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都做不到,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孝敬父母、关爱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父母恩情重如山、深似海,人人莫忘父母恩。同学们,我们孝敬自己的父母了吗?今天,我们该怎样孝敬父母呢?  相似文献   

2.
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百善孝为先,孝敬长辈,是我家的家风之一。打记事起,父母就告诉我,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如果连给他生命的父母都不孝敬,连教给他知识的老师都不尊敬,那他就不是一个“好人”,将来也不会做出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事。所以,我就暗下决心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一个知道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回报社会的人。  相似文献   

3.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目前孩子在家中被捧为“小太阳”、“小公主”,而孩子大都认为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所以开展孝敬教育非常必要。我从三个方面来进行教育:一、了解学生在家中“吃”、“穿”、“用”、“玩”、“看”等方面情况,开展《孝敬教育》为主题的班会课。二、讲古人、当代人、革命领导人、同龄人的孝敬故事。让孩子们学会孝敬父母;三、让孩子通过孝敬教育后。平时付之于行动。  相似文献   

4.
在浙江上虞,“让孝敬之风盛开校园,走向家庭,吹遍社会”的孝敬教育在学校积极开展。他们开设孝敬课,设立孝敬日,评选孝星。许多家庭由此树立了孝敬长辈的家风,许多孩子从中受到了深深的教育。本期我们编发了几个被评为孝星的孩子的心声,看看他们是如何从最小的身边事做起,成为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相似文献   

5.
在浙江上虞,“让孝敬之风盛开校园,走向家庭,吹遍社会”的孝敬教育在学校积极开展。他们开设孝敬课,设立孝敬日,评选孝星。许多家庭由此树立了孝敬长辈的家风,许多孩子从中受到了深深的教育。本期我们编发了几个被评为孝星的孩子的心声,看看他们是如何从最小的身边事做起,成为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相似文献   

6.
孝在我心中     
在浙江上虞,“让孝敬之风盛开校园,走向家庭,吹遍社会”的孝敬教育在学校积极开展。他们开设孝敬课,设立孝敬日,评选孝星。许多家庭由此树立了孝敬长辈的家风,许多孩子从中受到了深深的教育。本期我们编发了几个被评为孝星的孩子的心声,看看他们是如何从最小的身边事做起,成为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相似文献   

7.
在浙江上虞,“让孝敬之风盛开校园,走向家庭,吹遍社会”的孝敬教育在学校积极开展。他们开设孝敬课,设立孝敬日,评选孝星。许多家庭由此树立了孝敬长辈的家风,许多孩子从中受到了深深的教育。本期我们编发了几个被评为孝星的孩子的心声,看看他们是如何从最小的身边事做起,成为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相似文献   

8.
百善孝为先     
孝,这个古老而又现实的话题,今天已越来越被提起。人人都有父母长辈,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千千万万龙的传人奉行了数千年,可是,欲说“孝”字,还真不容易!想说“孝”字不容易,是因为这个神圣的字眼多少年被一个“左”  相似文献   

9.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今天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做父母的都会把教育子女孝敬父母作为家教的一项任务来抓。然而,人做了父母,只知道教育子女孝敬父母,却不能以身作则孝敬自己的父母,这种言行上的倒置,是家庭教育中的悲哀。在清朝,有人编写了一首《劝孝八反歌》,专门劝诫那些不孝敬父母的为人父母者。该文共有八段:  相似文献   

10.
济南市的一个调查材料显示,只有30%的小学生感激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付出并决心好好回报父母,70%的小学生则认为父母的这种付出是天经地义,没有什么过意不去的。这表明,孩子应不应该孝敬父母和长辈,已成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值得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其实,“孝敬”二字并不只是传统社会中的东西。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敬互爱,这个道理既是传统社会所要求的,更是现代文明社会所要求的。那么,子女对父母、小辈对长辈为什么应该尊敬、关心、礼让和侍奉,其中具体的缘由是什么?从最浅显的方面说,是因为父母、长辈养育…  相似文献   

11.
“孝”曾是中国传统教育、社会教化产生的根源。正如孔子所说:“夫孝,道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但是在当今,有不少家庭不是要求孩子孝敬父母,倒是对孩子娇生惯养,百依百顺;有不少学校,孝敬父母的教育未被纳人到育人的工作中。事实上,独生子女不孝敬父母所致的诸多问题正日益显现,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为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我校制定出小学生孝敬父母品德量化测查评价标准,共10条。这10条标准是:①关心父母的饮食起居、身体健康,主动帮长辈做事。②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  相似文献   

12.
百善孝为先     
【知识链接】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父母为家庭做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理应得到爱的回报,受到我们的孝敬。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孝敬父母是成年子女应尽的义务。  相似文献   

13.
道德教育的生命活力,在于通过对人的道德意识、情感和行为的引导,创造和谐、幸福的现实生活。为父母洗脚的活动方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道德教育由以往的“高、大、空、远”向“近、小、实、亲”的生活化德育的转变,这是值得肯定的。议题之一:孝敬父母是一种自然朴实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实践中要防止把孝敬教育形式化的倾向。在现实生活中,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种自然的情感和行为。以孝敬父母为例,其表现特点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体会。其一,孝敬父母的行为是自然表达的,主要体现在对父母孝敬的情感和意识是真诚自然的,由衷而生的,感到…  相似文献   

14.
千百年来 ,孝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在我国最早的一部论述家庭道德的专著《孝经》中有这样一句话 ,叫作“孝者德之本” ,意思是说 ,孝敬父母是一切社会道德的根本。试想一个人如果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 ,又怎么能谈得上爱祖国、爱人民呢 ?因此 ,我们首先应把孝心献给父母 ,为了能够更好地做到孝敬父母 ,我和学生们共同设计了一堂名为“悠悠寸草心”的活动课。现把活动课中的几朵花絮摘给大家 :花絮一 :尊重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是赢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动力之源。当我在班里说明了搞这节活动课的意图后 ,学生们竟然没等老师把有关的计…  相似文献   

15.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当今社会上许多人似乎对这优良传统淡薄了。特别是独生子女,索取的爱多,回报的却少。为此,浙江省缙云县水南小学进行了“孝敬父母”教育课题实验,并坚持开展“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活动目的:根据《教育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尊敬父母”的传统美德教育。1.在道德观念上,教育学生懂得父母对子女有养育之恩,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在道德情感上,教育学生对父母、对长辈要有感激之情,接受父母的教导,关心体贴父母。3.在道德行为上,教育学生在平日生活中为父母分忧解难,理解他们,并为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活动准备:1.向家长发出邀请,送上队员自制的请柬。2.搜集并表演有关歌颂父母的诗词、歌曲、小品、相声等。3.讨论制定对父母的承诺。4.为父母制作一份小礼物。5.准备录音机、队旗。活动过程:一、全…  相似文献   

17.
为弘扬中华民族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的传统美德,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北临城小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孝心教育活动。在升旗仪式上,大队长发出了“让孝心与你我同在”的倡议,号召全体队员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学会感激。学校大队部专门收集了《烛光里的妈妈》、《母亲》、《儿行千里》等12首孝心教育歌曲,录制成孝心歌曲磁带,在课间播放,还要求队员们传唱孝心歌曲,感悟歌曲内涵;编印了校本教材《诗书立业孝悌做人》,包括“劝孝篇”、“母爱篇”、“孝敬篇”、“爱心篇”、“孝心美文”、“小学生孝心行为规范”等几个板块,分别精选了典型的孝心故事和文章。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化中,“孝”为百善之首,是一切道德的基础、至善的美德。我国拥有深厚的“孝”化底蕴。《诗经》上有一句“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感叹和赞美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唐朝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是表达了孝敬父母的渴望。而“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的古训。则督促后辈履行对父母的赡养和孝敬。前苏联名教育家苏翟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当这种传统美德正面临丢弃的严重局面时,我认为社会上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人都有义务和责任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重新回归中华民族的美德,如何让学生们学会“理解”和“感恩”?  相似文献   

19.
郭鹏 《小读者》2012,(1):29-30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尊敬长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家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到学校才会关心同学、尊敬老师。当然。对孝敬的认识和实际行动.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小读者而言,孝敬的内容也会所不同哦!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百善孝当头。”“德”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孝敬父母和诚实守信。为了增强学生的孝敬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并逐步将其落实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我们设计了“孝敬教育‘七个一’系列德育活动”:开展一次问卷调查,给父母写一封信,做一次专题讲座,举办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