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骊 《新闻世界》2006,(5):61-61
“野鹤倦飞为伴侣,岩花含笑足勾留”。这是北宋欧阳修来到巢湖银屏山看到傲居山岩的牡丹时。触竟情生情,留下的千古诗唱。这株牡丹就是生长在巢湖市巢湖南岸、银屏山幽谷之中、仙人洞悬崖之上的一株天生的白牡丹。  相似文献   

2.
中唐刘禹锡有诗赞花王牡丹说:“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如今“工具书之王”《中国大百科全书》74卷即将全部出齐。值此“花开时节”帷幕初启之时,不仅是京城,而且是海内外各界人士都在啧啧称赞。为此,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访问了编辑出版这套大型工具书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相似文献   

3.
写学相长     
有个成语叫“教学相长”。其意思是说,通过教学活动,不但会使学生得到进步,老师本人的水平也能得到提高。我今天套用“教学相长”这一成语而提出“写学相长”,其意思则是想说明写作与学习的关系:二者之间能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先说学习对写作水平提高的促进。这似乎不需要我多讲,许多古人及前辈都反复谈到过这个问题。宋代大文豪苏拭在其《东坡志林》一书中,记载了一条龙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谈写作的文字,文章说:“顷岁孙学老识欧阳文忠公(即欧阳修——笔者注),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是通过视觉形象给人以感染的,它是声、画合一的现代化传播手段。所以处理好声、画关系是编好电视新闻的关键。在编写一条电视新闻时,文字记者必须到“画”中去。即深入生活,到拍摄的现场。作到“心中有画”,才能写出“话中有画”、“让画说话”、“话是画的升华”的稿子来。文字记者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受现实生活中生动事物之感染;摄像记者不了解“话”意,不探讨“画”情,就很难选择出最有表现力的  相似文献   

5.
猫就是猫     
看这题目,也许您会说:“猫不是猫,难道是鼠么?”如果您真这样说了,那么您的想象力绝对可以打优秀分,因为这正与明代刘元卿的一则寓言不谋而舍。刘元卿《应谐录》载:齐奄家畜一猫,自以为奇,便号于人曰:“虎猫”。有客说之曰:“虎诚猛,然不如龙之神,请更名为‘龙猫’。”又有客说之曰:“龙固神于虎,龙升天须云,是云胜于龙,宜名‘云猫’。”又有客曰:“云霭蔽天,风倏散  相似文献   

6.
宋代欧阳修在翰林院供职时,曾与同事在闲游中看到一匹脱缰之马踩死了一只狗,便提议各人都把此事记载下来。一人说:“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另一人说:“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道之而毙。”欧阳修说:“如果让你们撰修史书,恐怕一万卷也写不完。”于是他只说了六个字:“迪马杀犬于道”。由此,我联想到了一则不足十字的“最佳体育报道”。 在法国里昂举行过一次体育报道竞赛,内容是报道当地一场足球比赛。参加报道竞赛的职业记者和业余新闻爱好者约1100名,而头奖却被一个名叫纽隆的无名之辈夺得,得了1.5万元美金。 纽隆是一个刚满21岁的银行职员,这是他第一次  相似文献   

7.
连环画,是由书籍插画演变而成的;鲁迅先生在《“连环图画”辩护》一文中就曾说:“书籍的插画,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也是一种宣传画。这种画的幅数极多的时候,即能只靠图像,悟到文字的内容,和文字一分开,也就成了独立的连环画。”这种脱胎于书籍插图的连环画,有图文并茂、生动  相似文献   

8.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更是媒体一贯着力“经营”的重点.俗话说得好:“看书看皮,看报看题.”标题是对消息内涵的高度概括和浓缩,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标题正是新闻事实和文字表达艺术的汇流与综合.鲁迅先生也说过: “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法国新闻理论家贝尔纳·瓦耶纳曾经说过: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可以说是一半搞新闻,一半搞诱惑.新闻的好坏还得看它吸引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9.
一文字的产生及初期的文字记载文字怎样产生的呢?《世本》有“苍颉作书”之说,对这一说法,看法不一.章太炎先生在《造字缘起说》中有“未有仓颉之前,民众画地成形,自为徽契(符号)……仓颉者,盖始整齐划一,下笔不容增损;由是率尔著形之符号,始为约定俗成之书契(文字)”这样一段话,说明了文字是怎样产生  相似文献   

10.
一位老编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M君奉寄一稿,功力见差,余按惯例复信鼓励一番,希他惠寄新作。M君果不违约,事无巨细,急草成章,一日一稿,一发而不可收拾。余又复一信,说精神可嘉,稿子欠酌,一则浪费邮资,二则浪费别人的时间。然而M君毫无自知Z明,又寄一稿,署名“毛润之”,余视之气极,复函曰:这样的文字,别说署“毛润之”,就是署名“马克思”,  相似文献   

11.
“国色天香”形容牡丹花的颜色和香气不同寻常(国色:冠绝全国的美色;天香:天然的芳香).语本唐·李正封《咏牡丹》诗:“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例如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物产不常》:“又如牡丹,自唐以前未有闻,至武后时,樵夫探山乃得之.国色天香,高掩群花.”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四:“水仙冰肌玉骨,牡丹国色天香.”  相似文献   

12.
谈“画眼”     
“画龙点睛”这成语,许多人都知道。它往往是比喻写作时的传神之笔。在叙事性的作品中,这“点睛”之笔通常又称做“画眼”。鲁迅说:“忘记是谁说的了,总之是,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鲁迅这儿所转述的,显然是被誉为“画祖”的顾恺之的名言。相  相似文献   

13.
2010年2月18日,《新民晚报》B6版刊登有《虎猫同宗》一文,文中说:"在动物学上,虎属于猫科动物,类虎古猫是现今虎的祖先。"这是毫无疑义的。文章还说:"猫与虎外貌非常相似,俗语画虎不成反类猫是一个形象化的说法,有些猫的皮上还有虎纹,这种猫在西方称为tigecat。"既然"猫与虎外貌非常相似",那么能把老虎画得像猫的样子,已经不错了,可以说画"成"  相似文献   

14.
汤征 《传媒观察》2013,(4):55-56
摄影记者在数码时代面临的挑战 前不久。有位外国摄影师把数码相机绑在猫身上.将记录下来的一组照片命名为“猫眼中的世界”。一时间引起不小的反响。有人揶揄说现在动物也能摄影了,还要那些专职摄影师干嘛。确实,数码时代是否还有专职摄影记者的生存空间.是近年来许多传统型摄影记者所面临的问题。不少晚报,  相似文献   

15.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一生写了许多好文章,当别人问他是怎样写出来的时,他说:“吾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为文。乃马上、枕上、厕上也。”欧阳修的“三上”为文,对我们业余写作者来说至少有三点启发。 其一,写作要善于挤时间。写文章时间哪里来?欧阳修“三上”为文的做法,就是善于挤时间。善于利用零散时间,特别是善于抓住那些别人看起来并不重要的“短”时间。鲁迅曾说过:“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是有的。”许多有成就的作家,他们成功之作并不都是用整块时间坐在书房里写出来的,而是利用生活中零  相似文献   

16.
泉州,我们祖国有名的侨乡,我终于见到她了。进入泉州城,映入眼帘的是花,宽阔的公路快车道两边,火红,火红,鲜艳的花,比暮春三月江南的杜鹃更红的花,是扶桑,也有“牡丹”,泉州人叫它“牡丹”,是花象牡丹。在泉州的办公楼前,在开元寺,在街道上,满眼是扶桑,“牡丹”,还有三角梅,上海见不到的可爱的小红花——三角梅。深秋季节,泉州正是春天哩! 在厦门,人们送给我一份刚刚出版的《厦门釆  相似文献   

17.
作家的尴尬     
林夕 《出版参考》2009,(5):44-44
那天中午,我正午睡,电话铃突然响了,是女儿。“妈妈,《人生如下棋》是你写的吧?”  相似文献   

18.
幽默笑话     
一言不发有个人在交际场合中一言不发,哲学家狄奥佛拉斯塔对他说:“如果你是一个傻瓜,那你的表现是最聪明的;如果你是一个聪明人,那你的表现便是最愚蠢的了。”倒过来试试看有一天,一个初学绘画的人去拜访德国著名画家阿道夫·门采尔,向他诉苦说:“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消一天工夫,可是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阿道夫·门采尔听了说:“亲爱的,请倒过来试试,要是你能花一年工夫去画它,那么只用一天,就准能卖掉了。”唯一令男人心跳的办法贝因哈特晚年时极喜清静,多住在巴黎的一家高层公寓里,但崇拜者仍不断来访。某天,有位年事已…  相似文献   

19.
《军事记者》2008,(5):F0003-F0003
牡丹,花大色艳,芳香浓郁,富丽端庄,雍容华贵,乃花中之王,国色天香。其种植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南北朝入画,兴于唐,昌于清,盛在今,是历代文人墨客倾情写意之瑰宝。“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如今,当代摄影家对它更是情有独钟,牡丹摄影精品佳作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20.
胡成业 《图书馆》2002,(2):95-95
胡适说自己一生有三大喜好 ,即“读书、写作、交友”。晚年胡适在同别人谈起做学问 ,尤其是做国学类学问的方法时说过 :“每一部大书都摸过 ,以后知道要什么材料 ,才知道向什么地方找。先要把自己这一行的各种类书、字典、辞典收购起来 ,成了一个小小的图书馆 ,这是要紧的工作。像历代帝王的年代 ,汉武帝、武则天都有许多年号 ,从前都是硬记的。历代帝王的年号 ,我可以记得百分之九十五六 ,哪一年号在哪一个世纪也要记住 ,我花了多少的时间 !”欧阳修有“马上、枕上、厕上”的三上功夫 ,胡适不少文字 ,很多也是在轮船上、火车上、旅馆中做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