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注重思想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要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启发他们懂得热爱祖国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是联系在一起的,热爱祖国必定要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是中学生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要学会因文解道、以道悟文。如《白杨礼赞》一文,作者先描写黄土高原雄伟壮阔的景象,突出白杨树生长环境的美,接着对白杨树的枝、叶、干、皮进行了具体描写,突出白杨树外部特征的美,再由此引发联想,水到渠成的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由衷地赞美了解放区人民的革命斗争生活和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教这种抒情散文,要…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坚持"文道统一",决定了语文教学在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可以充分挖掘其思想教育因素,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从而使"文"与"道"达到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爱国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语文学科蕴含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提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感。"因此,在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顺理成章的。一至五年级的小语教材,编排了内容丰富的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应该说,通  相似文献   

4.
学校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和塑造出有健全人格和一定审美情趣的学生,而语文教育作为启蒙教育和基础教育,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传承祖国文化、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中规定,"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坚持“文道统一”,决定了语文教学在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可以充分挖掘其思想教育因素,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从而使“文”与“道”达到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安文军 《成才之路》2011,(17):35-35
何谓语文,是"文道统一",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所谓"文",主要指的是知识,是语文的形式;所谓"道",指的是思想,是语文的内容。语文课不仅要向学生展示祖国语言文字的美,还要利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利用它在无痕育人方面的优势,适时地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既能加强思想教育,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一个难点,也是多数一线语文教师的一个痛点。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1])这个定义同样适用于文言文阅读教学。从文章本身来看,任何文章都是由内容与形式两部分组成的。在古代,人们把文章所要传达的思想、情志称为"道"或"意",将用来反映或传播"道"的语言文字、修辞技巧、表现手法称为"文","文"与"道"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8.
李丽 《成才之路》2010,(15):12-13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语文学科蕴涵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例如在学习《最后一课》时,可让学生了解到主人公小弗郎士面对国家的沦陷,把自己的满腔爱国热情表现在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上。针对学生普遍重外文轻国文的现象讨论,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又该如何对待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呢?其实给学生以启示,教育学生爱国并非空洞遥远,它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这就是爱国的行动。  相似文献   

9.
郭禾 《职教论坛》2003,(20):53-53
爱国奉献是我军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军官兵必备的思想品格和道德要求。新时期更应加大爱国主义教育力度。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应渗透于各科教学中,尤其是语文教学。语文教学讲求“文道统一”,“文”是“道”的形式,“道”是“文”的内容,爱国主义教育就是“道”的重要部分。一、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武警部队建设所处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已经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多种价值观念交互并存,意识形态的斗争复杂尖锐。由此有的学员爱国主义思想淡化,抱着好奇的心…  相似文献   

10.
2019年元旦伊始,全国各地陆续奏响《我和我的祖国》,这是"快闪"活动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开端。"快闪2. 0"活动,是对原始"快闪"的承继与发展,无论在理论还是现实上,"快闪2. 0"都有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可能性、必要性与有效性。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想实现"快闪2. 0"完美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中,原则问题不能忽视,实现路径必须落到实处,才能更好地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张淑玲,王社朝爱国主义精神是随着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形成的。它体现着个人对养育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无限深厚的思想感情,它包括对祖国的壮丽河山、语言文字、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以及在同一土地同一文化氛围中共同生活、息难与共的统一民族的崇敬和...  相似文献   

12.
语文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正确、熟练地掌握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通过教学内容的教育和感染,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观点、健康的思想感情和高尚的品德。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文”与“道”的统一。所谓“文”,是指课文的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13.
王希罕 《陕西教育》2008,(10):80-80
一、重视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德育更应摆在优先的战略地位。语文学科蕴含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使之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如在学习《最后一课》时,让学生了解到主人公小弗郎士面对国家的沦陷,把自己的满腔爱国热情表现在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上。  相似文献   

14.
《别了,我爱的中国》这篇文章以准确、凝炼的词句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无限的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教材。教这篇课文时,应在课堂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又绝不能让话满堂飞,应该抓住语言文字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领会爱国主义的内涵,把爱国主义的教育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在德育工作中要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各科教学都要有计划地结合学科特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本文打算谈谈如何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教育内容的序列化 现有职业高中语文教材(1~5册)中有许多课文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笔者把有关课文按内容归纳为四种:第一类,爱我祖国壮丽河山;第二类,爱我中华民族英雄;第三类,爱我祖国灿烂文化;第四类,爱我祖国语言文字。这四种类别,在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6.
在《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提出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关于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内容,已有文章论述。①本文着重谈谈如何结合有机化学的教学,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迫切性爱国主义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民族团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列宁曾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②即对自己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种爱产生于对祖国悠久历史、壮丽河山、丰宫宝藏、灿烂文化的认识,并…  相似文献   

17.
马耀斌 《甘肃教育》2007,(12S):25-25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赋予广大语文教师的使命。列宁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表现这种浓厚感情的条件可渭得天独厚。爱国主义表现为人们对自己祖国的山河、资源、语言文字、民族文化和优良传统的热爱.表现为人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这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同时带着强烈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8.
新冠疫情给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严峻挑战,也提供了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新契机:青年学生由原来被动的受教育者,转化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和践行者,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场域正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思政教师精准掌握"新场域"是"精准识别"教育难点和重点的前提,"精准识别"教育难点是"精准供给"教育内容的关键,"精准供给"是提升爱国主义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等要求。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的载体,更是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石和关键所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其传承上却出现了重重困难,"秀才识字认半边"的现象屡见不鲜,成年人提笔忘字,青年人书写潦草,火星文、蝌蚪文更是漫延泛滥,甚至有些青年人将汉字拆分与英文组合,"汉字危机"已经越来越  相似文献   

20.
吴念斌 《考试周刊》2014,(46):18-18
我们正处在社会改革的时代,时代和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语言文字应用体现了一个人的整体素质。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有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这已成为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