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教学(高校版)》2011,(10):F0003-F0003
由天津市档案馆研究员周利成编著的《中国老画报》丛书之《北京老画报》《天津老画报》《上海老画报》,近期已由天津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丛书收录了作者十余年来搜集的北京、天津、上海三地最具代表性的121种画报,配发彩色画报700余幅,并对每种画报的创刊日期、终刊时间、出版者、编辑人、出版地、纸质、  相似文献   

2.
近日《北京日报》刊登刘一达先生文章指出,由冯小刚主演的电影《老炮儿》单就片名来说,他认为"老炮儿"这个词有商榷之处。"老炮儿"是北京土话。影片简介中说:"‘老炮儿’在北京话中,专指提笼架鸟、无所事事的老混混。"他认为这是误解,根据影片塑造的六爷形象来看,"老炮儿"应该是"老泡儿"。在北京土话里,压根儿就没有"老炮儿"这个词儿,只有"老泡  相似文献   

3.
书架     
《教育》2012,(20):59
老复旦的故事作者:陈麦青杨家润出版:江苏文艺出版社"老大学故事丛书"通过全国六所名校诞生之初、成长历程、校友回忆等方式,向广大校友和学生展现一幅名校画卷。这本《老复旦的故事》是其中一册,讲述了老复旦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悦"读书目】《城南旧事》【作者简介】林海音,当代著名华文作家。她原籍台湾苗栗,生于日本,长于北京,成就于台湾。林海音始终深切地眷恋着她的第二故乡北京,她的小说有很多都是以北京为背景,描绘出一幅幅古城北京的风俗画和风景画。《城南旧事》正是其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5.
看图画学推想练表达──《老科学家下乡》教学建议江苏冯硕蕾《老科学家下乡》是一篇看图学文。图是根据一幅油画印制的。画面以我国北方平原的一片耕地为背景,广表而深远,淡淡的阳光,薄薄的晨雾如轻烟般笼罩着远处的山、树、房屋和田中的拖拉机。以老科学家和老农为中...  相似文献   

6.
《老炮儿》作为近年来少有的关于北京题材的电影,可以称得上是2015年华语电影的良心之作,无论是在口碑上还是在票房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老炮儿》是一部具有"北京情怀"与"大众记忆"的影片。试图回归电影本身,从电影的影片结构以及电影叙事学中的叙事时间与叙事空间对其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
<正>苏州园林是一幅写意山水画,更是一首山水田园诗。苏州园林是全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是我国古典园林的典范,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是一篇序,更是一篇情文并茂、趣味盎然、别具魅力的说明文,是说明文中的精品、经典,文中的美点很多。叶圣陶说苏州园林"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化用一句,阅读《苏州园林》这篇文章的审美感悟是"阅读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相似文献   

8.
《深圳晚报》报道:今年是启功先生百年诞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启功全集》20卷精装本在北京首发,纪念中华文化"国宝"的"启功遗墨"展也在国家博物馆开幕,130多幅启功先生的代表作品在一周展期内呈现。《启功全集》系统汇集了50多年间出版的启功先生的各种  相似文献   

9.
李强 《教学月刊》2013,(1):41-43
一次上完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后,一个学生来找笔者,说教材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26页有幅拉斐尔的壁画《雅典学园》(见图1)有误。  相似文献   

10.
说读书是一种享受,这话不假。正是深秋,北京城最美丽的季节,手里这本《老北京那些事儿》,翻开来读,不知不觉就被一股劲儿拽到已经逝去的老北京的街头巷尾,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地听到了小贩的吆喝声,孩子们的嬉笑声……陶醉其中,惬意无比。《每个故乡都在消逝》一文的作者王开岭在文中这样写道:"当一位长辈说自己是北京人时,脑海里浮动的一定是由老胡同、四合院、五月槐花、前门吆喝、六必居酱菜、月盛斋羊肉、小肠陈卤煮、  相似文献   

11.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叙说童年往事的小说。文本采用了儿童叙事视角,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眸,描述了一幅20世纪20年代老北京生活的风情画,展示了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呈现出稚拙、纯真和诗意的美学特征,温馨动人。  相似文献   

12.
初中古诗文的教学往往被语文教师看作是一件简单的事,无非就是读读、译译、背背。其实,古诗文教学大有学问。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会背离古诗文教学的大方向,却在细枝末节的处理上缺少细致入微的探究,在字音、词义等看似容易的方面,教师往往疏忽。周密的《观潮》"手持十幅大彩旗,而旗尾略不沾湿"一句中"十幅"是什么意思?是"十面"?有些学生此理解为量词,相当于"一幅画""幅"的意思。从实际情况和课文  相似文献   

13.
李向阳 《考试周刊》2014,(49):125-125
<正>一、问题的提出叶澜教授在《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报告》中强调:"教育活动具有动态生成性,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二、案例《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片段及分析我有幸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基本功大赛,在讲到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抢掠和焚烧的这段历史时,这样启发学生:"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什么?"大多学生应声而答:"落后就要挨打。"  相似文献   

14.
<正>文本解读必须照顾特定的时空背景,若虚化历史背景,课堂教学则会变成"雷霆空霹雳,云雨竟虚无",从而出现审美过程的任性与审美效果的偏离。我读《北京的春节》更多的是读出了作者对老北京春节深情的眷恋和淡淡的遗憾。而《现代散文选读·教学参考书》(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中则认为,《北京的春节》"在对比中歌颂了新中国的美好变化"——这种审美阅读并不准确,因为编者没有将课文放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中解读。  相似文献   

15.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中有相当数量的都是描摹景物的佳作,如《咏柳》《望洞庭》《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这些诗作绘声绘色、情景交融,在学生面前展开了一幅幅优美的图画。诗、画有着不解之缘,人们常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诗如画"……小学生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基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及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16.
《北京文学》1997年第11期刊登了一组《不仅仅是语文》的文章,拉开了抨击语文教学的序幕。接着一些报纸、杂志、还有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对语文教育进行了猛烈抨击,一位老编辑甚至说:“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一时间,一些对语文教学并不熟悉的人也七嘴八...  相似文献   

17.
<正>《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经典课文。在教师的心目中,这是一篇"老"课文。"老"课文好不好教?请听听一位教师的看法:这是一篇"老"课文,但我在教学此文时却还是"穿老鞋走老路",毫无创新,感觉很失败,原因有三:  相似文献   

18.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田沁鑫成功地将其搬上了话剧舞台,自2010年首演以来,备受关注。话剧《四世同堂》在人物语言上继承和保留了老舍原著小说中的语言风格,通过"儿化音"和老北京方言土语的运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京味儿"特色。同时,在"京味儿"语言的背后也蕴含了鲜明地域性和强烈时代性的文化内涵,展现出了老北京人的精神和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首激情的诗,是一幅绚烂的画,是一首流淌着清泉的歌。之所以如此说,追本溯源是执教者应有的一种语文素养,一种教学品质,一种根深蒂固的人文情怀。冰心老人曾说"当老师,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正是执教者对语文课堂教学痴迷的热爱、百折不回的执着,才有了语文课堂山花烂漫的生命  相似文献   

20.
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时空,并适时进行启发引导,就能生成意想不到的精彩。我在教学人教版课标教材《数学》一年级数学教材上册的练习九第十一题时就见证了这样的精彩。这道题的主题图描述的是一幅小朋友活动的情景。在一个小庭院,一群小朋友快乐地玩耍着,有的跳皮筋,有的走棋子,墙上的喇叭花在唱歌,电线上的小鸟为他们伴舞。"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内容能用7 3=10表示?"我问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