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胡道静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文献学家、史学家,青年时著有《校雠学》、《公孙龙子考》。20世纪30年代参加了柳亚子主持的上海通志馆工作,并著有《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展》、《新闻史上的新时代》等。新中国成立后,他曾是国务院古籍整理小组的重要成员,对中国的图书馆事业有着卓越贡献。胡道静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获得巴黎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称号,在图书馆领域颇有建树。在少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的2008年,文献学有两件事值得一提:一是<当代中国图书馆学研究文库>第二辑的出版 [1].本辑收集了图书馆学领域内,从事文献目录学研究的中青年学者的部分成果;二是<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文献学> [2]一书的出版.这部发展报告由教育部主持编撰,"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文献学"为其中的一卷,文献学部分反映了近30年来,我国文献学的发展历程与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3.
方汉奇、李矗先生主编的<中国新闻学之最>中,有"中国最早论述电视新闻的著作"条目,认为"中国最早论述电视新闻的著作是胡道静著<新闻史上的新时代>"[1].据笔者阅读视野所及,这是一个并不准确的说法.现摭拾相关史料,以就教于方、李二位先牛以及学界同人.  相似文献   

4.
由包和平研究馆员撰写的<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研究>一书,发展和完善了民族文献学的理论基础和学科体系,是民族文献学的奠基性著作.该书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将文献学的基础理论同民族文献学的原理紧密结合,解决了我国民族文献学研究领域所面临的一些基本问题.本文从完备的体系、新颖的内容、精辟的论述、流畅的行文等方面论述了该书的特点及学术价值,并指出其美中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刘向<别录>在我国古代文献学史和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遗憾的是,<别录>于唐后流传无序,逐渐亡佚.自清以来,<别录>辑本虽有十家之众,然所辑佚文,多陈陈相因.本文根据唐宋人文集,新辑得刘向<别录>佚文二则,并略做考证,希望对古代文献学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我一直想搜集图书馆学文献学前辈学者的著作,但这些著作大多出版于1949年前,后来重印的很少.像洪焕椿<怎样利用图书馆>(开明书店1947年再版)、裘开明<中国图书编目法>(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陈彬和、查猛济的<中国书史>(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姚名达<目录学>(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杜定友<图书馆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等十余种著作,我都是利用节假日在旧书摊上掏到的.  相似文献   

7.
姚名达先生名著<中国目录学史>中插页<四部分类源流一览表>,以表格的形式,把中国古代从<七略>到<四库全书总目>等十三部重要目录的分类汇成一表 ,使我国古代目录分类变化情况一目了然,成为目录学研究和文献学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但是,该表中有些类名、序号及排列顺序等存在一些讹误.文章对这些讹误予以订正,从而还原其分类的本来面貌,以期对学术研究和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清朝重新统一新疆地区后,为了炫耀其武功和备其统治之需,自乾隆至宣统年间,赦命官修了<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大清一统志>(西北部分)、各种有关<方略>或<纪略>,<新疆图志>等几部西北边疆史地论著,本文分别予以评述,并尝试性探讨了其在文献学和史学研究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最近,读到了由柳成栋、宋抵编辑的<东北方志序跋辑录>(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辑录>)一书,十分兴奋,这是因为该书编者以它独具的文化视野、深厚的方志文献学和目录学的功力及严谨勤勉的治学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应该说该书是方志文献学、方志目录学的可喜收获.  相似文献   

10.
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的编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舜徽(1911-1992),湖南沅江人,中国著名史学家、文献学家、经学家、小学家.自幼喜读书,涉猎甚广,毕生潜心研习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及清人文集,著述宏富,生前出版专著三十余种,如<汉书·艺文志通释>、<史学三书平议>、<郑学丛书>、<清代扬州学记>、<清人文集别录>等,曾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赞誉和重视.其中<说文解字约注>是张舜徽先生年五十后倾尽心血写就的鸿篇巨制,可谓是今人研究小学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1.
从古典目录学角度出发,结合中国古代史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发展,遵循全面深入、整体把握的原则,较为深入地分析了<文献通考·经籍考>辑录体体例的产生,介绍其资料来源,全面分析辑录体体例的方法特点,并阐明其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2.
缪荃孙著述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民初文献学家缪荃孙的著述,<清史稿·艺文志>始有著录,其后经<清史稿艺文志补编>、<江苏艺文志>、<清史稿艺文志拾遗>、<缪荃孙研究数据索引>等史志和专著,以及<缪艺风先生著述目>、<<缪艺风先生著述目>补>等专门论文的逐步清理和续补,已得缪氏著述百余种,但各家限于条件,所载数量与缪氏实著仍有差距,本文新考得各家失载缪著三十种,并一一撰写了简要提要.  相似文献   

13.
人们很少发现<庄子>一书的档案文献学意义,其实,<庄子>是先秦较早有意对档案文献加以利用的著作,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档案文献,既有他书证实的,也有只见于<庄子>的,给后世提供了一些十分难得的档案文献记录.  相似文献   

14.
<仪礼>是一部记载先秦时代礼制和社会习俗的重要典籍,由于其文辞艰涩难读,研究者不多,而近20年来,研究<仪礼>的综合性著作和论文不断涌现.本文从社会学、文献学、语言学等方面对近20年来<仪礼>的研究成果作一梳理评价,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建议,以期为今后的<仪礼>研究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5.
徐飞 《档案学研究》2008,22(1):11-13
<庄子>是先秦时期较早有意对档案文献加以利用的著作,但因其较多的寓言运用,人们往往忽略了其史学意义.实际上,<庄子>中以历史人物为角色的寓言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既有他书证实的,也有只见于<庄子>的,庄子寓言具有一定的档案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伪书"史     
《出版经济》2005,(3):22
本来是文献学的一个概念.专业名词为文献辩伪. 中国古籍浩如烟海,而其间真伪相杂,不可不察.据1998年出版的<中国伪书综考>介绍,我国现存古籍约十万种.古籍中伪书究竟有多少?清末民初张心徵<伪书通考>收录了一千一百种,综合现代学者(如北京大学杨忠等)研究成果,为一千二百种.据此,我国古籍中伪书所占比例为十分之一强.  相似文献   

17.
"伪书"史     
本来是文献学的一个概念.专业名词为文献辩伪. 中国古籍浩如烟海,而其间真伪相杂,不可不察.据1998年出版的<中国伪书综考>介绍,我国现存古籍约十万种.古籍中伪书究竟有多少?清末民初张心徵<伪书通考>收录了一千一百种,综合现代学者(如北京大学杨忠等)研究成果,为一千二百种.据此,我国古籍中伪书所占比例为十分之一强.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末,王余光先生主持了一项文献学统计工程,将收录到的80种中外推荐书目汇总,根据各收录名著所获推荐次数由多到少列出"中外名著排行榜"[1].笔者根据此排行榜及<中华读书报>读者调查"我心目中的20世纪文学经典"、<出版广角>举办的"感动共和国的五十本书"评选结果及<全国新书目>开列的"新中国五十年最具影响的100本书"等资料,仍然以王余光先生"中外名著排行榜"的统计方法,按中国20世纪名著获得推荐、收录次数由多到少筛选出了以下的"20世纪中国名著100部":  相似文献   

19.
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史学史上一部史学名著,对我国文献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它贯通古今、体大思精,自问世以来备受世人赞誉,对其文献整理的思想及方法有益于我们的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汉代在文献学理论、学科术语、学科方法和具体成果等方面,都构建了文献学学术规范,使古典文献学基本走向成型,成为中国文献学的实际源头和重要发展资源,在中国文献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