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作为自学考试除中文专业外其它各专业的公共必考课——《大学语文》的设置目的是提高考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考生的文化素养,同时也为学好其它专业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该课程的显著特点是,内容涉及而相当宽,从篇目上看,古今中外都有选文;从文体上看,四大项几十小项均有涉及,一篇篇课文就像一颗颗散落  相似文献   

2.
浅谈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语文是整体语文教学的重要学段,科学确定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关系到教学整体素质的提高。本文结合历史与现实,研究了语文教学目标的的历史与现状,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当代大学语文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3.
韩晔 《成才之路》2009,(1):54-54
大学语文是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学生的文化素质而面向全校各类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课程。当前大学语文教学正处于困扰中,其学科定位、教学目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当今在素质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主课题的时代背景之下,如何发挥大学语文教学在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这是摆在我们大学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赵丹琦 《江苏高教》2002,(3):131-131
一、大学语文教学应当为高校素质教育的创新增添活力中国教育部高教司在《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这个教学大纲已为大学语文的教学树立了素质教育的远期目标。现在全日制高校中大多数院校普遍将大学语文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来开设,可仍有些专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大学语文>这门学科的讲授,阐述了教师在授课中,应该重视本学科在爱国主义、科学态度、实干精神、道德品质和情操等方面德育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并非泛而空,主要体现在课堂上。《大学语文》是人文科学很强的学科,其作品有助于形成坚定正确的信念目标;有助于强化审美能力;有助于丰富历史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7.
段福德  李朋 《考试周刊》2013,(65):11-12
面对当下理科大学生的文学素养严重缺乏的现实,《大学语文》教学承担改变这一现象的重要责任。要充分发挥《大学语文》在培养理科大学生文学素养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在充分利用好优秀文学作品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学生阅读积累、写作的习惯,提高整个大学语文教师队伍的素质三个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8.
教学语言的质量对《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有着重大影响,军校《大学语文》所使用的教学语言又和其他地方的有所区别。这种语言应该具有正确性、军事性、时代性和审美性。  相似文献   

9.
目前高职院校中普遍会开设《大学语文》课程,但是效果不佳,因此有必要进行相关的课程改革。将《大学语文》与现代汉语、写作等课程整合,开设《文学作品欣赏》及《汉语写作》两门课程,《文学作品欣赏》通过丰富的阅读量,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与了解文化背景,《汉语写作》课程引导学生通过有目标的训练更加熟悉写作技巧。在高职院校中强化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有助于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相关工作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当前军校《大学语文》课程面临的现实处境为切入点,结合新军事变革对军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分析和归纳了《大学语文》拓展教学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刘静 《大学时代》2006,(7):83-83
语文学科属基础教育,在诸多课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在高职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大学语文》这一学科的位置退居二线,由主课变为副课,学习时间减少(三年制大专只学习一学期,有些甚至删除此课),学习要求放低(作为其他课程的陪衬),学习内容也较为单一(一学期内只能简单介绍某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如古代文学或现代文学),这是由高职院校的教育目的决定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随之大大降低了,主观意识上不重视,客观行动上不积极。但实际上,语文伴随每个人终生,对文字的掌握、运用能力也永远为生活所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学习具有终生化、全民化、人文化、社会化等特征。因此,《大学语文》究竟学些什么,如何利用短暂的学习时间,最大限度的发挥语文教学的本职功能和延展功能,成了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有如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大学语文》教学的"三个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彦 《现代语文》2004,(8):14-15
《大学语文》是普通高校面向文(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等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它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目的是通过对古今中外经典文学名著的赏读和解析,通过对中外文学史、文学知识、语文知识、写作知识等的基本了解和学习,培养学生解读、鉴赏、写作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们对社会、历史、现实的认知、思辨能力,在此基础上孕育出一种对人类、人生、社会的终级关怀和健全、完善、和谐的生命情怀,从而达到道德的升华,人格的超拔和精神世界的纯化、净化.  相似文献   

13.
《大学语文》在医学院校承担着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培养良好医德人才、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可是在很多医学院校《大学语文》的授课存在着教材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文章就《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更好地提高医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大医精诚”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论述了《大学语文》教学实施人文化策略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实施纲要和方法方略。  相似文献   

15.
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解决当前我国成人教育对学员人文素养培育的漠视,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全面提高学员人文素质,已成为我国当前成人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大学语文》以其富含人文资源的学科特征,应当在培养学员人文素养,提高民族人文素质的伟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呼声日趋高涨,尤其在一些农林理工类院校更是如此。窃以为,要将这种呼声落实为具体行动,必须要有相应类别的课程和学时加以保证。就目前教育模式而言,大学语文课程是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承担者。正是看到了大学语文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极为独特和重要的作用,教育部才在2007年明确发文,希望高校结合实际,积极创造条件,重视加强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和建设。  相似文献   

17.
18.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健康的人才配置。站在21世纪人才培养的教育高度,审视《大学语文》课堂教育现状,重新设定《大学语文》课堂教育的思想基点,并针对教学对象的素质偏差,提出科学合理的教育途径,将有助于推动人才培养计划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如何发挥《大学语文》课程的应有作用,让课堂成为人文素养提升的主阵地?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入手,提出大学语文的施教者需要从教材重组、课堂讨论、活动载体、网络媒体等方面,使原有“平面”的单向输出的课堂成为“立体”的多元互动的课堂,以使大学语文真正回归传统,回归生活,回归课堂,在潜移默化中发挥大学语文提升人的人文素养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大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质决定了大学语文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挖掘意象和文本的深层意蕴,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