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货膨胀与国民党政权的覆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货膨胀与国民党政权的覆亡李彦宏,周忠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仅仅维持了22年的时间即告覆灭,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甚为罕见的。个中原因很多,既有政治、军事因素,也有经济原因。而通货膨胀则是它走向崩溃的经济根源。本文拟就1935—1949年国统区通货膨胀的方...  相似文献   

2.
张安  房彬 《许昌学院学报》2005,24(4):102-105
抗战前期,国民党敌后根据地风起云涌,主要原因是日军无暇顾及,国民党顺应了全民族抗战潮流的发展,国共两党的关系比较融洽,国民党对其敌后根据地苦心经营等。但其大多数根据地没能坚持到抗战胜利,这是因为国民党不具备坚强的抗战领导核心,缺乏团结全民抗战的凝聚力,军队也不能成为强有力的力量支柱,根据地政权不够稳固。  相似文献   

3.
1927年毛月,国民党右派背叛其革命的同盟者一中国共产党和她领导的工农群众,发动反革命政变,在南京建立其一党专政的政权.新建立的国民党南京政府属于什么性质的政权呢?在中国近现代史教材中,一般认为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是大地交大资产阶级专政。那么,国民党南京政府性质究竟是封建的、半封建的呢,还是资产阶级的呢,这种表述是不够清楚的。据多年教学研究,我认为国民党南京政府应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一个政权属于何种性质,应从执政者的阶级属性及其推行的经济、政治政策措施等诸方面去考察。南京政府的…  相似文献   

4.
南京国民党政权从建立到在大陆的崩溃,仅存续22年.它在大陆的短命是历史的必然.严重的吏治腐败是一切腐败之源,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政权的基础,败坏了国民党的党风、政风,使国民党政权丧失民心.吏治腐败是南京国民党政权迅速败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分子在南京建立了一个反动政权——“南京国民政府”,并在形式上迅速“统一”了中国.然而这一政权仅仅统治了二十二年便告崩溃.笔者认为,“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绝非历史的偶然,它是历史发展必然的结果,而造成这一必然结果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国民党自身的腐败.  相似文献   

6.
国民党政权在民国时所进行的乡村政权建设,导致中国农村中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即新乡绅阶层。这个阶层接受过新式教育,掌握着乡村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资源。他们依附和服务于国民党政权,是广大乡村地区的实际控制者,是国民党在乡村的统治基础。但又阻碍了国民党乡村改良政策的推行。  相似文献   

7.
地方实力派与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实力派与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吴贤辉一导致南京国民党政权迅速覆灭的因素很多,其中,地方与中央的长期不协调、甚至对抗关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试图把南京政权的这种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置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的转型期里作上动态的考察,以探讨其迅速覆灭...  相似文献   

8.
国民党统治大陆时期,通货膨胀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通货的缓慢膨胀阶段;通货的恶性膨胀阶段和通货的崩溃阶段。造成国统区严重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四大家族的巧取豪夺和庞大的军费开支。严重的、持续的通货膨胀,摧毁了国统区的经济,加深了国民党政权的腐败程度,并促使它迅速走向崩溃。  相似文献   

9.
周忠  黄玉强 《嘉应学院学报》1995,(2):111-115,92
国民党统治大陆时期,通货膨胀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通货的缓慢膨胀阶段;通货的恶性膨胀阶段和通货的崩溃阶段。造成国统区严重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四大家族的巧取豪夺和庞大的军费开支。严重的、持续的通货膨胀,摧毁了国统区的经济,加深了国民党政权的腐败程度,并促使它迅速走向崩溃。  相似文献   

10.
论训政的失败与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孙中山的理论,国民党要能够承担好“训政”的历史使命,必须具备几项基本条件。然而,对比1927年后国民党的实际状况,由于党组织的蜕变,国民党已经无法具备这些条件了。这是导致“训政”失败及其南京国民党政权迅速垮台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国民党失去大陆政权的主要原因是军事失败。蒋介石不仅低估了中共的实力,在战略战术思想,指挥用人等方面,均不及毛泽东。国民党内部涣散,共产党上下一心。共产党对国民党军事情报的掌握,又使国民党丧失了战场上的主动权。1948年,东北战场的失败导致经济崩溃,军事失败导致经济极度恶化,人心崩溃。解放军渡江后,毛泽东战略指挥得当,蒋介石疲于奔命,国民党军兵败如山倒,主力全部被消灭。  相似文献   

12.
导致南京国民党政权迅速灭亡的原因很多,三民主义信仰的危机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由于蒋介石集团随意篡改三民主义为己所用,使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发生了质变,失去了整合社会、凝聚人心的功能,致使南京国民政府人心涣散,军队兵无斗志,终致灭亡。  相似文献   

13.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乡村政制更动频繁,国家政权借助以土豪劣绅为主体的乡村基层人员逐渐强化对乡村的控制,在制度上赋予他们各种特权。文章拟对国民党县区以下基层人员进行制度分析,从这一视角去透视国民党乡村政制的反动性、腐朽性。  相似文献   

14.
1940年3月淮南在刘少奇和中原局一些同志的领导和指挥下,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政权建立后,便着手推行减租减息的经济政策,以巩固抗日民主政权。在推行减租减息政策时,淮南抗日民主政权建立时间相对较晚,广大人民群众对这一政策认识不成熟,还有日伪、国民党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抗日民主政权的工作人员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力度,耐心细致地开导地主,同时组织力量反击日伪、国民党顽固势力的破坏。抗日民主政权根据淮南的整体形势,并借鉴其他根据地的经验形成了点面结合、典型试验的科学方法。这一政策的推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激发了广大群众的抗日积极性,团结了地主阶级,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但某些地方在执行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错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南京国民党政权置于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的变迁中进行动态的考察 ,试图从一个较新的角度 ,探讨其迅速败亡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一、以花瓶的易碎隐喻国民党政权的岌岌可危花瓶作为一种装饰品,最大的缺点就是易碎。这一缺点与国民党政权大搞分裂而岌岌可危的现实何等相似。剧本通过对国民党统治下的社会状况的描写,揭露了其政权的抱火寝薪。这个年头,哪一个不穷呃,哪一个不是穷人呃?白米卖到六十块钱一担,猪肉一块五毛钱一斤,三毛钱一棵白菜,一毛钱一盒洋火,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年头,只有军阀,只有奸商,没有良心的人,才会发财呀,我们可不是这样的人……这是吴太太上场时的一段“哭穷”。这段话中隐含着一些重要信息,反映出1939年西南某省城的社会状况。一是物价…  相似文献   

17.
戴季陶早年追随孙中山,积极投身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五四时期一度鼓吹“劳工运动”,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参与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筹建活动。但是,他终究未能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参加中国共产党,而是走向了中共的对立面,并创立“戴季陶主义”成为国民党新右派的理论基础。晚年,他作为国民党蒋介石政权统治营垒的一员,为维护国民党统治和粉饰国民党政权的太平、“民主”尽心尽力。但是终不能扭转国民党蒋介石政权覆亡的命运,在国民党全国政权土崩瓦解之际,于1949年2月11日服毒自杀身亡,结束了他58年的人生旅程。戴季陶作为近代知识分子中的一种类型,他所选择并走过的路程,代表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历程,因此对戴季陶作一全面研究,不无裨益。笔者本着这一想法,对戴季陶五四时期的  相似文献   

18.
1946年6月底,蒋介石国民党政权凭借自己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优势,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妄图在短时间内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力量,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面对优势敌人的进攻,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运用人民战争形式,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就摧毁了南京国民党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夺取了全国的胜利,创造了成功运用大战略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大革命失败后,由于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经历了由左派国民党运动向苏维埃运动策略的急剧转变,因而导致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中旗帜政权等方面的不同。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执行的是中共中央的左派国民党策略。坚持与左派国民党合作,用左派国民党的名义、旗帜和政权形式进行武装起义。1927年9月19日,中共中央正式通过决议,放弃左派国民党旗帜,转而确定了在苏维埃旗帜下,以建立工农兵苏维埃政权为目标举行暴动的原则,随后爆发的广州起义举起了以镰刀斧头为标志的红旗,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和红军,形成了与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明显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试论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南方政权的劳动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24年至1927年间,国民党南方政权把解决全社会关注的劳动问题作为推进国民革命的重要一环,加大了劳动立法的力度,《工会条例》等劳动法规相继颁布实施。这对于改善工人的劳动状况,促进工人运动的发展和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国民党南方政权的劳动立法,从一开始就具有急功近利的特征,可行性研究明显不足,并在某种程度上诱发了工人运动中的“左”倾情绪,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