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炳毅 《寻根》2011,(2):132-134
1949年1月22日,隐居浙江奉化的蒋介石在长子蒋经国和侍卫长俞济时等人陪同下,最后一次来到宁波天童寺附近的盘陀山上的远祖蒋摩柯墓前祭扫,以"迁四明第28代孙"的名义向远祖下跪,行三拜九叩之大礼。  相似文献   

2.
卞孝萱 《寻根》2008,(5):99-101
现代著名语言学家和音乐家赵元任(1892~1982年),是清代著名诗人和史学家赵翼(1727~1814年)的嫡系后裔,一个家族中出了两位大师,这个现象,值得研究。我特从其家谱中发掘第一手的资料,对赵氏进行寻根。  相似文献   

3.
赣剧是江西地方古典剧种,传统悠久,遗产丰厚。它包容着多种声腔,其中戈阳腔是蜚声中国戏剧史的“四大声腔”之一,至今有500多年历史,而青阳腔则是它的嫡系支派。前者高亢激越,多演《三国》等连台本戏;后者委婉柔丽,擅唱明代传奇。其他多种声腔,无不各具特色,争奇斗艳。江西省赣剧团是赣剧的代表性、示范性剧团。自1953年组建以来,演出了许多古典名剧,集结和造就了杨桂仙、潘凤霞、童庆、段日丽、熊中彬、熊丽云、陈绍珊、熊华、李水葆、汪正泉、孙家慎、魏福水等几代表演艺术家。剧团的演出足迹遍及中国南北,深受人民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4.
说“文化寻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说“文化寻根”田毅鹏90年代,伴随着信息革命的浪潮,面向21世纪的人类在走向全球化时代,构建"世界文化"的同时,也掀起了一股强劲的"本土化"──"文化寻根"热潮。从文化学角度讲,所谓"寻根",是指人类对其祖先、族群、祖国、语言、宗教等基础文化结构所产...  相似文献   

5.
古代书信的格式刘叶秋编者按;日常生活中,常见一些书信开头结尾有"台鉴"、"函丈"、"肃此"、"道安"之类的字眼,为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我们特摘要转载《文史知识》1984年第一期的此篇文章。书信在长期写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格式。象上下款的...  相似文献   

6.
我们是怎样编写《中国文物鉴赏辞典》的高大伦从八十年代中期起,在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宣传普及的出版物上,出版界似乎偏爱上了"鉴赏辞典"、"古书今译"、"历史连环画"这三类书,图书市场上的广大读者也乐于接受这种形式。在这个潮流影响下,我们就动了编写《中国...  相似文献   

7.
中国佛教史上“四大译师”刘孟学自汉代佛教传入中国后,先后出现了数百位佛经翻译家,其中最著名的有鸠摩罗什、真谛、玄奘和不空,他们被称为中国佛教史上"四大译师"。鸠摩罗什(公元344-413年),"罗什"意为"童寿",十六国时后秦僧人,原籍天竺,生于龟兹...  相似文献   

8.
美國看中臺灣的戰略地位,蒋介石大陸潰敗之後,美國政府一度企圖霸占臺灣,或扶植臺獨力量,或制造"雨個中國"。蒋介石堅决反封臺獨,堅决反封"雨個中国",企圖得到美國的保護和支持,反攻大陸;美國則不顾與大陸作戰,力圖封蒋介石加以限制,雙方由此發生種種衛突和矛盾。蒋介石在表面上维持着和美國密切的"外交"關係,但在其私密日記中,则大蔫美帝國主羲,從杜魯門到尼克松,歷任美國五届總统,均遭到蒋介石尖銳、嚴属的批評和谴责。  相似文献   

9.
移风易俗与传统美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风易俗与传统美德张岱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了,学术文化也出现了活跃的景象。这都是令人欣喜的。但是,与此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令人痛心的不良现象。有些人大量赚钱,成为所谓"大腕"、"大款",相互比阔,大肆挥霍;更有人搞权钱交易,贪污腐化,出...  相似文献   

10.
清凉与清凉山黄夏年在中国佛教中,五台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素以"清凉山"闻名中外,并围绕清凉山出现了"清凉国师"以及《古清凉传》、《广清凉传》、《续清凉传》、"清凉寺"等著名的佛寺、僧人和佛教撰述。本文试图依据印度宗教、文化的特点探讨有关清凉与清凉山...  相似文献   

11.
唐伯虎故里游冬枫被誉为"东方威尼斯"的苏州,"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园林之胜,在全国可算首屈一指了。不过此行,我既没游览沧浪亭、狮子林,也未涉足拙政园、虎丘山,而是一头扎进唐伯虎故里桃花坞了。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  相似文献   

12.
鸟与婚俗文化王建堂鸟是人类的亲密朋友,与人类生活结下不解之缘。男婚女嫁这一古老的话题,就溶进了丰富的鸟意象。"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兴起了刘兰芝、焦仲卿悲天怆地的爱情悲剧;"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表达了唐明皇、杨贵妃坚贞不渝的理想爱情...  相似文献   

13.
论宋代实学     
论宋代实学葛荣晋所谓"实学",是指宋以后的"实体达用"之学。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忧患意识的隐显,实学总是或侧重于"实体",或侧重于"达用",而不断地在转换中向前发展。宋代实学,经历了一个由北宋重"达用",到南宋重"实体",再到南宋末年重"达用"的否定之否...  相似文献   

14.
发刊词     
发刊词本刊编辑部1992年10月《中华文化》双月刊出版,这是一种普及性文化学术杂志,着重分析和介绍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杂志分若干栏目,如:"文化总论"、"炎黄文化"、"儒道佛文化"、"历史文化"、"企业文化"、"民俗文化"、"医药养生文化"、"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书法的指导思想──中谢德萍"中"即是道,道是客观真理,这是哲学范畴内的问题。"中"是人们正确看待世界的方式方法,在方法艺术上,"中"就是"善处",就是恰到好处,或者说适度,这个"度"就是指导方法的思想。一、"中"是中国优秀传统的思想文化孔子在《论...  相似文献   

16.
李辉 《寻根》2000,(5):41-48
在西安古城墙上漫步,或者在华清池徜徉,就如同走入历史。眼前的许多景物都会引发人的感慨。我总觉得,在二十世纪,在很大程度上,1936年12月在这里发生的张学良、杨虎城兵谏蒋介石的“西安事变”,才称得上具有真正  相似文献   

17.
李辉 《寻根》2000,(6):33-40
1936年这个冬天的西安,令整个中国震动,令整个世界关注?在二十世纪正在成为过去的时候,即便对历史颇为热衷的人们,恐怕也无法想像出当年那种因突发事件而引发的复杂局面。随着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进行兵谏,  相似文献   

18.
1942年2月,为寻求中印合作以及调解英、印分歧,蒋介石夫妇出访印度。这是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期间的一次重要外交活动,也是近代以来中国政府首脑首次出访并参与国际事务。蒋请求印方对于途经印度的盟国援华物资全力帮助;与印度总督和英军司令讨论了中印军事合作问题;会晤了圣雄甘地。蒋指望通过自己影响国大党参与反法西斯战争的愿望终未达成。宋美龄向印度妇女介绍了中国妇女抗战的情况。对这次蒋宋的印度之行,美国深切关注,英国反应强烈,英国政府表示绝不会接受蒋介石所建议的调停,蒋介石调停英、印关系的努力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化与企业竞争制胜马中柱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中华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自强文化。它包括"自胜"、"胜敌"、"胜天"和"用贤"等基本内容。今天企业在内外竞争中,既需"自强",克服自身各种不利于竞争取胜的消极因素;又需"胜'敌"',战胜国内...  相似文献   

20.
“积”     
“积”《荀子·劝学篇》有这样的话:"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意思是;积土成为高山,风雨从这里产生。积水成为深渊,蛟龙从这里跃出。这里强调了"积"的重要性。"积"就是积累、培育。一个有学问的人,是靠知识的积累。一个有特殊技能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