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三期中有段仕德老师的文章《<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之我见》。认真拜读后,我觉得将诗中“的夜归人”理解“为主人冒着风雪连夜赶回来”为妥。刘长卿的这首诗描绘出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日暮苍山远”是写投宿的时间及原因“;天寒白屋贫”是写投宿的地点及天气“;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写借宿后的所闻……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诗的主体字“是贫”,这是来自从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后形成的印象。诗中通过“对白屋”的实写来证“实贫”,通过对冬夜风雪的描绘来烘“托…  相似文献   

2.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系唐代诗人刘长卿所作,现入选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五册。刘长卿大约生于公元八世纪中期,字文房,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后被诬陷下狱,贬为陆州司马,死于随州刺史任上。一千多年过去了,诗人早已形消骨毁,只留下不朽佳作让后人去揣摩和猜想。《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有可能写的是刘公赴任陆州司马途中的经历。若是这样,诗中题目及诗句作如下理解似乎更为贴切一些。“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我”在途中遇到天下雪,便投宿在芙蓉山一户主人家里。“日暮苍山远”——时已傍晚,苍…  相似文献   

3.
杨希水 《云南教育》2003,(31):28-29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刘长卿十分善于描写景物,本诗就是他写的景物诗中的一首。该诗以极其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诗人逢雪旅途劳顿急于投宿和遇借宿人家热情接待,诗人感到宾至如归的心情。引导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想像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好本诗的基本途径。一、解释诗题,初知诗意《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的“逢”,作“遇到”讲;“宿”,投宿的意思;“主人”,这里指投宿家的主人。诗题的意思是旅途中下起了大雪,夜里投宿在芙蓉山一户人家。全诗讲述了诗人在投宿过…  相似文献   

4.
刘长卿的一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仅仅20字,却造就了解读,索解一类文字不下三两万言,这一方面固然可以说明这首诗之好之耐人读,而另一方面它也是读者见仁见智之所至.近又读到《名作欣赏》1998年第6期金志仁先生之《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索解》(下简称《索解》),竟也引发了笔者对这首诗解读的意趣,姑试为解读.  相似文献   

5.
(一)“风雪夜归人”,究竟是“作者”归,还是“他人”归?笔者认为.“归人”不是“作者”,而是“他人”。理由有三点:  相似文献   

6.
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看是写景,勾勒出一幅旅客日暮投宿、雪夜人归图,实则抒情言志。整首诗写得苍凉深沉,含蕴丰厚,让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7.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相似文献   

8.
《黄河的主人》是一篇散文,热情赞扬了战胜了惊涛骇浪的艄公,将他誉为“黄河的主人”。  相似文献   

9.
通过上网浏览,激发学生对阅读的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梁永超 《现代语文》2013,(10):41-42
2013年4月13—14日,在书法圣地兰亭,由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语文学习》编辑部联合主办了"场景课堂——在兰亭上《兰亭集序》"主题研讨活动。13日下午是名师课堂,分别由三位名师执教《兰亭集序》,其中第三堂课由特级教师黄玉峰先生执教。  相似文献   

11.
【原文】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赏析】唐代诗人刘长卿擅长写作五言诗,本诗是他的五绝代表作。本诗的艺术魅力,不但在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还在于诗人善于营造出一种绝妙的朦胧的意境。首句写景。暮色降临,苍山遥远,正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淡远的朦胧境界。虽已日暮,但苍翠的芙蓉山隐约在目,显得诗中有画。次句继续写景,流露出诗人更多的主  相似文献   

12.
一、复习、听写句子今天 ,我们继续学习 13课《黄河的主人》(齐读 )。请同学们准备纸和笔、听写一个句子。看谁写得工整、正确、规范。请一位同学写在胶片上。小而轻的羊皮筏子在汹涌的黄河激流里破浪前进。反馈 :指名说 ,评价 ,教师小结。这位同学写得很正确 ,也很漂亮 ,请其他同学对照订正。二、读讲课文过渡 :齐读写的句子 ,这羊皮筏子是谁驾驭的呢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 ,默读课文 5~ 8节 ,思考 (出示幻灯片 ) ,指名读 :(1)课文中“黄河的主人”指谁 ?(2 )他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请同学们读一读 ,可以互相小声地讨论思考题。(1)“…  相似文献   

13.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高级中学语文课本中,第十九课课文《〈指南录〉后序》中“呜呼!死生,昼夜事也”一句注解为“死生是早晚的事情,意思是随时都有死的可能”。笔者认为这是一则误注。文天祥把自己在1276年出使北营逃归福建过程中所写的诗编辑成集,取集中《扬子江》一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句意,命名为《指南录》,诗集有前后两序。在《后序》中,作者抒发了自己在九死一  相似文献   

14.
桑文波 《现代语文》2010,(10):91-92
【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2.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在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忍辱负重的爱国思想,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难点】理解"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知识目标] 1.探讨9则寓言的原意和作者的独到见解。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文章主旨。  相似文献   

16.
17.
本课例遵循“开放性四步骤立体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是我校“立体教学”研究小组的一堂研究性公开课,时间属第二课时。第一步骤:导读质疑师:上一堂课通过我们的反复阅读和共同学习,同学们理解了文章中一些抽象、含蓄并寓意深刻的句子的含义,把握了故事的情节,并初步了解了作者所塑造的几个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请问同学们对课文还有哪些地方不懂,或者说还想进一步了解课文的什么内容呢?(用“提问”承上启下,从上一堂课的“导读”过渡到“质疑”)学生提出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文中塑造了哪几个形象我们知道了,但对他们各自的特点和作者…  相似文献   

18.
拜读2004第1期惠文博老师所写的《(蓝树叶)浅见》一文时,我刚教学完《蓝树叶》。读罢此文,回想自己的教学过程,顿感心神不安。我也是好钻研问题的人,是惠老师想法偏异,还是我钻研教材不够?思来想去,终于按耐不住,寄出此文,还真想广纳同行之见。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序言的基本知识,体会语言和文体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