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9,(72):39-40
教育信息化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因此,为了让教育活在当下,为了让老师走进孩子们的内心,我们应尝试放下身段,引进信息化技术,培养孩子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变现"信息力量,让孩子们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爱语文。  相似文献   

2.
<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要合一。"在我们现阶段的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我们要把新鲜的空气注入课堂中去。我们应更加注重孩子的自主学习,注重孩子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能老师一味地在课堂上讲讲讲,应该给孩子们更自由的空间,让孩子更善于去思考,更善于用自己的双手去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更善于用眼睛去观察身边的事物,更善于用嘴巴去进行对话。小学语文就需要以这种解放的思想来引导教学,来积极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拓思维。笔者也试图用陶行知老先生的教育思想贯彻到我的语文教学中去,去解放孩子们的思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先生说:"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他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其生活教育理论给我们深刻启迪:语文教学活动仅靠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来演绎课程内容,怎能不使学生认识狭窄、阅历贫乏、能力低下?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多次呼吁:"要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学生。不要用机械训练消磨学生的青春。"笔者认为要想实现这一理想境界,就要勇于引导学生的生活"语文化",即注入时代活水,激发兴趣,养成时时学语文、处处用语文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4.
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引领孩子们进行快乐的课外阅读,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  相似文献   

5.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的理论中指出:"中国的教育太重书本,和生活没有联系。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善于发现生活,善于提炼生活中的语文因素,才能用生活去解决语文课堂上的"疑",才能把语文课堂上的"知"广泛应用到生活中去,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升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一、语文"生活化",回归本真生活很多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技  相似文献   

6.
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应该只是用分数,而应该采用更加灵活而科学的方式来评价,这样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达到语文教育的目的。我试着用了一种更轻松的"聊天"式点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激励法——"聊"出一种兴趣孩子们常对自己丰富有趣的生活"视而不见",  相似文献   

7.
说到"语文与生活"的话题,笔者想用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过的"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一句作为开头。的确,生活有多么宽广,语文的学习范围就有多大,语文学习的边沿在哪儿,这是个无人可以回答的命题。在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提出了相关的理论,他说:"中国的教育太重书本,和生活没有联系。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翻阅《语文课程标准》也能找到关于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8.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用这个教育理论来指导语文教学,即语文也应该和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前语文教学仍然不能很好地同生活结合。因此,让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方法主要有:利用好"课前三分钟";激情的新课导入不能脱离生活;重视语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口"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9.
张灵敏 《快乐阅读》2011,(18):186-187
"语文就是生活。"要学好语文,不能忽视生活这个大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大课堂,激发孩子们阅读和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每天能主动的阅读,自觉得充满乐趣的写作。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他们的教育理论都是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我们要将生活和教育有机结合,以生活促教育、以教育促生活。多多倾听孩子们心底的声音,问问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需要,于生活中、与细微处多给孩子们些关爱。  相似文献   

11.
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处处用语文,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提倡"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也有这层含义,小学口语交际与此一拍即合。口语交际教学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置于双向互动的交际活动中,运用生活教育思想设计口语交际教学能够让教学做合一。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自由精神的阶梯.高尔基:"应该让孩子们自由地成长,不能把他们变成只会干活的牲口,他们应该是自由的、朝气蓬勃的人,他们应该用发自内心的勇敢而美好的青春之火,用不断创造出来的伟大的美来照亮人的内心世界和整个生活!"语文教育教学是培养自由思想,自由的人,是引领、帮助学生寻求更大的快乐.因此,应该让学生生命的灵性在语文课堂飞扬.  相似文献   

13.
根据对全国小语会的观摩课例及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常见现象的剖析,指出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生活真实性严重缺失的弊端,倡导语文教学与语文学习要生活化,让语文教学离孩子们近些,再近些,以达到享受语文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实践活动"针对当前语文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让我们更新观念,突破传统语文教育僵化封闭的模式,大胆拓宽语文教育的渠道,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全面的革新,引入生活活水。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丰富多彩、别开生面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积淀丰厚的语文素养,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创设情境进入实践活动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  相似文献   

15.
我是小木匠     
设计意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活动内容要来自孩子们的生活,要是孩子们所熟悉的,要将学习内容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积累、在生活中得到发展。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主动参与意识,我设计了"我是小木匠"系列活动,从孩子们感兴趣的生活中的"小工具"入手,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动脑做自己能做的事,发现并探索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自己用双面胶粘好自己的作品并用订书机装订等。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让孩子们获得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经验,如用钉子、螺丝固定桌椅的方法等,让他们在其中充分体验分工合作游戏的乐趣。  相似文献   

16.
一、开放性——让学生在学海中畅游"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打开教室的门窗,走出校门,让孩子们呼吸新鲜的空气,看到宽阔的闪动着奇光异彩的生活。"(情境教育创建者李吉林语)对于儿童来说,通过体验生活,获取知识,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根据对全国小语会的观摩课例及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常见现象的剖析,指出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生活真实性严重缺失的弊端,倡导语文教学与语文学习要生活化,让语文教学离孩子们近些,再近些,以达到享受语文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18.
为使孩子们的视野更加开阔,语文积淀更加深厚,传统国学得到更好的弘扬,让孩子们的心灵和情操得到更好的滋养和陶冶,沈河区泉园小学创新性开展了以"语文课堂教学年组主攻课题研究"、"名言警句积累"、"古诗与朗读"课开设、"赏析与写作"课开设、"独立阅读与循环日记"撰写以及"语文实践活动"六大要素构成的"五加一"大语文教育。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一创新举措让孩子们乐在其中、受益无穷。  相似文献   

19.
邓永春 《考试周刊》2014,(88):33-33
生活即课程,语文与生活同在。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生活,这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语文教学生活化",既符合语文教学发生发展的规律,又切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这是还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回归生活,让孩子们在本真的语文课堂中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正>让孩子们热爱语文、热爱生活,就要求我们教师用一颗感受美丽的心灵,用一双发现美丽的眼睛,引领孩子们感受语文的魅力、生活的魅力、人格的魅力。语文课堂到底有多大语文课堂不仅在教室,语文学习最主要的课堂也不是教室。语文应该是用其他书籍重重包围而构建起来的一座山峰。如果语文老师只看一本语文书,是不可能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