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农村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复习中,教师应合理利用会考说明,掌握考点说明的变化;科学制定复习策略,并认真执行;适时增加学科课时,保证复习时间;制订具体的模块复习计划,保证学生的上机操作;针对临界学生单独补差。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方案》中明确规定,技术素养是学业水平测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它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两科,考试形式为信息技术采用上机考试,通用技术为笔试。  相似文献   

3.
随着一年一度的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临近,各个学校的复习工作都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是为了检测、评价普通高中办学水平、教师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考核高中学生信息技术课学习是否达到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及能否毕业的重要手段。作者阐述在信息技术会考复习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希望与各位同仁交流。  相似文献   

4.
2007年会考即将到来,各校学生、教师都在为会考做准备。在此之前,福建省教育厅组织课题组研究制订了一系列的文件,其中《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是一个重要文件,是会考实施的依据,是各学科会考大纲编写的指南。所以,在理解(2007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基础会考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之前,要先理解这一个方案。这样,才有利于正确理解大纲中描述的考试内容要求。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的考试方式与其他学科的测试方式不同,采用的是上机测试的方式进行。这样的考试形式对于学生的要求很高,既要求学生掌握考试知识,又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考试的上机操作,对于有的学生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将浅谈一下教师如何通过教学有效地帮助学生复习迎考,提高学生通过率。  相似文献   

6.
会考复习是一种特殊的教学过程,笔者多年担任高二《生物》教学,深感复习教学的艰巨性。自我省1993年实行会考以来.历年所任班级会考成组优秀。下面就如何提高《生物》会考复习质量谈几点体会。1加强会考研究,确保复习方向教学应“依法施教”。笔者认为.《会考纲要》就是法,是真正的会考信息。复习过程中我作了如下分析:①会考是国家承认的省级高中毕业资格考试,是面向全体的水平测试。因此,复习时应面向全体学生。②纲要规定,教材一、H、五、七章占会考试卷的70~80%,因此,复习重点应放在这几章,尤其要加强这几章重点题型和…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是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高考方案中具有重要地位。明确提出了把技术(含信息技术)纳入到学业水平测试中,并且要求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均达到C级以上(技术科目测试合格为C级),才具有填报普高志愿的资格。2010年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提前到12月份,给高中信息技术复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何在短短的三个月抓好复习工作显得非常关键,结合我校信息技术教师多年的复习经验和体会,根据我校特点,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和实施措施,希望各位同行交流并指正。  相似文献   

8.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纳入会考和学业水平测试已经有近十年的历史了.新课程改革后,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对于学生的学习内容,分必修和选修理论上是非常合理的.这样的划分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有特长的选修内容学习,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但这样的划分,在真正实施时,却并不如设想的一样能够给每一位学生最大的发展空间.一、必修课的内容应该调整的原因信息技术基础这门课,作为必修课,几乎涵盖了学生选修课可选的所有课程,这些内容是不是都是"基础"呢?是不是都要学生在这短短的一个学期里掌握呢?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因为必修教材涉及面太广,培养信息素养这一目标就显得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  相似文献   

9.
赵胜军 《考试周刊》2010,(13):156-157
信息技术会考是全面检查和认定学生是否达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会考成绩是学生能否获得高中毕业证书的重要依据之一。由于会考相对于一般考试的特殊意义.因此其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对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抓好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教师除了要扎扎实实地搞好平时教学打好基础.更重要的是要抓好最后阶段的复习教学工作。本文根据近几年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今年信息技术会考复习的若干对策.对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从2002年就开始实行信息技术会考,在几年的考试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经验,为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2008年6月,安徽省首次实施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实施三年来,它为安徽省检查、评价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和学分认定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考核普通高中学生是否达到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毕业、升学要求提供了重要参考。但是,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属新兴学科,各种教学评价机制还有待完善,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安徽省2010年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从2002年就开始实行信息技术会考,在几年的考试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经验,为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2008年6月,安徽省首次实施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实施三年来,它为安徽省检查、评价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和学分认定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考核普通高中学生是否达到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毕业、升学要求提供了重要参考。但是,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属新兴学科,各种教学评价机制还有待完善,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安徽省2010年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徐汉屏 《物理教师》2008,29(5):57-58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既是对高中必修科目教学质量的一次系统评估,也是高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测试结果将直接关系对学校教学水平的评价,关系学生能否毕业、是否有资格参加高考以及能否被高校录取和录取哪一类高校,因而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如何搞好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备考,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本文根据我校2007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妥善处理物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备考中几个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又到会考季。考虑到学生分科和高考复习的需要,学校安排高一年级学生在本学期参加全区的学业水平测试。我任教的历史学科在本学期要上完两本书,还要预留出复习时间,本学期的节假日、各种考试和学生的社会实践周就占去了大量时间,于是历史课的教学时间就变得捉襟见肘。时间紧、任务重、学生的基础差,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使每一个学生顺利通过会考,我只好偶尔把学生的微机课、音乐课、自习课或体育课变成历史课。随着会考的临近,这种"偶尔"就逐渐变成了  相似文献   

14.
2010年的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已经圆满结束,如何提高学业水平测试的合格率,搞好信息技术考前复习工作显得很关键。结合教学实践,从认识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制定执行计划、必要的方法和技巧3个方面阐述信息技术复习工作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5.
从2007年开始,江苏省取消原有的高考综合考试,在全省普通高中实行学业水平测试,信息技术也是从2007年开始成为学业水平测试7门必修科目之一.本文着重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进行信息技术学业水平复习,如何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思维导图应用于信息技术复习课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市初中信息技术统考是信息技术课程学业终结的水平性考试,笔试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如何提高笔试的复习效率,如何能让课堂活泼有趣,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呢?本文基于思维导图理论的指导,通过教学实践,以思维导图工具作为支架和目标指引,引导学生归纳梳理知识,对信息技术复习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我省于2000年实行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并率先高中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现在又提高到与其他学科一样进行学业水平测试。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还要使学生学会...  相似文献   

18.
学业水平测试不是一次简单的考试,它着重考查的是高中生的信息技术综合水平。合理的复习,结合有效的考场策略,可以使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在短时间内得到大幅度提高,达到顺利通过学业水平测试的良好效果。短期内来看,高效复习策略将会帮助基础差、起步晚的学生快速达到合格水平,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9.
简讯     
正省教育厅精简文件会议,建立无纸化内网办公平台,提升办文办会及机关内务管理效率。上半年,全省性综合会议数减少3次,减少印发各类文件268份、简报8种,节约"三公"经费14.2万元。2014年我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考试大纲(简称"会考考纲")9月10日出台。明年的考试仍分为10个科目,但语文、思想政治、历史、信息技术4门学科的考纲有变化。  相似文献   

20.
多年以来,河北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会考不管考什么内容、考试形式如何,操作界面怎样,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检查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及办公软件的熟练使用。信息技术会考使用上机考试模式,这种考试模式不仅能测试出每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能检查学生的操作技能,很适应当前特别是今后形式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