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高职院校中普遍会开设《大学语文》课程,但是效果不佳,因此有必要进行相关的课程改革。将《大学语文》与现代汉语、写作等课程整合,开设《文学作品欣赏》及《汉语写作》两门课程,《文学作品欣赏》通过丰富的阅读量,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与了解文化背景,《汉语写作》课程引导学生通过有目标的训练更加熟悉写作技巧。在高职院校中强化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有助于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相关工作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大专层次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为课题,记录和阐释了作者从课堂教学的“两主”互动、课堂内外的“化一为二”,“以能力考查为指归的课内外综合考核,到教材体系的调整更新,对该学科的教学模式所作的全面探索和改造。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高校,其大学语文应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根据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施教。要通过对《大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对《大学语文》给以准确地定位,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提高高职学生对语文的理解、欣赏和表达能力。需要选编适用教材,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提高审美情趣,实现育人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4.
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解决当前我国成人教育对学员人文素养培育的漠视,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全面提高学员人文素质,已成为我国当前成人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大学语文》以其富含人文资源的学科特征,应当在培养学员人文素养,提高民族人文素质的伟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财经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多元化经济体的繁荣,经济增长中的文化因素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用人单位对专业财经人才的文化素养也有了更高的诉求,这就需要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高等财经院校在教育体系上进一步加大建设入文素养课程的力度。《大学语文》课程的设置无疑是实现上述教学目标的良好平台。如何完善《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巩固教学效果成为财经院校尤其是新兴本科财经院校建构优质人文素养教育网络的重要方略。  相似文献   

6.
人文性是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特质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大学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功能.本文以张铭远、傅爱兰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为例,以其中所编选的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为分析对象,探讨大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体现及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7.
如何发挥《大学语文》课程的应有作用,让课堂成为人文素养提升的主阵地?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入手,提出大学语文的施教者需要从教材重组、课堂讨论、活动载体、网络媒体等方面,使原有“平面”的单向输出的课堂成为“立体”的多元互动的课堂,以使大学语文真正回归传统,回归生活,回归课堂,在潜移默化中发挥大学语文提升人的人文素养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大学阶段的语文教育,服务于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祖国的文化国粹,从而传承国粹文化。笔者认为《大学语文》课程在工具性的基础上应该更加注重人文性与审美性的教育。本文根据笔者的《大学语文》教学实践对其教学性质进行简单的理解与分析,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引起各位同仁对大学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审美性"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大多数理工院校已将《大学语文》列为公共必修课。如何把握《大学语文》教学,文章认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重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是人文素质培养的立足点,要构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人文素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柳州师专学报》2017,(5):12-15
大学语文常被人理解为"高四"语文。学术界针对大学语文被边缘化的问题,一直希望从改革大学语文教学的方式上寻求突破。可从定位、教材、方法、考核等五个角度叙述大学语文的改革之道。顺应互联网时代的特征,立足"通识教育"的大环境,明确大学语文课是培养大学生人文性这一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大学语文>的课程特点,以教材设计为总体框架,以探索学员"读"、"写"教学模式为基础,归纳出<大学语文>所培养的应用性人才的特点,建构了<大学语文>"读+写"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同时,借鉴北师大网院比较优秀的网络传输系统平台的成功经验,就该模式的应用和实践作了积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探索适应高职教育特色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透过中西文化融合现象,呼唤中国人文教育的迫切性;并从自身教学实践。探索适合高职高专特色的大学语文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律琳 《华章》2012,(24)
目前大学语文教学方法仍存在诸多问题,最关键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更新.通过教学方法的更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知识传授的同时,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人文素养是文科高职生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因此,构建文科高职大学语文课程要实现对"人"的关注,课程目标要实现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的同步培养,课程内容要追求经典、高雅和具有理想的文字作品。在构建文科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实践中,应凝练课程教育理念,丰富学生职业化的文化内涵;精选经典教学内容,契合时代形成共鸣;教师主导,深度挖掘文学作品的内涵;以学生为主题,创新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现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该课程作为高校重要的基础课程,在高校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当代大学生,无论任何专业,都要具备语言文学基础,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员应综合考虑各方因素,以提升《大学语文》的价值和地位,让该门课程真正起到应有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17.
文章从高等教育的目标和任务、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偏低的现状、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需要、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的培养、爱国主义教育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在高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开设《大学语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大学语文》课是高校面向文(除汉语言文学专业)、理、工、农、医、财经、政治、外语、艺术、教育等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文化素质教育课。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加强人文教育。人文教育不只是语文教育,而语文教育占有特殊甚至核心的位置,因为语文的文学性对青少年更富有感染力,大学语文教育落实到人文教育上,能给人建立一种精神底子,能赋予学生的生命以一种亮色。  相似文献   

19.
黄伟 《惠州学院学报》1999,19(3):101-104
本文是笔者教学实践的总结,分三个部分,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分别对《大学语文》的课程功能、教学方法、考试形式进行了探讨。(一)《大学语文》有两个功能,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突出其文化的承载与传播功能;(二)宏观把握,专题讲解是实现《大学语文》文化承载与传播功能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三)考试也应体现其文化的承载与传播功能。本文的结论是:突出《大学语文》的文化承我与传播功能是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大学语文的任务即在于提高大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教学中注重挖掘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