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狄更斯小说人物塑造中的二元对立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把二元对立作为狄更斯小说人物塑造的原则而不是方法,是因为它已深深地浸透在狄更斯小说人物的内在肌质之中,不仅是人物描写的方法,而且是人物性格的构成方式。这里的二元对立中的“对立”,有对照、对比的意思,也有矛盾、分裂的意思,相异的两面性质相反,但不一定构成对比的关系,因此笔者选用对立而不是对比这一术语来概括狄更斯小说人物塑造的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通过论述狄更斯小说中的儿童形象来向社会呼唤关爱儿童查尔斯·狄更斯是十九世纪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马克思曾称赞他是"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一生创作极为丰富,涉及的文体广,中长篇小说、杂文和游记等。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4,(A5):23-24
文章探讨了狄更斯小说在忏悔、宽恕和仁爱等方面表现出的宗教情结,并分析了作者这种宗教情结的阶级性和宗教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福斯特关于狄更斯笔下的人物几乎都是扁平的观点,论证了狄更斯小说人物既有简单、静止的,也有复杂、发展的。由此形成狄更斯笔下人物的四大类型:静止中的简单人物、发展中的简单人物、静止中的复杂人物、发展中的复杂人物。  相似文献   

5.
解读狄更斯小说人物创造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宇容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1):57-60,69
全文从小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解读狄更斯人物创造的方式,探求他对神话和18世纪流浪汉小说的继承与发展,并对其人物是否属于"典型"范畴置疑。神话象征手法及其神话的时空观,以及18世纪流浪汉小说故事性与平民化的特征对狄更斯的人物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与他的创作偏好相结合,如市民世界的象征性和细节化的漫画手法等,形成了其特有的同时有着缺憾的扁形人物塑造方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福斯特关于狄更斯笔下的人物几乎都是扁平的观点,论证了狄更斯小说人物既有简单、静止的,也有复杂、发展的。由此形成狄更斯笔下人物的四大类型:静止中的简单人物、发展中的简单人物、静止中的复杂人物、发展中的复杂人物。  相似文献   

7.
老舍和狄更斯的小说遵循批判现实主义原则,以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展示了小人物的悲剧命运,体现了人道主义思想。后者充满了善与恶握手言欢的乐观场面,而前者往往弥漫着一种深沉的悲剧意识,幽默的外表下深藏着作家复杂而忧郁的感情,鲜有大团圆式的虚假场面。文章将具体分析老舍与狄更斯小说中人道主义思想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论狄更斯笔下的双重人格人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狄更斯所塑造的双重人格人物分成二类:第一类双重人物性格的两个方面都是真实的,而第二类人格的双重性则带有一定的虚伪性,但与文学中常见的那种伪善型人物又有区别。进而指出狄更斯笔下的双重人格人物有如下特点:他们性格的两个方面有主次之分;两个方面有较强的整一性,次要的一面受主导的一面的制约。因而狄更斯的双重人格人物总给人不够典型之感,但却更接近生活。  相似文献   

9.
查尔斯·狄更斯是十九世纪英国最著名的小说家,同时他还是一位真正的戏剧爱好者,他从小就对表演有关的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狄更斯后来的小说创作也抹不去戏剧对他的影响.本文从《大卫·科波菲尔》中戏剧手法帮他解决了第一人称运用中的难题;不善于从人物的内心世界来刻画人物的性格,而是从人物的外在形态——肖像、语言、行为方式的描写来呈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连载小说的出版发行方式相对于读者与戏剧演出相对于观众有异曲同工之妙三个方面来分析论述狄更斯小说中的戏剧技巧,从而进一步揭示狄更斯小说创作的奥秘与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0.
狄更斯小说中的叙述者虽然各有不同,但许多作品都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儿童的视角去观察生活或表现理想.他的作品具有浓重的理想色彩,在叙述和描写中运用了大量的儿童文学表现手法,具有明朗的浪漫主义风格,这和狄更斯童年的经历分不开,也和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政治经济形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狄更斯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比较单一,但人物之间的关系却错综复杂,而且处于不断的变化中,甚至颠覆了最初的关系.这有利于进行人性探索、道德批评和情节安排,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 一青年作家潘军,近十年来,创作出短篇小说三十余篇,中篇小说十篇,长篇小说一部。共出作品集三本。其中有二本由台湾贯雅出版公司出版。这个公司计划出《大陆作家潘军小说选集》四卷。另外还有不少篇幅的散文随笔和理论文章。潘军出生在安徽怀宇,自小在家乡长大,上小学,上中学,下放,再上大学,然后分配到机关工作。经历不算复杂。这对于曾在机关工作的潘军来说,可能是一件幸事,但是刘于当作家的潘军来说,弄得不好,就会成为一个小小的欠缺。当然,靠作家对生活的独到感受,对生活深沉的爱,靠“从生活之源中汲取一滴水便能反射太阳的光辉”的才华,欠缺是可以弥补的。潘军就是这样。他能够在简单的生活经历中挖掘出创作的源泉,虽然和只需要邮票那么大的生活就能写一辈子的福克纳不能相比,但是和那些跟他一样具有同等经历的人比起来,不是生活对于潘军寄于更多的厚爱,而是潘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选取全程参与新中国建国三十年各种运动的作家汪曾祺(1920-1997)小说文本,梳理隐匿在大历史缝隙中的小人物、小历史的蛛丝马跡,具体呈显存在于官方的历史文本与民间文学文本对于历史叙事无法避免的差异,因为历史从来不会只有一个版本。此外,透过"衰年变法"的汪曾祺新中国小说的文学展演,亦将揭示历来鲜少受到研究者关注的"非典型"汪曾祺风格。  相似文献   

14.
苏琦 《文教资料》2014,(31):75-76
狄更斯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具体体现在哥特因素的运用上。纵观他的创作生涯,十几部作品都带有浓郁的哥特特色。狄更斯继承英美哥特文学传统,在后期七部长篇小说中展现了哥特世界的“怪诞”,从层层悬念设置、多种视角转换、象征、梦境等方面来呈现作品中的“怪诞”因素,狄更斯笔下的哥特怪诞世界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为读者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5.
狄更斯在小说中常常化用圣经意象来描绘事物、描写环境和烘托气氛,这对于刻画人物和表达主题具有重要作用。圣经意象与现实生活的互相映照,一方面使神话现实化,一方面使现实神话化,大大地增强了作品的内涵。分析狄更斯小说意象的圣经原型有利于加深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和对审美意蕴的体会,也能更深地领悟圣经对西方作家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查尔斯·狄更斯和托马斯·哈代堪称19世纪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的创作始于19世纪30年代,终于50年代;哈代的小说创作主要是在19世纪的最后10年。由于两位作家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因此他们的创作风格既雷同又迎异。狄更斯的小说曲折生动,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他的小说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其目的是为技读者所好,吸引更多的读者。狄更斯小说中的主人公,常常是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功业成就;或坎坷一生,终于得到了美满的归宿。他的小说宛如一首乐曲,以沉郁的曲调开始,以欢快的音符结束,往往使读者破…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狄更斯笔下性格静止、单纯的人物居多数的原因,是与其作品人物的基调化倾向相关连。他长于以艺术形象中的某个方面、部分或特征作为中心贯穿整个艺术形象,并使该艺术形象的各个方面都吻合这个中心。这种基调化倾向既是狄更斯小说人物的特点,又是狄更斯小说本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狄更斯笔下性格静止、单纯的人物居多数的原因,是与其作品人物的基调化倾向相关连。他长于以艺术形象中的某个方面、部分或特征作为中心贯穿整个艺术形象,并使该艺术形象的各个方面都吻合这个中心。这种基调化倾向既是狄更斯小说人物的特点,又是狄更斯小说本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从美学意义上来说,意象就是作品艺术形象中具有特殊意蕴的那一部分。在一般作家的笔下,人物是被当作小说中的形象加以塑造的,而到了余华这里,很多人物已不再是单纯的形象,具有特殊的意蕴。论文主要论述了余华小说中的几类人物意象:符号化的人物意象、儿童意象、非正常人意象、父亲意象、女性意象。  相似文献   

20.
对狄更斯小说思想内容的探讨,国内评论界一般集中在其社会批判的一面,本文认为对人性的关注与探索是其另一重要方面。在小说中,狄更斯对人性的探索广泛而又深入,既包括人性的正常方面,也包括人性的反常反面,而且具有明显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在艺术手法上,他善于通过夸张与普泛化的方法,从对人物的具体描写进入到对人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