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陪读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古时就有书童陪读的事。历史上"孟母三迁",是为孩子选择好的学习环境,其实就是陪读,所以,陪读不是新问题。陪读是为了给孩子选择好环境、好学校、好老师而产生的现象,是新环境、新形势下的特殊教育现象,是人们重视教育的表现。一般陪读指农村的孩子到城镇或县城、省城或者外国等就读,家长陪同读书的现象。这种现象现在很普遍,对整个陪读过程我们应该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2.
陪读,是近年来出现的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当今中国,36.8%的家庭存在陪读现象。陪读现象的出现,说明一考定终身的教育考试体制与素质教育的目标还远不配套。陪读确实给孩子的学习、生活带来一些方便和帮助,但副作用远远大于正面影响。我们不提倡陪读。首先,父母陪读可  相似文献   

3.
刘丹 《江西教育》2006,(21):14-16
“陪读”现象刚开始与上世纪80年代的出国热有关,先是“陪读夫人”、“陪读先生”,后来随着留学生越来越低龄化,又出现“陪读父母”。现在,在国内中学优秀师资比较集中的城市也聚集了一群“陪读”父母,他们舍弃了自己的社交生活、个人乐趣,甚至牺牲事业来陪孩子读书,愿望只有一个:让孩子上个好初中,考个好高中,读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目前,陪读风气有蔓延之势,以往陪读现象主要是高中学生,现在有少数家长从孩子读初一就开始陪读了,一些名校的周边成为陪读村,陪读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水涨船高,名校周边房租抬价据山西晚报网今年9月18日报…  相似文献   

4.
一、陪读现象产生的原因 时下,陪读现象在我国之所以愈演愈烈,必然有其存在合理性和深刻的社会原因.调查发现,笔者感到陪读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 中国家长普遍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要成龙成凤,首要条件是学习成绩优异,能上个好大学,而要取得优异成绩就不能让孩子分心.几乎90%以卜的陪读家长认为,如果没有专人打理孩子身边的琐事,就会使孩子分心,学习成绩会受到影响.这些家长们认为,如果不给孩子租房陪读的话,孩子会浪费很多学习时间.  相似文献   

5.
刘飞 《四川教育》2012,(11):20-22
家有读书郎,万事皆忙。作为家长的你,有可能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以后.还要坐在书桌边陪着孩子做作业;有可能顶着烈日在辅导班、兴趣班门口等着孩子下课:有可能在菜市场转悠半天为晚饭该为孩子准备什么而大伤脑筋……陪读,作为当今最炫目的风潮席卷全国。来自英孚教育与腾讯教育频道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近30%的家长表示今后可能为陪伴孩子学习而放弃自己的工作,其中深圳、广州的家长比例远高于上海、北京。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陪读,那么陪读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社会现象。其效果如何?家长们又如何抉择呢?本期社会扫描将给予全面解析。  相似文献   

6.
在现实生活中,高中生家长进行陪读教育的现象十分普遍。陪读虽然能够为学生生活带来一定便利,但是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却不一定是好事。本文将从高中陪读教育现象产生的原因出发,分析陪读对于高中生成长的影响,并针对陪读教育提供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陪读"现象由采已久,尤其在近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农村家长都把孩子送到县城以至省城去上学,自己也随行当起了"专职陪读家长",此举对学生的成长、教育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健康发展都造成了一定影响.文章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全面透析,究其根源,城乡教育差距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文章从六个方面对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8.
如今家长“陪读”已司空见惯,不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县城,学校的附近,都有家长在学校旁边租房陪读的现象。甚至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读书的便利,不惜代价,在学校附近买房陪读。是什么原因促使了这种现象的发生,以致愈演愈烈?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社会、教育、家庭三个方面探究其“热”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陪读是我国目前教育非均衡发展和社会竞争压力下的产物。陪读在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等方面做出一定贡献的同时,也加剧了生源的流动,导致城市学校学生"爆满"、农村学校"空壳"现象。不仅给城市中小学带来了巨大压力和负担,而且造成农村教学资源的巨大浪费,使农村教育陷入了恶性循环。加强"陪读"相关问题的研究,剖析"陪读"问题的根源,将对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全民素质、转变"陪读"现象、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如今家长"陪读"已司空见惯,不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县城,学校的附近,都有家长在学校旁边租房陪读的现象.甚至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读书的便利,不惜代价,在学校附近买房陪读.是什么原因促使了这种现象的发生,以致愈演愈烈?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社会、教育、家庭三个方面探究其"热"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最 近几年,每逢开学,在大、中学的周围, “陪读”已经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牵 动着一个家庭内每个人的心。本文通过笔者的调查了解和切身感受,探析中学生“陪读”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负面影响。 一、“陪读”现象产生的原因 1. 担心孩子的自理能力 陶行知说:“中国社会对于小孩的教育普遍只有两个阶段:一是全然依赖,二是忽然自立。”中小学时代,所有的人都要求你听话、不惹事、什么事也不要管,只读“圣贤书”就行了。导致孩子进入高一级寄宿制学校就读时,又担心孩子很难适应这种完全靠自己打理的生活,干脆就来“陪读”,继续做好“…  相似文献   

12.
安林 《教师》2008,(18):28-29
陪读现象由来已久。从小学到中学,甚至到大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陪读现象。温饱条体下的教育。甚至有的家庭豪华条件下的教育是导致陪读现象的物质基础,而独生子女和少生子女时代的到来又为陪读现象提供了温床。陪读现象。反映出的正是普遍存在的“惟成绩论”问题。陪读对孩子的成长利少弊多。  相似文献   

13.
王小寨 《成才之路》2021,(14):141-142
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不仅投入大量的教育资金,还有部分家长身体力行地选择陪读。目前,进城妇女的陪读现象已经很普遍。文章分析进城妇女陪读下的学生学习现状,探究进城妇女陪读下的学生学习现状的解决对策,以真正发挥进城妇女的陪读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各地中小学生陪读现象呈现出一种愈演愈烈之势,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陪读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时代产物和家庭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产生有着多种复杂因素。正确认识陪读现象,深入分析陪读产生的原因,深刻剖析陪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对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为更加直观、公正地了解陪读现象,本文通过对本地部分中小学学生家长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结合对话访谈、数理统计、文献查阅等方法对中小学陪读的形式、结构、时段及原因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陪读对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影响。经调查研究发现:随着知识化、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中小学陪读现象呈上升扩大趋势,并逐步由农村向乡镇、由乡镇到县城、由县城到大中城市发展;陪读的原因错综复杂,陪读对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不容小觑。本文最后建议有关部门、教育工作者及全社会都要积极行动起来,采取切实措施,研究制定具体对策,消除陪读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快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化、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湖北教育》2007,(1):28-28
据报道,成都市实验中学在全国校园中首推家长陪读房,并引发了一些争议。父母亲为何陪读?显然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以前,父母陪读的现象多是集中于初等、中等艺术学校——比如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附中的求学群落中间。艺术类教育有其独特性,一般而言,其竞争的强度再大,不足以对教育的公平性构成挑战。尤其是这类学校数量很少,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一些城市,出现了父母陪读的现象。忙碌了一天的父母回到家以后,再忙着陪孩了学画、学琴、陪着孩子做功课、陪孩子参加校外辅导;考试期间,家长请假在家陪孩子,中考高考陪孩子去考场;当随着孩子的学问加深时,家长再请一位家庭教师,父母陪着孩子一起住家学习父母如此一种“好学”态度,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是什么原因使父母心甘情愿的陪读呢?这又给孩子带来什么后果呢?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意识也日益提高。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良好的学习环境,如今的家长们,越来越多地加入到浩荡的陪读大军中来,小到幼儿园、小学,大到中学、大学,甚至出国留学,无不留有陪读家长辛苦的身影。孩子小无生活自理能力,就读的学校离家远,需家长陪读,再进行作业辅导,本无可厚非。可有些中学生还要家长陪读,那么家长到底要陪到何时呢?下面针对农村中学生家长陪读的利与弊谈谈笔者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陪读与辅导     
家长陪读是我国家庭教育中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是应试教育的一种产物。有的孩子在家长的陪读下确有了进步,升入到理想学校就读。但是,更多的孩子在家长的陪读下,不仅没有多大进步,相反地养成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消极的人格特质,成为孩子日后前进的绊脚石。可见陪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陪读正成为一种常见社会现象,陪读现象在我国愈演愈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必然有其存在的原因。陪读虽然能给孩子带来一些方便,但它确实存在许多负面影响,必须要引起重视,引发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可怜父母心”,家长陪读的形式各不相同,但目的都是为了孩子学有所成。陪读,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现象,在生活水平高的城镇,陪伴学龄前儿童乃至初中高中学生学习的“陪读族”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