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向电子信息产业实际人才需求,微电子专业类培养计划应以理论基础知识学习为主导,结合实践教学模式、联系校企合作及参与教师科研实践为辅。本文结合微电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概念,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师资队伍、实践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从而实现微电子专业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
微电子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对一个专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微电子专业的建设进行了比较系统的介绍。首先从微电子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入手,接着对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情况进行了介绍,最后探讨了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依据当今社会对微电子技术人才的需求和微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高职院校微电子技术专业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职业岗位能力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了课程设置模块化、课程评价标准化、课程建设精品化和专业教材系列化的建设举措。  相似文献   

4.
课程是高等教育解决“如何保障人的培养”的核心保障资源,美国一流高校微电子类课程支撑了相关专业的通识教育,包括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实验,实践着该学科专业有效的专业教育,成就着一种使人持续发展的教育.美国众大学的共识共为以及从中美微电子类课程比较研究中值得我们借鉴的是:构建宽口径的专业课程体系、反映重融合的教学内容、体现研究型的教学方式以及实施强实践的课程实验.  相似文献   

5.
概括国内外可靠性课程与可靠性专业的整体布局和设置状况。简要介绍《微电子器件可靠性》课程的特点,分析《微电子器件可靠性》课程中的核心模块和有机联系。以企业中通用型CMOS晶体管的生产制作为例,以生产过程中注入工艺参数Dvt、DNF、DP执行、成品的阈值电压电参数Vtn、Vtp测试等进行体验式教学,将核心模块中数学、半导体物理、芯片制造、管理等串联起来,构建了《微电子器件可靠性》课程中工艺案例的运用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多种人才是地方高等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微电子专业特点,在微电子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下,探索与实践了微电子专业的多方位人才培养模式,其实践探索的成效能为高等院校探索微电子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高职高专类微电子专业的硬件设计语言课程改革的思路;提出了在Verilog HDL课程实践教学中“边讲边练一的教学理念;讨论了阶梯式教学、多元化教学、考试形式多样化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集成电路是微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必须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微电子技术工作打好强大的理论基础,并通过实验使学生对微电子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通过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授课效率是现阶段微电子信息教学的一个研究重点。EDA计算机仿真软件的出现,给集成电路教学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理论与实践联系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半导体器件物理》是高职院校微电子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的理论基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与探索,有益于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半导体器件物理》是高职院校微电子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的理论基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与探索,有益于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人工智能”课程是面向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为专业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奠定基础。结合国内外高校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专业课程的特色,采用双语教学,探索“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与实践环节设计,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课程自开设至今,取得了较好的反响与成效。  相似文献   

12.
面向职业岗位构建高职微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微电子技术专业在企业职业岗位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将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数字线路设计作为专业的核心工作岗位和主要就业岗位,兼顾基本就业岗位和辅助就业岗位需求,构建由文化素质平台课程、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和专业技术平台课程构成的课程体系,建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保证课程体系实施,实行弹性的"2+1"人才培养模式,平衡学生学校学习和校外实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微电子课程设计是微电子等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实验课,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一门课程。本文针对微电子等专业的本科生,改革微电子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和方法,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内容,涵盖从微电子工艺器件,到集成电路设计。  相似文献   

14.
分析我国对集成电路设计人才的需求情况和培养现状,提出在高校非微电子专业开设集成电路设计技术课程的思路和原则,并论述根据信息工程大学具体实际开设的相关课程的理论讲授、实验操作和考核方式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在非微电子专业开设“专用集成电路设计”课,是培养相关集成电路设计人才,适应日益升温的国内IC产业,解决IC设计人才匮乏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从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出发,重点分析和讨论了“专用集成电路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路和内容设计以及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的效果,并对下一步的教学研究指出方向。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微电子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电子技术专业一般属于本科专业,专业课程理论性较强。在高职院校中开设此专业,教材的选择和课程的教授有一定的难度。本文介绍了在高职院校中开设微电子专业基础课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指出了在微电子工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形势下,在高校微电子工艺课程的教学中引入TCAD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的必要性,探讨了在微电子工艺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中TCAD技术应用的方法和措施,从而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微电子器件实验"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核心专业课,对提高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至关重要.以"微电子器件实验"课程为例,通过探索实验实践环节中培养开放创新能力的方法,提出了3个方面的课程建设方案:在实验教学中采用通用实验仪表和设备,掌握通用测量方法,为后续科研实验或产品研发奠定基础;学生自主设计测试电路并选择元器件,随后自行搭建电路并进行测试分析,培养学生开放创新能力;学生自主编写程序并控制实验仪表进行自动化测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微电子技术进入后摩尔时代,集成电路专业的研究生不仅要掌握现行的硅基微电子技术,还要能够应对行业未来的重大技术变革,引领时代发展。作为本科生“微电子器件基础”的进阶课程,“现代半导体器件物理”是集成电路专业研究生的核心课程,研究生对器件物理知识的熟识程度直接影响其半导体器件分析和集成电路设计能力。本课程改革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为指导,通过梳理课程知识体系,构建模块化的知识地图,将最新学术成果和行业动态融入教学内容,并利用翻转课堂、分组讨论等教学新模式和多元考评体系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提升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课程参与度。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成果为集成电路专业研究生的核心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孙萍 《现代技能开发》2013,(12):160-162
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微电子技术专业改革与实践为例,从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课程体系的优化及核心课程的建设、实训基地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培养等方面介绍了高职院校专业依托职教集团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专业建设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与实践,旨在为其他高职专业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