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是运球队员利用突然改变运球方向来突破防守的一种运球方法,多在对手堵截运球前进路线时运用。在各级各类篮球比赛中经常可以看到这个技术动作的运用,由于学生对动作运用要素的理解、把握不准确以及动作变化的掌握很单一,导致了在运用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改进以提高学生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突破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体前不换手变向运球,是运球队员不换手向左或向右横运球,改变运球方向,借以摆脱防守的一种方法。体前不换手变向运球跳投是指完成这种运球方法后跨步急停跳投。它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进攻技术,具有摆脱突然、不易封盖、简单易学等特点;也是"以小打大、以快制高"的进攻武器。由于整个运动是行进间进行的,所以连贯性很强,突然性  相似文献   

3.
乔纪龙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12):30+50-30,50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篮球防守运动员在防守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突破队员时防守动作反应时的注视部位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防守队员在注视体前变向运球突破队员腰部位置时,防守运动员更快的对进攻突破队员的动作做出反应,为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教学与训练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陈威  魏敬 《体育教学》2023,(3):43-45
<正>一、设计思路本节课是在大单元教学设计背景下,遵循球类教学“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理念将学与用结合在一起进行的设计。通过单一技术运用阶段、组合技术运用阶段和综合运用阶段,来实现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理解、篮球运动能力的提升、篮球规则及意识的增强。二、教材分析(一)本次课在单元教学中的价值本课是18学时大单元教学中的第9次课,也是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学单元的第3次课。学生在基本掌握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动作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正>一、教案背景近日,笔者有幸参加金华、台州、湖州、温州体育与健康教学研讨活动初中组篮球展示交流课《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方法1》。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动作要领是"蹬地、转体、探肩、加速",本课的重点是换手、转体;难点是探肩,变向突破。为此,围绕课的重难点,巧妙借助体操垫的不同摆放,围绕着"人——球——垫"进行教学,从第一步到最后一步流程环环相扣,通过"想一想、说一说、学一学、练一练",有效落实教学重难点,取得  相似文献   

6.
<正>一、重难点确定的理论分析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是201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1]的一个教材内容,该教材是在小学原地高低运球和行进间直线运球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但是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对于七年级的学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依据 本课内容是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全一册教材,是篮球水平四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一、"八步"教学法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技术的情境性、趣味性,我以安全、便携的体操垫为纽带,以"运球穿越‘迷宫’"的游戏为主线,将"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各个教学步骤、各个技术环节紧凑、有序的串联起来逐层展开。第一步:尝试练习。学生1人1垫,两人一组,运用体操垫(折叠式)巧设"迷宫"——"河流"型(》)、"大  相似文献   

9.
<正>《篮球:变向换手运球》的整个动作过程是:变向时(以右手为例),右手按拍球的右侧后方,将球从身体的右侧运到左侧前方(换手),同时右脚向左前方跨出,上体左转并用肩和腿保护球。在本课例中,教学的重点是:按拍球的侧后方,及时换手、转体、跨步;难点是:变向幅度、探肩。在常规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短暂,效率也较低,变向换手运球时存在变向幅度小、探肩不明显、速度慢等现象。对此,笔者积极开发和利用音  相似文献   

10.
<正>易犯错误1:运球节奏变化少。原因分析:初学者的双手和两臂的运动肌肉感觉没有和大脑中的运动中枢建立起正常的条件反射关系,运球时出现忽快忽慢的现象,容易被防守队员抢断或自身出现失误,无法完成突破动作。纠正方法:强调变向运球时,双手五指分开,按压在球的两侧,身体重心随球的变化而移动,组织学生进行原地体前换手运球(图1-1)。  相似文献   

11.
足球是一项技术较多的运动,运球就是其中最为基础的技术之一,足球运球在比赛中常需要变向。绕竿就是平时训练运球变向的一项常用手段。在现行的省高考体育加试中,足球绕竿技术成为非专项和足球专项的一项基本技术,足球绕竿还包含了运球、变向等基本技术,还能培养学生的控球能力、球感、身体灵敏性等。根据自己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在足球绕竿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12.
邱伯聪 《精武》2011,(A1):31-32
行动研究是一种适合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本文以体前换手变向运球·耐力跑一课的教学案例,尝试开展行动研究,探讨高中体育课堂动态分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论述行动研究的意义和实施过程,论证高中体育动态分层教学和开展行动研究的可行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所谓交叉运球突破,是指进攻球员在面对防守者时,运用双手的变向运球,配合脚步的穿插移动来完成突破的技术,是目前为止最有效的面筐突破手段。通常来说,交叉运球突破有交叉步突破和顺步突破两种形式,前者注重脚步的配合,后者注重假动作的配合。联盟历史上,将交叉运球技术运用得最为炉火纯青的,莫过于蒂姆·哈达威,自他之后,这项技术也逐渐发扬光大,如今已经成为联盟中所有得分后卫,小前锋的基本进攻手段。不过因为个人爆发力和左、右手运球熟练程度不同,联盟中能够将交叉运球任意施为的也不过区区四五人而已,即便强如勒布朗·詹姆斯,也因为身体偏于僵硬而无法将之运用自如,关键时刻还得一边靠他那强横的身体挤开对手,一边完成交叉突破。下面为大家隆重推介的,就是艾弗森、科比、韦德和吉诺比利的交叉运球突破,这四人堪称联盟中最擅长扭曲身体的突破专家,倘若你能从他们的运球和脚步中觅得一丝交叉运球突破技术的玄奥,那么恭喜你,笑傲球场的日子不久矣。  相似文献   

14.
一、设计思想 本课设计采用分层教学法,学习动作技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学习篮球体前换手变向运球时,利用教师示范和讲解建立概念,通过练习体会技术,适时提示突破疑点.在能力方面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评价能力.在育人方面重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团结协作、信任与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5.
<正>综合考虑篮球体前换手变向运球技术的难度和男生学习技术动作的心理特征及篮球教学固有的教学难度。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借助指令和参照物,通过简单并能自我衡量的练习手段让男生不断地尝试和突破,提高自己从而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等了解自己的技术动作,掌握并提高动作质量,逐渐建立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  相似文献   

16.
篮球运球趣味教学六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篮球运动具有竞争性强、趣味性浓等特点,深受广大中学生的喜爱。在篮球技术中,运球是最基本的技术之一,也是篮球比赛中运用时间最长的技术。因此要想打好篮球,必须更好地掌握篮球的运球技术。但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按部就班地进行运球技术教学,有的学生就会因为运球的枯燥而降低对篮球的兴趣,特别是女学生。而有的同学因运球没学好就急着想打比赛,导致了比赛效果、活动效果很差。在教学中,我经常使用一些特别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学生对运球也能产生浓厚的兴趣。一、运球拍击人游戏者每人持一球,在篮球场内分散站立,指定1/4左右的…  相似文献   

17.
<正>一、剖析两个案例同样的"篮球运球过人"教学内容,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案。(一)教学方案方案一:熟悉球性→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曲线运球→让学生讨论有哪些运球过人的技术→教师引领学生学习体前变向运球过人→面对标志物。如,标志杆的练习→面对消极防守的练习→一对一的实战练习→运球  相似文献   

18.
<正>一、指导思想本课针对初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及七年级教材为依据,突出《课标》"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渗透式教学层层递进实现本课知识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示范引领、设疑、介绍规则、自  相似文献   

19.
<正>全场综合运球投篮是江苏省近年来体育高考篮球专项的重要内容之一,融背后运球、体前变向运球、行进间投篮等技术于一体,技术动作复杂,过程环节多。作为一项主要以  相似文献   

20.
<正>一、听鼓声换手运球目的:均衡发展学生左、右手原地运球的能力。方法及规则:持球姿势准备,听到一声鼓响右手运球,听到两声鼓响换成左手运球,听到密集的鼓声则变为低运球。教学效果:在复习原地运球的基础上,通过鼓声提示学生运球中进行换手,增加原地运球练习的趣味性。教学建议:1.游戏前,学生先集体展示右手原地运球,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运球水平,纠正、规范运球的动作后再进行换手运球的练习;2.导入游戏时的语言:"让我们来点小变化——听鼓声换手运球,请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