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农村体育发展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我国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完善、参与农村体育的主体力量流失等.提出后奥运时期发展我国农村体育的思考:充分发挥政府的领导作用,建设并发展政府性体育管理组织和娱乐性农村体育组织;利用多元化途径实现农村体育快速、健康发展;转变体育文化传播机制,积极发展并向外宣传农村体育文化,实现城乡体育文化整合等.  相似文献   

2.
山西中型城市居民体育意识与体育消费现状研究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采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法。研究结果显示:山西省中型城市居民对体育以随意关注形式为主,对体育的关心程度低、参与体育的意识差,体育消费水平较低等。建议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大体育法规的宣传和普及力度,营造良好健康的社会氛围,促进体育消费等。  相似文献   

3.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河南省不同年龄段农村居民的体育意识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年龄段农村居民对体育的认知状况整体良好,尤以中老年人群的认知状况更为深刻;健身动机主要以增强体质和塑造体型为主;对国家体育法规的了解程度不够;不同年龄段农村居民参与体育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4.
2008年奥运会将是我国体育事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中的地位,在奥运会的前后时期将有可能发生一些变化,根据我国目前处在筹备奥运的特殊时期两者的现状进行比较,提出了在后奥运时期两者演变的趋势:竞技体育的地位将较目前有所下降,而群众体育的地位将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5.
后奥运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体育事业面临着对未来发展走向做出抉择.通过对日本、韩国等奥运会举办国在奥运后发展体育事业的一系列成功举措进行分析,认为:后奥运时期,我国体育事业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把群众体育的发展放在首位.唯有此,才能实现我国体育事业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  相似文献   

6.
福建群体体育意识抽样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抽样对14 所中学生及其家长体育意识的调查,发现福建群体体育意识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它提示我们,在当今发展市场经济阶段,不但要注意发展经济,而且全社会都应该来关心群众体育,提高全社会群体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7.
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河南省城市居民健身状况、全民健身意识、体育场馆以及社会体育指导员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城市居民参加活动的人群在时间安排上呈随意性强,体育活动场所有一定的选择性.体育场地的分布依次为高等院校与中小学校园、企事业单位楼院、厂矿、居住小区等.社会体育指导员主要来源于城市体育工作相关部门、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社会体育指导员具有一定的年龄和学历特点.  相似文献   

8.
马军伟 《体育世界》2010,(10):99-101
目的:河南建业足球队参加中超联赛三年来对河南省城市居民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实地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17个省辖市、1个省直管市16岁以上城市居民进行了社会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数理分析。结果与结论:调查表明建业队参加中超联赛三年来河南省时城市居民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有较大影响。具体表现为:1、体育意识方面:对居民的生活影响表现为,居民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高,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增多,关心中国体育发展的增多。说明建业队参加中超联赛后我省城市居民体育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居民体育态度及体育价值观念的影响表现为,选择喜欢体育的体育意识明显增强.体育价值观念更加科学。2、体育行为方面:被调查居民每周3次和3次以上的体育活动频率明显高于冲超成功前.运动持续时间的主流是30-60min;居民体育消费和居民对体育信息的获取态度均有显著提高,且向中、高层次转移.人们获取体育信息的态度更为主动。  相似文献   

9.
不同年龄组农民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不同年龄组农民保健意识、休闲方式、体育价值、体育锻炼动机、体育法规的认识、体育参与和制约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认为:农民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均随年龄的增加成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河南省18个地市具有代表性的户外运动俱乐部为例,分析河南省体育旅游从业者现状以及形成的原因和具体影响。结论:目前河南省体育旅游从业者基本不适应体育旅游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的要求,体育旅游市场存在从业观念、经营管理理念有偏差,市场不够规范,有安全隐患等问题。建议:政府职能部门要规范从业资格的认证;要改变从业者的从业理念,培养和吸收专业体育旅游人才;要改变经营管理理念,规范市场秩序,提供个性服务。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城市社区弱势群体体育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对河南省城市社区弱势群体体育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只有24.3%的人“偶尔或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符合“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低于16.4%,“强身健体和消遣娱乐”是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以在公园、街道、广场的空地和社区运动场地、空地等地方参与跑步、散步和健身器械等体育项目为主.影响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直接因素主要是:经济条件差、缺少运动场地器材和运动知识技能、没有精力和时间、家务活繁重等;间接因素主要为:生活压力大、缺少稳定工作、缺少安全感、社会地位低下等.为了促进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应保障弱势群体权益,建立居民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引导弱势群体就业,鼓励慈善组织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工作,构建浓厚的群众体育文化氛围,强化社区体育建设,开展多样化的城市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就前奥运时期我国体育营销的误区以及后奥运时期体育营销面临的现状进行分析。结论:中国企业在前奥运时期的体育营销存在着营销策略简单,缺乏风险意识等很多误区,后奥运时期体育营销面临着体育市场越来越规范化,以及要实现体育营销与国际惯例接轨等方面的巨大挑战。建议:中国企业在体育营销时要探索多样化营销模式,挖掘体育文化价值,树立风险意识,增强营销的创意等。  相似文献   

13.
通过问卷调查法等,对天津市郊区县的农村居民进行调查,了解电视对他们体育意识的影响.主要结论:体育电视节目是农村居民获得体育信息的首要途径,但节目的信息量有待提高、内容有待完善.体育电视节目对农村居民的体育认知、体育情感、体育意向有着积极的影响,但“劳动可以代替运动”的观念仍然禁锢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农村居民的参与意识淡薄.观看体育电视节目有助于农村居民体育健康观的形成并促进农村居民的体育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归类比较,逻辑分析法,审视了我国大众体育与当前社会发展的关系,分析了奥运会为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所带来的历史机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后奥运时期实现我国大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5.
我国西部城市居民体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西部12个大中城市的居民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居民健身体育设施、条件非常落后;居民对体育锻炼对人体作用认识程度较高;对全民健身计划了解甚少,对体质测试了解程度较差,参与体质测试的人数比例较低。居民从事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表现在“强身健体”、“减肥、健美身材”。西部城市居民体育人口比例为23.7%。运动项目以简单、不受场地、器材限制的散步、跑步、快走为主。建议采取以下主要对策:加强全民健身计划的宣传;加强群众体育的组织、管理;改善居民体育活动的条件;加强对居民体育活动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河南省豫北地区1800名城市居民的体育活动意识、体育活动动机、体育活动方式、体育活动环境、体育消费现状及影响城市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等进行抽样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城市居民有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体育消费观,但体育消费能力较低,由于经济基础的制约,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未能完全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7.
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中国的竞技体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对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奥运圣火的缓缓熄灭,我国走入了后奥运时期。充分利用承办奥运会、残奥会的历史契机,紧紧围绕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主旋律,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是残疾人体育的目标之一。在此大环境之下,我国残疾人体育由竞技性向群众性的转变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北京奥运会后我国群众体育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认为:群众体育发展策略的调整势在必行、群众体育人口步入快速增长期、休闲娱乐体育必将成为群众体育发展的时尚、群众体育消费结构的变化促进体育产业的快速增长等。  相似文献   

19.
我国体育改革路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结合专家访谈,分析我国体育的发展趋势.主要结论: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的发展重心应从竞技体育转向群众体育,使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中国体育改革需要解决改革的目标、动力和体制等方面的理论问题,朝着社会化、产业化、科学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体育体制创新、体育利益关系的调整、产权制度的创新、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建立新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是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的强制性体育体制改革与自下而上的社会选择的引导性体育体制改革相结合、整体的渐进性体育体制改革和局部的激进性体育体制改革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体制变革走向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体制的改革之路将面临着发展观念的大转变,即以奥运为核心的体育发展观向以人为本的体育发展观的转变,从竞技体育强国的目标指向向着体育大国的目标指向转变,从体育利益单一主体向社会化多元化发展观的转变,从渐进式自然发展观向“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系统发展观转变。发展重心的大转移,即体育工作重心将出现以群众体育为重点的战略大转移。竞赛体制的大变革,即体育体制改革将以机制改革为核心,以竞赛体制的变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从而构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型中国体育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