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快,掌握得牢,进而能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语文,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探索。一、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我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重视各种语文学习的实践机会,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教小学二年级语文《秋天到》这一课时,学生对课文中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更好地渗透语文知识的教学途径,而且语文本身就是来自生活的一门学科,将语文学习再次和生活结合起来,是追本溯源,更是从源头上学习语文。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就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感受,发挥他们对知识的学习欲望,而不是用压力督促学习。生活化教学呈现语文精彩的一面,也就能吸引学生兴趣,使学生更加快乐地学习。以小学语文为讲述对象,浅谈生活化教学对其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叶虹 《学苑教育》2019,(9):45-45,47
小学语文课文在内容、题材、知识结构等各部分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一方面能够学习到语言知识,另一方面还能使思想行为和道德情操受到熏陶。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将小学语文课文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充分地将思想品德教育和语言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关键时期,对于学生获得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学习观念有着重要作用,语文学科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知识内涵、文化品质等,这些都会影响小学生学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从生活化角度引导学生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并且利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必须不断强化生活与教学之间的联系,以此开展语文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更好地学习,从学习中更好地生活,最终陶冶学生情操。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发展,教育部对于学生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综合文学素养的培养,将课堂内容融入生活中.生活化小学语文教学能使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体会生活,感悟文学之美.新时代下的教育要求将生活与教学结合起来,教育工作者也应在不断摸索中前进,探讨如何让二者相融合的教育模式达到最优化,为小学语文构筑更优质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朱丽琴 《新疆教育》2012,(23):27-27
迁移理论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充分利用迁移理论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学习迁移的发生是有规律的,在学习中只要遵循迁移的规律,并积极为学习迁移创造条件,就能促进正迁移的发生,提高学习效率。1注重生活知识向语文知识的迁移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语文知识和语文情景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来源。学生要把语文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使语文教学融入生活,实现生活知识向语文知识的迁移,缩短学生与知识的距离。  相似文献   

7.
陈淑敏 《快乐阅读》2011,(23):99-99
新课程改革之后,编入的课文近三分之一是新的,这些课文更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而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学资源。因此,语文教学与生活存在着互动的关系。教师要将课文学习、语文训练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同教会做人、教会生存有机统一起来,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一、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乐学  相似文献   

8.
语文在人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应用,所以加强小学语文的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的认识和理解,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语文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但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部分教师并没有将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很好地结合起来,也就使学生无法有效地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运用语文知识,教师应该加强小学语文的生活化教学。  相似文献   

9.
将生活化教学理念渗透到职高语文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地理解抽象的语文知识,拉近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自主探究的欲望。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一个与我们生活联系很紧密的学科,我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语文和文字的艺术,将生活与高中语文教学结合起来,能够让语文教学更加贴近生活,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语文知识,还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本文就针对生活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融合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促进这种教学方法的发展和使用。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广泛的生活实践中积累素材,增加生活积累,提高审美情趣,增强语文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应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用生活在学生与教材间架起桥梁,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与整合,使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以生活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强烈求知欲与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我们的生活。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因此将教育与生活无缝链接,能有效促进生活化语文课堂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语文内容源自生活,如果没有生活的积累就不存在语文的学习。随着新课改的大量普及与应用,其中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着重强调语文的现实性、多样性、功能性、人文性、传承性。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将生活中的元素与语文教学紧密地联系到一起,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让学生从生活发现语文知识,以此丰富学生的内在情感,体会到语文的魅力,使学生养成喜欢语文、热爱语文、崇拜语文以及珍惜生活等思想情感,让学生怀揣对语文的崇敬之情去进行深入的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活动课是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行动的学习和学习活动,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  相似文献   

15.
教学方法要适应学生的基础条件,物理学科的教学必须联系学生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课本上的知识有机结合,农村初级中学的物理教学,应该从农村生活实际出发,尽量把物理知识与学生所获得的农村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本人在多年农村初级中学的物理教学中有以下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所谓深内外结合的大语文教学。就是教师要把课堂内的语文教学同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外写作、课外生活有意识地给合起来,使学生课内的语文学习得到充实、丰富的机会,让学生课外的语文活动得到语文学习的帮助和指导。一、课内语文学习应对课外语文活动具有指导性教师课内的语文教学一方面传授有关语文知识,使学生的语文知识逐渐积累起来。只有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学生才能广泛地阅读理解课外各类文章。同时,学生在课外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就能得到课内学习的语文知识的潜意识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内主要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  相似文献   

17.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再现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教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现行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与学生的生活还有一段距离.作为教师,应该尽量还原生活,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只有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因此,语文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开展多种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将语文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宽松平等的教学环境中爱学敢问,在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教学中真正受到启迪,对语文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教师要想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就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联系具体的生活来向学生传授一些语文知识,把语文课堂教学与实际的生活联系起来,让课堂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乐于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将生活化的教学引入到课堂中去,还能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对语文生活化教学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0.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处处有生活.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舞台.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如何将学校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使学生个体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这是中职语文教育者义不容辞的使命.我们要努力将教学活动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整个空间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学好语文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