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健身项目开发的意义、可行性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健身项目开发路径和方法;通过普宁英歌健身项目开发的实践,印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健身项目开发的可行性与开发路径切实可行,是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路径。同时提出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健身项目开发,列入全民健身计划;在地方性高校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健身项目开发理论研究和标准化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健身英歌舞是以健身为主要目的的创新型体育项目,创编目的是锻炼身体、增进健康。提出了健身英歌舞的创编原则,分析了健身英歌舞的创编要素,并尝试性地对健身英歌舞进行了创编。  相似文献   

3.
广东民间体育"英歌舞"的创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歌舞的创编应体现现代艺术与传统风格的结合,注重主题内涵的表达,大力发展舞台英歌舞等指导思想.英歌舞创编的方法可以从槌法、其他舞蹈表演、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武术搏击内容、事物的拟态、人物特征等方面去思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传统武术的文化属性入手,从文化学的视角出发,始终把传统武术视为一种活态的文化传承,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和综合归纳的方法,分析比较等研究方法,对传统武术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分析梳理。  相似文献   

5.
武术比赛是以武术套路演练为基础,武术竞赛规则是武术比赛裁判评分的依据,它遵循的是一种公平与公正的原则。武术竞赛规则即规定的动作内容、数量、规格要求,是与武术运动员的技能和运动形式具有一定的内在因果联系。是反映武术运动在当前所能达到的运动技术水平,同时也引导武术运动的技术向更高层次的规范化方向发展。2003年武术竞赛新规则的推出,从竞技武术的发展来看,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促进了武术运动竞赛的国际化和规范化,提高了武术比赛的竞技性、可比性。武术竞赛规则的实施对武术套路的创编以及套路的演练水平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用。本文运用观察法、文献资料发、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研究武术新规则内容和武术套路的创编质量是非常必要和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我国武术保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的内涵,指出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传统武术文化面临的危机,从日本、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得到启示,探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武术保护与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对峨眉地域武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进行了分析。峨眉地域武术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与文化内涵,为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与视野提供了基础和可能。峨眉武术技术传承的特殊性与身体技术的文化传承方式,彰显了非物质文化要素的特点。峨眉地域武术的发展更多是一种文化层面的保护与发展,因此,在文化语境中去推动峨眉武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到利益与实效有机结合,是今后峨眉地域武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道路上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对武术操的嬗变过程进行梳理,并对武术操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对创编的武术拳操进行理论分析,为武术操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并为创编的武术拳操提供理论支撑及进行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研究方法,对保护太极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太极拳保护的方法和措施,为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拳是具有代表性的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保护处于起步阶段,其保护的理论还需借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先进理论和经验。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中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契机与平台。中原武术充分结合市场网络化、服务网络化、技术网络化和传播网络化的社会特征,建立中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数据,进行数字化技术开发,构建全方位的数字化传播平台,积极实施网络化市场应用,促进中原武术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民健身的全面实施,武术运动也步入了各级学校,并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为了深化武术教学改革,本文就武术游戏创编的原则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中华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亟需保护,但是在传承人的选拔方面存在很大问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武术传播学角度分析总结了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必备的素质,提出了武术传承人的选拔与考核制度,以期为传统武术的传承做出有益的建议.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能够更有效地保护和传承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为唤起人们对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武术的法律保护意识,通过追溯福建畲族武术发展源流及保存现状,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剖析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法律保护上存在问题的原因,积极探寻完善其法律保护不足的对策。即完善各位阶的法律规范,地方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建立传承人层级管理制度等。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武术与韵律操相结合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健身性健美操创编要求和原则的分析,阐述了创编武术韵律操所应遵循的原则、要求及评价锻炼效果的一些方法和指标。  相似文献   

15.
武术套路创编目的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术套路创编与武术的继承和发展紧密相连,文章从发展武术的视角,运用逻辑分析法,研究武术套路创编目的。武术套路创编目的产生于社会对武术(套路)功能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是武术套路的创编目的,只有适应了时代的发展,武术才会更好更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对民间武术开发的重要性及其目前的生存状况进行分析,提出对民间武术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开发对策有培植民间武术传人,开发民间武术文化表现形式及文化空间活动,开展民间武术在学校中的教育,积极利用媒体传播力量。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既为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同时也应注意到借助“申遗”东风得到切实发展的多集中在民众基础较好、有一定传承规模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上,而原本岌岌可危的弱势民族传统体育并没有摆脱濒危的生存困境。文章以河南省弱势武术文化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弱势武术文化的当代境遇,对弱势武术文化边缘化的原因进行研究得出:保护弱势武术文化的价值定位错误;弱势武术文化的生长环境El益恶化;弱势武术“文化空间”日趋萎缩;弱势武术文化群众基础薄弱,缺少传承者。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教育传承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认为:高校教育传承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地位。高校教育传承价值在于:实现武术教育的文化回归,夯实社会基础;唤起对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文化自觉,提高民族文化主体性;提供强大的精神凝聚力。文章最后探讨了其价值实现的途径,以期为高校教育传承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已成为21世纪社会发展的核心,城市化进程不单是量的指标,更是质的飞跃,其核心思想就是从“功能城市”到“文化城市”的转变.在大力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历史背景下,在“有机更新”理论和人居环境科学的启发下,采取“融贯的综合研究”方法,探讨河南省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从文化、文化遗产、城市文化建设学科融汇的角度,提出可能的发展途径,进行综合对策研究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对武术舞台表演、武术舞台表演的表现形式、以及对武术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武术舞台表演对武术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表现手段;为中国武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以及武术舞台表演特技的使用所产生的视觉误差;武术舞台表演节目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