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单猛 《现代语文》2011,(9):97-98
【教学创意】 本篇是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内容,学习目标是要熟练背诵诗歌及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因此,本课拟从课文出发,通过听、读、品,把朗读、美品、探究合为一体,让学生真正领悟课文的景美、情美、哲理美,从而最终学会鉴赏诗歌。  相似文献   

2.
3.
《考试说明》把古诗词鉴赏定位在阅读“浅易”诗词,“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但在实际的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比如江苏2008年诗歌鉴赏题阅卷情况如下:分值8分,实际得分2.2分,得分率27.5%。这一得分是整套试卷各类题型中(不计附加题)最低的,因此,  相似文献   

4.
诗贵在独创。本从赏析的角度,阐述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苑一朵清丽动人的奇葩,可贵的独创性使其产生了超越其他同类诗作的巨大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王宇虹 《阅读与鉴赏》2006,(10):21-22,28
翻开古典诗词,几乎处处都闪烁着月亮的清辉。月亮,悬挂在中国古典诗坛的上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自《诗经》始,历代诗人便有着解不开的月亮情结。《春江花月夜》一诗围绕月亮创造了内涵丰富的审美意象,构成了月亮不尽的审美世界。明月升起,皓月当空,万物澄碧,引起青春初醒的诗人对天发问之豪情,比照古今,视接千载;月夜光华,弥漫着难以言传的相思离愁,也激起有情人之间浪漫的想象,乘着月亮到达彼此,聊慰相思之苦;月落西斜,江树摇曳,无尽的孤独落寞尽在今夜不语的月光中。种种月亮意象,分别联…  相似文献   

6.
诗歌具有意境美、情感美、韵律美等审美特征,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带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在对诗歌进行鉴赏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不同的切入点、视角,可以以作者生平经历、诗歌意象、语言建构技巧或者艺术手法等为切入点,只有这样,才能将诗歌中的美充分挖掘出来,促进学生审美水平的提升与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抒情性是诗歌的本质特征,但诗歌的抒情性又往往与写景联系在一起。对于这种诗歌,我们该怎样鉴赏呢?笔者认为应该分四个步骤来进行:一、察景;二、观情;三、探源;四、明旨。下面,我们就以刘禹锡的《石头城》为例,来谈谈这种方法的运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正为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从历代诗歌中汲取营养和精华。苏教版编写了《唐诗宋词选读》这一选修文本,《唐诗宋词选读》全书都是诗词鉴赏。书中每一首诗词都十分经典。当我初捧此书时,犹如拿着一本浓缩版本的诗词鉴赏词典,每每品味起来,犹口含甘饴,回味无穷。不知不觉中,半个学期的授课已经完成,在获得情感的体验、  相似文献   

9.
《唐宋诗词鉴赏》是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编的教科书,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选修课程五个系列中"诗歌与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激发学生读诗写词的兴趣,引导学生鉴赏意境品味情感,不断增强文学底蕴,逐渐提高审美能力;笔者探究多种课型,实践能体现学生的自主个性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呈现"百啭千声诗意溢"的美好诗境。  相似文献   

10.
关于文学鉴赏的规律,刘勰《文心雕龙》中有这样的说法: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就诗歌而言,这"波"就是诗歌的语言.语言是诗歌表情达意的载体,因此,我们必须善于发现诗歌当中最富有"品评"价值的语言,通过品味诗歌语言来完成诗歌鉴赏.  相似文献   

11.
马磊 《语文知识》2003,(9):45-46
诗歌的最高美学层次是它的境界。所谓境界,即古典诗歌中的意境,它是意与境的统一,是情与景的和谐。王国维说:“诗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可以说,意境是诗歌的艺术精灵,评赏一首诗的艺术效力和审美价值,最基本的审美准则就是看其有无独特的意境创造。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正是以其清幽的意境,使作品富有独特的魅力,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项峰”。在诗歌中,诗人将主观感情与客观外物结合起来,细致地描绘了春江之夜从月升到月落的迷人景致,字字句句交织着青春的美好和人生离别的  相似文献   

12.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悲哀,有游子思妇间“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的凄凉,但李泽厚先生说他从中得到的感受是“尽管悲伤,仍感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只是一种“轻烟般的莫名惆怅和哀愁”。此中原因主要是诗句中一些比较重要的语词或意象的指向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诗歌鉴赏在高中教学中的难度是众所周知的。学生读不懂诗,继而做题无处着手,导致高考诗歌鉴赏的得分率一直处于偏低状态。要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鉴别阅读法应该是一种有效而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从古老的《诗经》到浪漫的《楚辞》,从汉乐府到魏晋南北朝的民歌,从唐诗宋词到元曲……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在诗歌中成长。诗歌。浓缩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浸润着中华儿女的才情。  相似文献   

15.
文学鉴赏试题,高考考查始于1985年。当时考查的是对《雷雨》、《守财奴》课本人物形象的赏析。1993年,古诗词鉴赏试题在高考试卷中开始固定下来。就阅卷情况来看。古诗词鉴赏试题普遍得分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思考方向模糊,不清楚从哪儿入手去进行鉴赏解读。高考古诗词试题应从哪些方向思考和角度入手去进行鉴赏、解读呢?我以为应主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唐代一生只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就是因为《春江花月夜》而“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该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也就是因为《春江花月夜》这一曲现代民族管弦乐交响化的开山之作,造就了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在现代民族音乐发展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人们常把二者相提并论,甚至有人以诗句填人曲谱歌唱,认为它们同声同气、异曲同工。其实由于创作时代背景、作者境界的差异,若能仔细体会,它们之间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
古典诗词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来说,古典诗词的教学不能满足于只是一般性的诵读和赏析,而是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中国传统诗歌意境的基础上,展开自觉的审美发现和审美创造。《春江花月夜》作为脍炙人口的一首经典诗歌,为引领大学生进行审美鉴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相似文献   

18.
古乐曲《春江花月夜》和张若虚的古诗《春江花月夜》虽为不同的文艺样式,但二者在创作手法上却有一脉相通之处。古乐曲《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发展手法为鱼咬尾,古诗《春江花月夜》的句法多采用蝉联相生的手法,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诗乐一体”的传统源远流长。诗歌与音乐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并且贯注着中国传统的“和”的审美意识———“和谐、统一”,这是二者具有相通的审美特征的美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从2002年的高考开始,已把诗歌语言的鉴赏列入了《考试大纲》,此项内容也就法定为高考的必考内容,然而诗歌的语言究竟具有哪些特点,还无人或很少有人进行归纳总结,所遇到的只是散乱地分布于各诗歌鉴赏的论述中,这对于走近高考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理无头绪的大难题。  相似文献   

20.
一、当前我国高中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的现状(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是很多的调查研究都显示,当前我国的高中生在对古典诗歌的鉴赏方面以及学习方面还存在着兴趣不高的现象,此外学生的阅读面也比较狭窄,没有进行知识的积累。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少有学生能够将阅读古典诗歌作为爱好,很多学生甚至是被迫进行阅读,失去了自主阅读古典诗歌的积极性和热情。这样就使得高中的语文教师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