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宣翻译在中国对外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巨大差异,外宣翻译面临着许多困难,翻译的质量也不容乐观,本文以目的论作为指导,并根据其三大法则,结合外宣翻译中的实例,探讨外宣翻译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
外宣翻译中国话语体系是一种知识体系,也是一种现代理论形态。构建中国的外宣翻译话语体系,一是在理论层面上要体现出中国的价值选择,彰显和弘扬汉语及其所代表的几千年汉语言文化;二是在实践层面上能描写外宣翻译现象并能发挥对中国外宣翻译的指导作用;三是在创新层面上对待西学翻译思想在"拿来"之后体现出有效的融通,使之自我化、中国化、民族化,并用自己的、中国的和民族的译文表述出来。同时,可从语用学中汲取理论养分,立足于话语构建、言语环境、言外之意、角色关系等方面对外交语言进行语用翻译分析,使所建构的中国外宣翻译话语体系既具有理论上的持久生命力,又能有效地指导中国特色的外宣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的优劣是外宣翻译是否成功的关键,也是外宣翻译工作研究和关注的重要内容.分析外宣翻译与中国特色词汇的概念特点,结合外宣翻译中对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的突出困难与障碍点,对外宣翻译中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的有效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周雪 《海外英语》2024,(6):54-56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背景下,中国软实力培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对外文化传播方面,伴随着国际交流日益增加,外宣翻译也变得举足轻重,可以借助其将我国优秀文化传播和发扬出去。文章联系外宣翻译的基本内涵,对文化传播下的外宣翻译特点进行细致阐述,并从准确把握受众差异、翻译明确文化定位、选择合适翻译方法、有效保留原文底色等方面入手,提出几点外宣翻译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外宣翻译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一些传统理论强调"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完全等值的翻译策略已无法满足外宣翻译的需求。因此本文选择翻译目的论作为理论框架,外宣翻译的目的是给外国受众传递中国的经济文化信息,从而使我国建立良好的国际形象。译者可根据这一目的灵活地选择翻译策略,以保证顺利实现外宣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外宣翻译是中国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增强国家软实力、构建中国国际形象。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指导,以山东旅游外宣翻译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外宣翻译策略。研究发现:旅游外宣翻译信息突出、语言简明、文化内涵丰富,译者可以采用简生化、补生化和原生化翻译策略,删减冗余内容,补充文化空缺,达到有效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本文对外宣翻译理论和实践研究以及翻译教学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宣翻译已经成为"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一大有力工具,这体现了外宣翻译的重要性,也对我国外宣翻译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中外宣翻译人才的培养应从课程设置的根本出发,强调语言功底、翻译原则、跨文化理解的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8.
孟磊 《海外英语》2014,(4):119-120
在中国对外交往的过程中,外宣翻译成为了沟通中外的重要桥梁,其目的是为外国受众传递信息,了解中国。外宣翻译既有翻译的共性,也有其独特的特征和翻译策略。该文分析了外宣翻译注重信息传播、以受众为中心以及敏锐的政治性三大特征,并探讨了三种常见的外宣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5,(75):91-92
"中国英语"进入英语,成为其变体。我国的外宣材料翻译中存在大量的"中国英语",通过其特有的词汇、句法等特点,有效地向世界传递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信号,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2013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为例,从词汇层面探讨了其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何婧媛 《海外英语》2020,(7):122-123
黔北茶文化不仅是贵州民族文化的中的瑰宝,也是中国茶文化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茶文化是制茶、烹茶、饮茶的文化,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茶文化已广泛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密切结合民间习俗、民族传统,同时与儒家、道家、禅宗等思想相互融合,不仅能够体现一个地区的历史底蕴与经济价值,也是生活方式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构成形式.该文旨在搜集并统计黔北茶文化外宣翻译的相关语料,考查并梳理其现状、发展趋势与特点;其次,从翻译理论的视角对所搜集的语料深入分析与评估,研究译本中所体现的茶文化翻译常见问题;再通过语料分析中所得出的结论,从整体上分析当前黔北茶文化外宣翻译研究的空白与不足;最后综合以上三个部分的研究结果,对当前黔北茶文化外宣翻译中的问题源头进行深入探讨,并寻求解决之道,为茶文化外宣文本翻译实践提供借鉴,以促进黔北地区以及我国茶文化的有效译介和传播.  相似文献   

11.
《邢台学院学报》2018,(1):151-152
"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中,中外语言交流愈加频繁,中国尤其是河北若要展示自身文化内涵,外宣翻译显得尤为重要。分析了新时代"一带一路"政策下的外宣翻译的重要意义,同时剖析了河北省外宣翻译现状,尝试从四个方面优化外宣翻译策略:一是突出文化传播;二是理解文化内涵;三是多样化翻译技巧;四是提高外宣能力,展示品牌信誉。  相似文献   

12.
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外宣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指出外宣翻译中译者主体性体现不足,译者需要不断提升其主体性表现力,具有较强的双语驾驭能力、双语文化自觉意识、双语翻译技巧掌控能力以及与时俱进意识,以期达到外宣翻译中互明、共知的语境效果,提高外宣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外宣翻译是争夺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手段,将汉语文本信息通过语言转换达到有效传播是外宣翻译的终极目标,它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转播。要做好外宣翻译工作应厘清汉英文化的差异,采用正确的翻译策略,掌握并顺应外宣翻译的特点:严肃性、准确性、平和性、简明性等,同时遵循“外宣三贴近”的原则: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6):17-18
外宣翻译是指对外宣材料进行翻译,题材没有固定在某一领域,具有宣传功能的文本的翻译都可以称为外宣翻译。不同于其他文本翻译,外宣翻译具有独特的翻译特点。近些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促进中国和世界相互理解的外宣翻译的作用日渐凸显。本文就外宣翻译现壮、本土化概念和本土化顺应策略特点及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外宣翻译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外宣翻译过程中,如果运用功能翻译理论,以读者为中心突出外宣翻译的目的性和对象性,将译文读者对于译文的反应作为衡量外宣翻译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通过掌握两种语言的特点,利用增译、删译、重组和编译等具体翻译方法对外宣材料句子进行翻译,就能把语言信息在最广泛程度上有效地进行传递。  相似文献   

16.
《滁州学院学报》2022,(1):58-61
外宣是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本文以切斯特曼提出的翻译伦理模式为理论框架,对新冠疫情期间中国援赠各国抗疫物资所附标语的英译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外宣翻译中译者需要遵循翻译伦理,承担起译者责任。在翻译抗疫物资所附标语时,译者会从标语的语言特征、文化内涵、中英文语言差异、政治因素等多角度考虑,确定翻译的焦点,选择遵循的主要伦理模式,并采取具体策略完成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对外交往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外宣传工作显得更加重要.而外宣翻译在对外宣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外宣翻译质量的高低决定对外宣传的效果.外宣翻译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对译员的高要求.本文将结合外宣翻译的特点和要求,探求外宣翻译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本文认为,外宣翻译人才必备的四大基本素质是:高深的政治水平,扎实的语言功底,广博的文化知识及严谨的治学态度.  相似文献   

18.
甘文 《宜春师专学报》2014,(11):112-114
外宣翻译的质量影响着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旅游文化外宣是外宣工作的重要内容,不仅符合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而且推动了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旅游外宣翻译资料承担起了宣传旅游文化和资源的重担。做好旅游文化外宣翻译工作顺应我国国际地位逐渐提高的现实要求。结合宜春旅游资料翻译个案,问卷调查结果总结分析旅游文化外宣翻译存在的问题并从关联翻译理论出发提出文化视角下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王民华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2):141+143-141,143
外宣翻译在国际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外宣翻译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宣传等各个方面.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支撑,重点阐述对外宣传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足,并指出不足的成因.  相似文献   

20.
旅游外宣翻译指的是旅游文本材料的翻译,能否得当地翻译外宣材料不仅有利于中国旅游业走向国际市场,更有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从而较强各国各民族的交流与了解,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生态翻译学强调翻译的适应选择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翻译的生态环境进行适应与选择,包括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与选择。鉴于中外旅游文化在旅游目的、价值观、及审美情趣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译者在翻译旅游外宣材料的过程中如何克服这些语言、文化、交际思维、价值观等方面的障碍?采用什么样的翻译策略才能更好地传达文本信息,传播中国文化?这将是本文作者集中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