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阳市是我国的竞技体育大市,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随着市场经济和篮球事业的发展,竞技体育呈现高水平化、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使沈阳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面临严峻的挑战。沈阳市体校作为直接往辽宁省体校输送优秀运动员的主要渠道之一,研究后备人才的发展现状,对于辽宁省竞技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彭宏加 《教师》2019,(5):68-6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竞技体育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且在国际赛事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这不仅是因为运动员的竞技水平高,更是因为运动员具备顽强的意志。受到举国体制和为国而战的荣誉感的影响,我国体育运动员具有非常坚定的意志,这和体校的培养是分不开的。为了更好地适应职业体育的发展,体育院校要进一步完善体校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陈宏宇 《考试周刊》2013,(40):118-118
业余体校是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标就是挖掘和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所以除必要的文化学习外,体育训练是学生的主要功课。但是,县级业余体校作为我国多级训练网络中最基层的组织单位,塔基过于粗大、成材率偏低是不争的事实,许多学生在体校毕业后都进入普通高中学习。面对现状,许多学校提出了"读训并重"的教育方针,一方面重视学生训练成绩的提高,另一方面加大对学生的文化教育力度。然而,对体校学生成长的全面关怀中,仍有一个方面仍未得到关注,这便是体校的体育课,本文就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将关系到21 世纪我国能否实现体育强国的梦想。体教结合,学校配备专项教练,把业余体校办到普通中小学去,是我国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等形式对全省各级业余体校在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浙江省实施大中小学贯通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理念。内容主要包括建立新型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依托社会力量,加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等形式对全省各级业余体校在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浙江省实施大中小学贯通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理念。内容主要包括建立新型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依托社会力量,加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高等院校办业余体校初探杨惠颜体育的社会化是今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而高等学校是体育社会化的主力军。回顾奥林匹克的历史,现代竞技体育就发祥于英美的高等学校之中.时至今日,当前的世界体育强国如美国、苏联、德国、英国、日本等,都把高等学校作为竞...  相似文献   

8.
加强"三集中"模式体校的德育工作,关系到我国竞技体育人才"举国体制"培养模式的发展。通过体校德育队伍建设;拓宽学校德育工作途径;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等,从而增强体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培养全面发展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9.
<正>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体教融合教育理念,旨在全面提高培养人才质量。多年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竞技体校(以下简称体校)对青少年体校生运动员(以下简称体校生)人文素养的培养。2020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体教融合是体育强国建设在青少年体育发展方面的重大诉求,是新时代背景下以体校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推动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优秀运动员退役安排难,进大学读书完成学业难,工作适应岗位要求难.主要原因是专业运动员文化素质差.造成文化素质差的主要原因是从小进入"三集中"体校,以训练为主,文化学习被淡化,以至大部分未达到国民义务教育要求的初中水平.文章主要简述"三集中"、业余体校、传统项目学校三种不同类型训练模式的优缺点,提出逐渐弱化"三集中"体校,办好业余体校,大力发展体育传统校,培养能文能武的青少年运动员,保证我国竞技体育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科学研究方法,论证在市场经济下,以培养和输送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为己任的体校,其思想政治课在运动员学生的爱国主义理想教育和顽强拼搏意志培养方面,乃至在社会转型时期体校生存困境的化解方面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们各级各类体育运动学校输送到高水平运动队的队员,有一大批不能走进奥运会,他们退役后的生存就业问题非常严峻。从体育运动学校毕业直接走向社会的学生,学历和文化素质都比较低,也很难就业,甚至受到社会的歧视。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愿上体校的学生越来越少,体校招生越来越困难,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严重匮乏,前途令人担忧。出现这样的问题,是我们的体育观、人才观、发展观出了偏差和失误。体育运动学校如何科学发展,培养什么样的体育人才,如何继续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问题已经很严重的摆在了每一个体育工作者面前。  相似文献   

13.
茅善琴  戴兵  朱玉霞 《考试周刊》2009,(44):130-130
1.引言 我国竞技体育长期以来坚持业余体校、地方队、国家队“三级培训体制”,这样的举国体制在上个世纪末以前保证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世纪末以来.随着社会进步。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13趋激化,尤其是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问题和运动员高淘汰率所引发的就业压力问题。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体教结合”的理念。1987年,教育部和原国家体委联合下文,在高校中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开始实施“体教结合”战略,将竞技体育与学校教育相融合,通过学校教育来弥补竞技体育体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张娟 《陕西教育》2009,(10):18-19
竞技体校的学生具有高中生的一般特点,同时也具有其特殊性。竞技体育唤醒了他们的竞争意识,激发了他们的热情,使他们能够超越梦想。在竞争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体现自己的力量,特别是一些直接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如拳击、散打、跆拳道、足球、篮球等,从而渐渐增强了学生们的竞争意识。由于青年好斗、好胜的心理,而竞技体育中的身体接触或对规则的理解不准确,就有可能在平常的争论中转化为暴力行为倾向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辽宁省优秀运动队、运动学校以及少年儿童业余体校的运动员和专职教练员为调查对象,就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运动员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具有相当的优势,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教练员年龄结构合理;职称等级分布不均,可能造成因分配导致的工作积极性下降;学历结构能满足当前的本职工作,但是应向多层次、复合型教练员转变.  相似文献   

16.
业余体校时期是田径运动员发展的关键时期,适宜的有针对性的田径运动员训练计划将对田径运动成绩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力量素质,在竞技体育中,肌肉力量是决定运动成绩的体能要素之一,是正确掌握运动技术和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基础.所以力量体能显得尤为重要.掌握力量训练的方法对业体校的教练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体育运动学校的教学仍普遍以竞技运动为主,仍普遍存在着重技术、轻理论,重记忆、轻理解的现象,这些都在影响着体育专业知识的传授与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体校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和要求,体校的教  相似文献   

18.
我们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体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了测试和评价,发现体育专业的学生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躯体化症状、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症状、敌对症状、偏执症状等6方面,这与体校学生自身心理发育、学校教育及教学方法有关,同时与体校学生承担着双重任务(文化学习、体育训练),压力大,以及竞技体育这一特殊专业原因有关。根据体育专业学生的这一心理健康问题,采取适当的心理素质培养方法,对推动体育专业教学和训练,强化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合格体育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文化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他们竞技水平的提高以及退役后的二次就业。因此,分析在校青少年运动员文化课学习水平现状,并找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就成为体校文化课教学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体育运动学校是随着50年代我国体育竞技运动的发展需要而产生的,目前,全国各省市都有体育运动学校,仅江苏省就有12所同类型的体校。它的存在和发展为我国的竞技体育储备了大量的后备人才,对我国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作出了较大贡献,可以说,体育明星、体育健将,大多是从体校的摇篮里成长起来的。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机制的全面渗透,体校原有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市场的要求,近几年生源明显不足,计划内的人学率下降,劳动力和人才市场供大于求,“就业难”成为普遍现象,学校的“进口”和“出口”成为困扰体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