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 胡同     
这是一个难得的充满明媚阳光的清明节。有的人选择了到墓前祭拜逝去的先人,有的人选择了到郊外沐浴暖暖的春光,而我们,选择了去到那个我本应熟悉却着实感到陌生的北方城市——北京。  相似文献   

2.
刘心武改变创作方向,将笔触深入到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中,描写了居住在那里的普普通通的市民生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形式。北京独有的民俗文化给刘心武的创作充实了血肉,给他带来了较高声誉,而同时刘心武的创作又将北京的胡同民俗风情提高到更高的文化境界。  相似文献   

3.
五十八年前跟随父母来到北京,从此定居此地再无迁挪。 北京于我,缘分之中,有槐。童年在东四牌楼隆福寺附近一条胡同的四合院里居住。那大院后身,有巨槐。来北京之前,父母就一再地说,北京可是座古城。果然古,别的不说,我们那个大院的那株巨槐,仰起头,脖子酸了,还不能望全它那顶冠。  相似文献   

4.
王香 《山东教育》2013,(Z1):112
北京的一个旅游项目是逛胡同。坐着三轮车,走街串巷,慢行慢品。胡同之多,需要专程;内容之丰,需要专门的导游。可是,那些历史中的风尘,记忆中的光影,岁月中的惆怅,泪水中的微笑,在轰隆隆的现代化进程中,且吟且唱且叹且慨,渐行渐远,只留下了背影……于是,丰厚的胡同文化,越发诱引得四方游客,纷纷前往。  相似文献   

5.
虽是盛夏,却是一个薄阴天气,行走在北京的老胡同,一点也不热。 乘暑假到北京逛逛是我很早的心愿,现在终于如愿。随意坐上一路公交车,在东黄城根下了车。随意蹭瓞着,左顾右盼着,便在交道口一带看见点儿新奇来:  相似文献   

6.
师:打开书,自读课文,请思考:课文的题目是“北京的胡同”,那么文中哪几段写北京的胡同?(学生自读课文)生:文中的第三、第七段写北京的胡同。师:很好,我们先来学学写北京的胡同部分。我来读读第三段,请你们思考: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点?生“:北京的胡同窄窄的,不急不缓地伸展着,如  相似文献   

7.
8.
胡同文化     
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老两口睡觉,老太太赚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  相似文献   

9.
“胡同”一词来源于蒙古语,其实就是北京城中的街巷,元朝时蒙古人进入北京后开始按照自己的习惯来称呼这些街巷,“胡同”一词正式出现并沿用至现在。在朝代的更迭中,胡同与北京城共同走过了七百多年的风雨沧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胡同文化”,在见证北京城历史变迁的同时,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而对北京城市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北京胡同的魅力,首先在于它蕴含着古都的历史、文化,可谓内蕴丰富的人文化石。随意在胡同行走,除了王府雄踞路北的宽阔街巷外,司空见惯的寻常小巷同样给人以沧桑感:一面旧墙,老态龙钟,墙皮剥落,裸露出硕大的厚砖,砖头间凝固着坚硬如石的白灰。这砖和灰,系一二百年前所制;数不清的家门口竖着一对门墩儿。有方形,有圆形。方的代表砚台,圆的象征战鼓,由此可以推知,主人先辈喜文还是尚武;门楣上方的整块砖雕,镌刻着细巧的花鸟图案,古老而神秘的吉祥"密码"寄寓其中;  相似文献   

11.
胡同四季     
赵云倩 《新读写》2008,(1):53-54
胡同四季,季季景不同; 胡同四季,季季情不同。 一篇短文,让你观赏北京胡同的四季景色;一篇短文,让你领略北京胡同的风土人情。 写景抓住特点.抒情缘景而生。 四季轮回,文末“等待着下一个春天的到来”,对新生活的呼唤情动于衷,对四季胡同的喜爱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12.
五十八年前跟随父母来到北京,从此定居此地再无迁挪。北京于我,缘分之中,有槐。童年在东四牌楼隆福寺附近一条胡同的四合院里居住。那大院后身,有巨槐。那株巨槐,仰起头,脖子酸了,还不能望全它那顶冠。巨槐叶茂如伞,网住好大一片阴凉。最喜欢它开花的时候,满树挂满一嘟噜一嘟噜白中带点嫩黄的槐花,于是,就有院里还缠着小脚的老奶奶,指挥她家孙儿,用好长好长的竹竿,去采下一笸箩新鲜  相似文献   

13.
从前,二十多年前那些夏日的午后,我和我的表妹白大省经常奉我们姥姥的吩咐,拎着保温瓶去胡同南口的小铺买冰镇汽水。我们的胡同叫驸马胡同,胡同北口有一个副食店,  相似文献   

14.
关庭舞 《中文自修》2006,(12):18-21
弄堂、洋楼、石库门,是上海的风花雪月。我们已经习惯从张爱玲、王安忆的笔下去追寻老上海的种种风华:优雅、细腻,还透着一丝妩媚,一如江南人如水般灵动、婉约的心性。 胡同、宅门、四合院,同样的传统民居,老北京的城市建筑则是集合了北方的质朴与皇城的大气。两座截然不同的城市,自然各自蕴含着其独有的气质。作为上海人的我们,在对弄堂、石库门如数家珍的同时,对北京的胡同又有多少了解呢?课文《北京的胡同》以其温暖而感性的文字,为我们勾勒出了极富生活气息的“胡同印象”。相信在读完之后,你我都能从中找到熟悉而陌生的感觉,这种感觉只属于城市、属于市井、属于过去。 探寻北京胡同之旅,让我们由此启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新京报》消息,位于北京西城区的鲁迅故居,将依据历史照片原貌修复,其所在的砖塔胡同也将同时得到完整保护。近日,西城区区长  相似文献   

16.
《胡同文化》一文体现出了语文的人文性,在开展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本文主要就《胡同文化》一文的教学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对外汉语游戏《北京胡同》开发背景及故事情节,分析了视觉文化和教育游戏的概念以及教育游戏中的视觉文化,详细论述了视觉文化在《北京胡同》教育游戏设计中的应用,总结和展望了应用视觉文化设计教育游戏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教北京版新教材,总有如沐春风之感,大量新课文就像一股清新的温馨的风.与大纲范围内的精讲课相比,考试涉及内容少,我更敢凭着自己喜好带着学生一起学,给学生以真正的文化熏陶.我自己置身其中,心情时时是愉悦的.这不,今天我教<老北京的小胡同>,愉快的氛围萦绕在课堂上,就像走进儿时的小胡同,隐约还能听到稚嫩的叫卖声……  相似文献   

19.
故乡的胡同     
北京很大,不敢说就是我的故乡。我的故乡很小,仅北京城之一角,方圆大约二里,东和北曾经是城墙,现在是二环路。其余的北京和其余的地球我都陌生。  相似文献   

20.
故乡的胡同     
40年前,一个男孩艰难地越过一道大门槛,惊讶着四下张望,对我来说胡同就在那一刻诞生。很长很长的一条土路,两侧一座座院门排向东西,红而且安静的太阳悬挂西端。男孩看太阳,直看得眼前发黑,闭一会眼,然后顽固地再看太阳。因为我问过奶奶:“妈妈是不是就从那太阳里回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