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逆反心理有两种类型.一是主动型逆反心理,即受教育者因对某些现象有片面看法而有意识地与教育者的意志相对抗.如学生在课堂上乱说乱动,教师瞪着眼骂:"你们这些猪!"显然这话会刺伤学生群  相似文献   

2.
当今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大致可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主动型逆反心理的表现方式是被教育者因对某些现象、某些事情有片面的看法,而有意识地和教育者的意志相抵抗。例如:有的学生认为时代不同了,再学雷锋是”傻子“的表现,于是对校内好人好事冷嘲热讽,挖苦打击;也有的学生认为老师故意找自己的碴,为了发泄对老师的不满,便公开寻衅挑事,处处与老师作对,这种情况往往还以小群体、  相似文献   

3.
一、中职生主要存在的影响群体和谐的心理倾向和障碍 (一)逆反心理 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主动型逆反心理和被动型逆反心理。主动型逆反心理一般表现为学生有意识地与老师或家长的意愿对抗。如有的学生信奉“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的处世哲学,事事处处表现出玩世不恭的心态;有的表现为发泄对老师的不满,与学校作对。被动型逆反心理多是在老师或家长的言行刺激或其它条件直接的影响下,表现出来的与教师和家长意愿相违背的心态。  相似文献   

4.
中职生大都是初中的中下游学生,又由于中学时期学生辨别力差、思想波动大等诸多心理成长因素的影响,使个别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主动型和被动型逆反心理。主动型逆反心理一般表现为学生有意识的与教师的意愿对抗,如:有的学生信奉“人不为我,天诛地灭”的处世哲学,一听到或谈到共产主义,首先就表现出玩世不恭、怀疑一切的情态。有的  相似文献   

5.
所谓逆反心理,指的是在某 种特定条件下,某些人的言行跟当事人的主观愿望相反,产生的一种与常态性质相反的逆向反应。逆反心理产生的心理基础一是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二是与人们的好胜心理有一定关系。逆反心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但应该知道,逆反心理实际上是  相似文献   

6.
浅谈幼儿的逆反心理刘辉心理学认为:所谓逆反心理,就是作用于个体的外界因素超过了个体感官接受的界限,使个体感官饱和后对某事物产生的一种相反的体验、认识,并导致与该事物背道而驰的一种心理状态。其主要表现为认识上的逆反以及情绪和行为上的对抗。逆反心理在青少...  相似文献   

7.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的形成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心理状态。当这种逆反心理在群体中蔓延、传染,就形成了一种可怕的"群体性逆反"。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逆反心理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在青少年教育中受到较多关注。种种研究表明,逆反心理与青少年的成长直接相关。逆反心理在个体成长中具有双重效应,它既对青少年中存在的学业不良、物质滥用甚至罪错等行为或现象有一定的动力机制作用,又对青少年思维创新性、意识独立性、精神创造性的形成有促进作用。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如  相似文献   

10.
徐吴英 《班主任》2005,(4):36-37
一、逆反心理的实质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心理学认为逆反心理是表现为对一切外力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教育心理学家把逆反心理描述为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特殊态度,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传统的观念定势与特定教育情景下产生的认知信息矛盾,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背离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在理解这一定义时,我们必须把握:  相似文献   

11.
所谓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在交往中,有时因自身原有的思维模式和观念与他人的要求相对立,便产生与其对立抵触的情绪而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2.
陈军 《中小学电教》2010,(7):101-101
<正>作文教学从求异思维训练上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所谓求异思维,就是指思维的逆向发散,让思维形成对立面,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形成新的认识。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  相似文献   

13.
消除学生逆反心理 提高公体课教学效果刘伯唐(体育系)逆反心理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在青年学生中更是屡见不鲜.所谓逆反心理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些人的言行,给当事人产生了与其主观愿望相反的感觉,从而引起一种负向的要求和行动.现时生活中逆反心理大量存...  相似文献   

14.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的形成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的结果。其心理机制的过程一是教育的内容及相关的信息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引起受教育者的注意;二是受教育者接触并理解教育的内容(信息),并将所理解的信息及所形成的观点和态度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知识修养)和态度观念加以比较:三是经过比较、分析,作出接受或抵制的态度反应。如果受教育者经过比较分析之后,确认与原有的认知相悖就产生抵制,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5.
逆反心理又称受众逆向心理,属于情绪和态度的范畴。从本质上讲,逆反心理是指个体在接收信息或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传统观念或受特定的信息背景或教育情境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认知对立、心理抵触和心理抗拒状态。这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在青少年群体中表现得尤为突山。青少年有了逆反心理,在接受教育时,就会通过逆向思维而产生种种“障碍意志”,直接影响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逆反心理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在青少年教育中受到较多关注.种种研究表明,逆反心理与青少年的成长直接相关.逆反心理在个体成长中具有双重效应,它既对青少年中存在的学业不良、物质滥用甚至罪错等行为或现象有一定的动力机制作用,又对青少年思维创新性、意识独立性、精神创造性的形成有促进作用.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如引导或指导得当,则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和今后的发展;反过来,一些畸形或负面的逆反心理如不及时干预,就很有可能产生严重的问题行为甚至形成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17.
逆反心理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一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方产生和当事人的意志和愿望背道而驰的心理和行为。逆反心理是社会心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不系统、未定型、低层次的社会意识,它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无论是青年人、中年人或老年人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青年人尤为突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产生和教育者相反的思想、理论观点及相反的认识和情感体验等心理现象。  相似文献   

18.
心理障碍是指人已具有的心理准备状态对目前所进行的活动产生障碍作用。这种心理准备状态包含有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以及需要、愿望和态度等。青少年在品德形成与发展中有两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现象 :一、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指当个体感到外界无视个体“自我”存在 ,就产生采用种种方法或手段来抵制的一种心理情感。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一般有四大特点 :一是放纵性。不听劝告 ,无论该做不该做 ,该说不该说 ,只图一时痛快 ,放纵自己 ,我行我素。二是盲目性。感情用事 ,缺乏理性分析 ,想干就干 ,随心所欲 ,不考虑后果。也不征求别人意…  相似文献   

19.
浅谈思想教育中逆反心理的产生、预防和削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思想教育中逆反心理的产生、预防和削弱辽阳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吴虹辽宁省教委毕业办范龙从心理学角度讲,思想教育的实质是有意识地控制人们心理的一种活动。然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广大思想教育工作者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心理现象即所谓的“逆反心理”,它严重地...  相似文献   

20.
琚金民 《文教资料》2005,(35):70-71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需求采取截然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初中阶段正处于“第二反抗期”,由于特定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及一些社会原因,初中生易形成逆反心理。其教育对策有六:倾听;尊重;宽容;完善自我意识;提高教育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