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很多 ,主要有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社会情境、认知者本身的特点等因素。  相似文献   

2.
社会认知的概念始于20世纪四十年代,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对己、对人、对群体进行认知的过程。要完成这些过程,必须发挥语言的作用。语言既是社会认知的手段和工具,又是社会认知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对他人表情的认知、对他人性格的认知和对他人角色的认知。影响语言社会认知的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3.
沈悦  刘凌 《学前教育》2011,(5):45-46
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如需要、信念、意图和感觉等)的认识,并由此能够对自身和他人的行为进行解释、预测,在个体的社会认知、社会行为与社会交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心理理论水平能使人更好地控制日常的社会环境,较准确地预测他人及自己的认知与情感状态,协调人际关系。心理理论水平对于幼儿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4.
个体的政治社会化是个体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进而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必要过程与内容。少年儿童处于政治社会化启蒙时期,也是为进一步的政治社会化奠定基础的时期。新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对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启蒙产生着双重影响。一方面,新媒体丰富了少年儿童政治认知的渠道,促进了少年儿童政治情感的形成,扩大了少年儿童政治参与的途径;另一方面,新媒体可能会加剧少年儿童政治认知的复杂性,增加少年儿童同伴群体正确认同的难度,弱化少年儿童政治教育的成效。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促进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启蒙,有必要从宏观、中观、微观等三个层面采取措施。宏观层面上要加强党和国家对新媒体的领导与管理,中观层面上要促使教育系统积极创建教育类的新媒体阵地,微观层面上要在教育活动中加强对新媒体的运用与监督。  相似文献   

5.
社会认知力是一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以及对现实社会表象与本质的识别与判断能力.对于初中生来说,正处于青春期萌动的关键期,如果对社会的认知与判断出现错误,则极易误入歧途而断送大好前程.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应当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力,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心态,改掉不良习惯,端正个人行为,同时,能够运用理性的眼光与态度去审视社会与身边的每一个人,进而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社会能力主要指大学生经学习而获得的适应他人和社会,选择目标及实现目标的能力素质.它包括对自我的认知能力、对社会的认知能力、良好的适应环境和社会的能力、人际协调能力、情感调控能力、学习发展与创造能力、心理健康的调适能力等.这些能力在大学生未来的发展中显得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少年儿童音乐教育迅速地得到了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盲目攀比、追随他人学习;急于求成、严加苛责等少年儿童音乐教育的误区。走出这几个误区,应清楚认识到音乐教育是为了培养少年儿童音乐兴趣,提高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深入了解和认知少年儿童学习心理,潜移默化地培养其学习兴趣,循序渐进地进行教与学,使学习音乐能成为少年儿童愉快的经历,音乐教育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儿童的社会性认知既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发展问题,也是教育和训练可能有所作为的发展内容,提前并有效地发展儿童的社会性认知,不仅可能而且也有其必然性。一、适度的早期劳动教育在社会性认知发展中的作用。我们有必要对儿童的社会性认知发展进行简单诠释。社会性认知发展,依托于人的社会化过程,或者说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摄取他人影响以摒弃自我中心,使认知发展具有社会属性。这种社会性认知一般可以分析为三种不同层次:对个体人的认知,包括对自己和他人各种心理活动、思想观点、个性品质的认知;对人与人的关系的认知,如对权威性、…  相似文献   

9.
少先队思想道德教育“生活化”的价值取向,使它从说教王国走了出来。少先队工作者从少年儿童的生活和成长实际出发,围绕少年儿童与他人、与社会、与自我等方面的关系.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标准,组织开展了实践体验活动.强化少年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让他们在道德的自我享用功能的提升和发挥中,快快乐乐地把对道德规范的遵从逐渐从“他律”转为“自律”,形成自我教育的氛围。然而,怎样让孩子们拥有快乐起来的理由呢?让我们翻开王绮老师的辅导手记看一看——  相似文献   

10.
从认知到情境认知:课程教学观的重要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境认知把学习视为人在自然与社会情境中,通过与他人或共同体进行互动活动,重构人与环境的意义,同时获得对事物和知识的理解的过程,行动认知、具身认知、分布式认知为其主要特征。与传统认知不同的是,情境认知下的教学观倡导教学内容的情境性、教学方式的互动建构、学习方式的合作分享、师生关系的实践共同体以及教学评价的全息性。  相似文献   

11.
陈萍  陈俞 《时代教育》2009,(6):53-54
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适度、恰当的礼仪不仅能给公众以可亲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欲望,而且会使与公众的合作过程充满和谐与成功.  相似文献   

12.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关于自我与他人共享表征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关于自我与他人的共享袁征观建立在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以及认知神经科学的基础上。目前的研究阐述了人们如何对自我和他人进行区分和辨别,如何协调和对比自我及他人的袁征,同时解释区分自我和他人社会性表征的脑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公办与民办院校大学生责任心认知结构及领悟社会支持的特点,研究使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自编责任心认知结构自陈量表等测量工具,对陕西6所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公办院校大学生与民办院校大学生在他人责任、集体责任、社会责任等方面差异不显著;在自我责任、职业责任和家庭责任等三因子中差异显著;两组在家庭外支持和总体社会支持方面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钱卫东 《江苏教育》2007,(13):110-113
“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书信文化活动,是共青团通州市委员会、通州市教育局、通州市邮政局、通州市少先队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的面向全市中小学生的感恩教育活动.旨在加深少年儿童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建立起感恩父母、关爱他人、回报社会的道德感和光荣感。同时,呼吁社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一、何谓元认知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也就是指人门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过程的认识与控制。元认知包括三个方面: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1.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知识就是有关认知的知识,即人们对影响人的认识活动的过程与结果的元素,这些元素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及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的认识.。影响认知活动过程与结果的元素主要有:认知主体、任务和目标、策略。(1)对认知主体的认识对认知主体的认识是指个体对自身或他人认识能力和认识特点的认识,其内容又包括四个方面:对个体自身认识,对个体能力和特点的认识,对个体间认知特点和能…  相似文献   

16.
谈谈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其获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自我意识释义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是一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识。具体说,自我意识包含了人在实践活动中对自己、自己与自然、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等关系的认识活动。   依据不同的标准,自我意识可有多种类型。   从意识活动的形式来看,自我意识表现为具有认知的、情绪的和意志的形式。属于认知形式的有: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印象、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统称“自我认知”。属于情绪形式的有:自我感受、自爱、自尊、自恃、自卑、自傲、责任感、优越感等,统称为“自我体验”,以体验的形式表…  相似文献   

17.
游戏,是伴随少年儿童成长不可缺失的活动形式,是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精神营养。少年儿童通过游戏娱乐身心,释放情感,了解自然,适应群体生活,知晓行为规范,建立崇尚什么与摒弃什么的社会价值观,并开始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逐渐过渡,为将来进入成人社会做准备。少年儿童在游戏中学会的交流、协调等社会交往技巧,对其人格的形成、品质的培养、社会角色的建立等都起着奠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曾茜 《教书育人》2009,(8):104-105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在对自己和他人进行认知,并获取认知知觉形成印象以引起判断评价,印象尤其是第一印象对人际交往有着重要的影响。第一印象主要是获得对方的表情、姿态、身材、仪表、年龄、服饰等方面的印象,这种初次的印象在对人的社会知觉认知中会发生一定作用,往往成为以后交往的根据。  相似文献   

19.
一、在体验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少先队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就是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通过体验活动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认识。让少年儿童在家参与家庭劳动,教育他们要热爱劳动,孝敬老人,使他们从小认识到和睦的家庭、幸福的生活对人的重要性;让他们与贫困地区的小朋友手拉手,使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认识到人身在社会群体中,彼此之间就要相互关心;让他们做城市的小卫士,教育他们热爱家乡、保护环境,明白如  相似文献   

20.
关系图式是人际关系模式在大脑中的认知表征.关系图式对于人际关系、心理健康和临床心理学的重要指导作用已经成为社会认知、精神分析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共识.在理论上,关系图式可以定义为与重要他人长期互动与交往过程中,内化形成的人际情感、动作和认知的综合性组织结构.关系图式的内容可以划分为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包括了有关他人、自我认知表征和关系角本三个亚结构.关系图式会对自我评价、注意力偏向和压力产生相应的影响,安全的关系图式启动导致无条件地自我接受,减少人的心理压力,而不安全的关系图式导致对危险的优先注意.不良关系图式可能会导致青少年外化的行为障碍,并影响个体婚姻质量,而改变关系图式则可以治疗人格障碍和其他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