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教育》2010,(4):40-40
从广义说,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爱和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爱都属于教育爱,但这里所研究的是狭义的教育爱,即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爱。教育爱具有类似母爱的性质,或者说教育爱是一种“类母爱”。  相似文献   

2.
园丁语粹     
师爱是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灵的纽带,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用新近和信任沟通师生间的感情联系,通过爱的暖流去开启学生的心扉,使之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这就是我国古代教育家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  相似文献   

3.
谈爱心教育     
蒋晓彦 《现代教育》2003,(14):33-33
热爱学生是教师道德品质的重要内容,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没有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教师的爱心是教育的桥梁,是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灵的纽带。教师只有用爱的感情来沟通与学生之间的联系,通过爱的暖流去开启学生的心扉,才能使之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4.
教育者的期待和热爱属良性刺激,它能唤起受教育者的幸福、愉悦的感情,从而乐于接受教育,产生自强不息的强大内驱力。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充分发挥爱的情感效应意义尤为重大。 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使其得到全面发展,这当中班主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施加变革、改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单一教师主体观影响的过程。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往往只注重强调教育者主体作用,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这个问题成了严重阻碍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羁绊.  相似文献   

6.
将教育爱理解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无条件的爱,似乎否定了教育爱之于教育的必要性,因为在经验的意义上“无条件”是不可能的。然而教育爱作为一种价值事务,本就不能通过经验论证来证明其可能性和规范性意涵,而需诉诸于先验论证。先验论证表明,自由体间的关系是使无条件的教育爱得以可能的先验条件;其规范性的意涵是教育者对作为自由体的受教育者的绝对尊重和维护,它要求作为爱者的教育者在意识之中隐去受教育者的一切功能性角色并承认受教育者作为自由意志存在的无限性和不可被理解。这一无条件的教育爱对于教育具有构成性的意义:因为正是在无条件的教育爱中,受教育者才能生成位格,进而使其自身所承载的理念性价值得以浮现,并由此学会“自爱”。  相似文献   

7.
陈水年 《时代教育》2007,(9Z):100-100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往往只注重强调教育者主体作用.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这个问题严重阻碍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现代教育推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体育教学应提倡人性化教学。  相似文献   

8.
王志 《考试周刊》2009,(30):149-149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把体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施加影响、改造受教育者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单一教师影响的过程。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往往只注重强调教育者主体作用,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个问题成了严重阻碍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羁绊。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把体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往往只注重强调教育者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  相似文献   

10.
德育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施加影响,以培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它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体育教学作为一种行为动作较多的特殊学科,更应该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本文提出了将德育教育更好地融入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反体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施加影响、发行受教育者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单一教师主体观影响的过程。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往往只注重强调教育者主体作用,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这个问题成了严重阻碍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羁绊。  相似文献   

12.
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灵的纽带是什么?是情感,是师爱。马克思说过:“只能用爱交换爱,只能用信任交换信任。”学生是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目中有“人”,是对教育者的要求。新时期的小学教师,必须训练并优化自己的心理品质和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王永 《成才之路》2011,(34):89-I0018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观认为,教育者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的目的。这种施加影响给受教育者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单一的教师主体观影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潘飞昊 《教师》2012,(24):11-12
一切教育行为和教育活动,对人的品德行成和发展都会产生影响,或不知不觉地影响,或积极正面影响、消极负面影响。因此,也理解为所有的教育都包含德育的因素,每一位教师也都是德育老师(当然也包括体育课堂教学和体育教师),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因此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5.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德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一定的思想品德为目标,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  相似文献   

16.
在运用教育原则的教学中,教育行为比任何高明理论的说教更有效,它还要靠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每一个教育环节来变通,在具体实施中做出不同的诠释.教育者,要用充满炽热之爱的"上善之水"把孩子们身上缺点之"坚冰"融化,把落后的孩子拉上来,永远也不是用近乎逼迫的"爱"把孩子们推下去.有"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更需要每一位教育者用心、用爱、用智慧来身体力行.  相似文献   

17.
杨莉 《考试周刊》2008,(19):132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把体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  相似文献   

18.
爱,是教育永恒的话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详的教育理念。但是一些教师尤其是一些理科教师,在常人眼里是一个刻板、严肃、做事干脆、情感单一的印象。教师要把爰化为自身的教育行为,让爱走进校园、充盈教室、触摸到一个个灵动的生命,让爱产生智慧,让爱在学生心中留下温暖的记忆,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感受到教育的幸福,需要教师把自己内心自然形态的爱赋予真诚与智慧,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反思、积累、陶冶。  相似文献   

19.
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把体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王亦君 《宁夏教育》2012,(11):64-64
爱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是教育的动力和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瞿姆林斯基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智力发展的前提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教师只有倾注全部感情和爱心才能拨动。教师对学生的爱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上,甚至每一个细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