时,你会发现自己愉快了,别人也跟着你与愉快了。——摘自《打扫自己的心灵》  相似文献   

9.
改变     
又是一个雨天.我看着打在玻璃窗上的雨滴,缓缓叹息.乌云密布的天空很深沉,地面上一个个深深浅浅的小水洼,那一幕又呈现在我眼前…… 我没有带伞,不敢走出校园的庇护.这时,朦胧中不远处走来一个我熟悉的身影.你是个文静优雅的女生,是我心中最向往的人."君,跟表姐一起走吧."  相似文献   

10.
改变     
一切都是变化着的。一直以来,从硕大的至渺小的,或从有形至无形,都在变,就成了规律,要寻出一成不变的事物也似是幻想了。改变是有大小可言的。大的变化不常有,一些微乎其微的变化却总不经意地发生,不在意时,也就销声匿迹了。失亲之痛是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感受得真切的。外祖母去  相似文献   

11.
孩子的成长需要双轨道,一是自由宽松,二是遵守规则,如果只偏重其一,任何童年都可能是畸型的。程秋杰以及她的“妈妈联盟”的出现,是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标志着父母们的觉醒,标志着父母们由被动到主动,标志着父母们在家庭教育实践中的探索与创造。因此,当中央电视  相似文献   

12.
我班有个令所有任课老师都头疼的男孩子,叫吴弈凡。他是个对老师、同学有明显抵触情绪的孩子。上课的时候,他的手一会儿摸摸自己的头发, 一会儿揪揪衣角,要不就拉拉旁边女同学的小辫子,再不就是用脚踢踢前面同学的椅子。老师要是批评他两句, 他就会找出一大堆别人怎么招惹他的理由,连好久以前的陈年旧事都能被他翻出来讲一遍,然后争辩说自己是对的,是同学以前招惹他,今天他才惹同学的。他声音比老师还大,理由比老  相似文献   

13.
学校是教师工作生活的家园,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乐园。广大师生有一个共同的愿望:让学校的明天比今天更美好.这也是我们热切的期盼和始终不渝的追求,同时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责任——那就是改变我们的学校。  相似文献   

14.
改变     
有甲乙丙三个人,一直是蓬头垢面,衣鞋龌龊。一天,有个朋友给了甲两块钱。甲拿出一块给乙,让他为自己理发洗头;另外的一块钱他付给了丙,丙把  相似文献   

15.
改变     
胡杨 《新读写》2008,(6):37-38
小作者漫不经心地写着《改变》,恰恰透露了其内心与思绪的从未停息与从未不变。带着青春期的些许惘然应对中考,这是一种改变,更是一种成长。文章语言淡然宁静,却独具张力。文末的自我警世句,简单却透显真性情。  相似文献   

16.
先前有一个国王统治着一个很富足的国家。一天,他徒步来到一个较远的地方视察工作,返回宫殿的时候,国王感到他的脚疼痛万分,因为这毕竟是他第一次步行出远门,而且所行之路崎岖不平,沙石遍布。于是国王下令将全国道路统统铺上皮革,尽管,这需要成千上万张牛皮,花费大量的资金。  相似文献   

17.
改变     
闫付庆 《班主任》2012,(10):58-58
正他机灵而又聪明,却对学习非常抵触,每堂课都是一副神游天外、心不在焉的样子。英语课上,我无意中发现,当我在板书单词的规范写法时,他侧着头在看我写字。按照往常的习惯,我都是从黑板的左边写起,这样,坐在教室右侧前排的  相似文献   

18.
改变     
吴琪琪 《新读写》2014,(10):63-63
今天搬新家,我带着喜悦的心情走进电梯的大门.想给邻居送上一个温暖的微笑和一句简单的问候,但迎接我的是邻居那冰冷的目光,我想说的话一下子卡在喉咙里。我不吭声地盯着电梯的门,心也变得同电梯一样灰暗起来。  相似文献   

19.
正为何要备课?备课是为了什么?提出这样的问题,似乎多此一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也是不言自明的。我以为,备课,是"养兵";上课,是"用兵"。上课,是"面子工程";备课,是"根基工程"。备课是最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也是为教师课堂教学这个脸面充实内在品性的最佳途径。由此,说到"同课异构"。有不少教师认为,"同课异构"是不同的教师就相同的课题在同一个  相似文献   

20.
《课外阅读》2009,(18):50-51
罗伯特·西奥迪尼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心理教授。有一天,他在纽约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乘地铁去时代广场站。当时正值下班乘车的高峰期,人流像往常一样沿着台阶蜂拥而下直奔站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