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生互动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课堂是发生师生互动的主要场所,教学过程中教师与不同学生群体互动的频率是不同的,总的来说,“尽责型”的学生互动频率较高。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表扬或批评一般是指向个体的,也有些情况下针对学生群体,即工作性质一般为合作性时。教师时时都在实施课堂控制,但教师的批评往往蕴涵着一定的前提假设。学生为了免遭教师的惩罚,可能会采取各种方式掩饰自己的违纪行为。  相似文献   

2.
周彬 《辽宁教育》2012,(20):78-79
笔者认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有着如下六大发展趋势。一、让学生参与课堂现实中,往往是课堂教学设计越复杂,老师对教学内容处理越精妙,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就越少,参与的程度就越低。要让学生参与课堂,就得让教师让出课堂。虽然要教师让出课堂,但教师仍然是课堂的组织者。所以,学生参与课堂最大的阻力,并不在于学生是否愿意参与,而是教师如  相似文献   

3.
朱美娟 《文教资料》2011,(26):142-143
教育中的批评和惩罚很有必要性,要掌握分寸,讲求艺术,让学生主动承认错误,心甘情愿地接受惩罚。对于惩罚的问题还要多多进行探讨,教师应问一问:今天,会批评学生吗?本文就如何对学生进行批评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来完成。师生配合越默契课堂效果会越好,尽管现代教学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但教师依然处于课堂主导位置,教师的能力和课堂教学情绪会对课堂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尤其是教师的不良情绪带进课堂会立即转嫁给学生,影响学生听课情绪,进而  相似文献   

5.
在一些老师极力推崇赏识教育的时候,不应忘记,教育中的惩罚也是不可或缺的。我很欣赏这样一种观点: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我们有时看到教育中这样一种现象:老师对犯错误的学生不敢批评,批评轻了学生视若耳旁风,批评重了学生会“上告”。甚至个别老师被学生从课堂中“哄”跑,丧尽师道尊严。在社会生活中,谁违背了国家的法律,谁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既然惩罚不能从我们国家中消失,那么学校教育中就不能没有惩罚。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讲过:“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学生形成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培养学生抵抗诱惑和战胜…  相似文献   

6.
课堂上,老师有时难免要批评学生,这是因为个别同学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或交头接耳讲“悄悄话”或你扣我敲做小动作,或精神外用看杂书,或萎靡不振打瞌睡。对他们及时给予批评是完全必要的。但采取何种批评方式效果更好,很值得斟酌研究。教师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暂停讲课,点名道姓或者较含蓄地以“有的同学”、“某些”、“少数”等提醒告诫,要求改正。我们以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做法不足取。原因有三:一、它中断了教学进程,占用了学生宝贵的45分钟,有损于课堂教学气氛,教学内容的逻辑性、连贯性越强的课,受到的损害就越大。二、  相似文献   

7.
王新梅 《河南教育》2005,(11):42-43
有人认为教师无权惩罚学生。尤其是在推行赏识教育的今天,我们应当充分肯定学生、赏识学生,这样才能激励他们进步。所以不能批评学生,更不能惩罚学生,因为批评和惩罚会对他们的心灵造成伤害。而有人提出,我们每个人走上社会后都会因为做错事而受到相应的批评和惩罚,为什么学生在学校就不能受到批评和惩罚呢?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教师能不能惩罚学生?如果能,应该注重什么问题?如果不能,怎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请您对此发表高见。  相似文献   

8.
课堂上,学生是可爱的,但也有捣蛋、顽皮的地方,教师是宽容的,但也难免会实施批评手段.那么,利用何种批评方式才让效果更佳呢?常见的就是直指其名、直责其事,以阻止其不良行为,但这类批评很难做到恰如其分,弄不好,会使学生产生心理逆反,甚至会出现当面顶撞的局面.因而,还需更多地采取较为委婉的批评方式即间接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9.
一、情感教育的歧化现象及其分析 1.简单化 一部分教师认为情感教育,无非是讲课要有表情,待学生要慈爱而已,把情感教育简单化。在课堂上对学生都是正面的表扬,认为批评和惩罚会引发学生的不满情绪,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乃至伤害他们的自尊。也有的教师认为情感教育就是课外多“关爱”学生,课外多和他们进行情感交流,但课堂上仍然是认知教学、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10.
<正>教师在学生教育中,惩罚是必须的,但惩罚批评也要传递正能量,采取能为学生接受的范式。忠言未必逆耳,惩罚最忌心灵的戳伤。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氛围和情绪状况采取不同的方式。个人以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相似文献   

11.
宋炎玲 《河南教育》2005,(11):42-42
教师能不能惩罚学生? 有人认为教师无权惩罚学生。尤其是在推行赏识教育的今天,我们应当充分肯定学生、赏识学生,这样才能激励他们进步。所以不能批评芎粤生。更不能惩罚学生,因为批评和惩罚会对他们的心灵造成伤害。而有人提出,我们每个人走上社会后都会因为做错事而受到相应的批评和惩罚,为什么学生在学校就不能受到批评和惩罚呢?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教师能不能惩罚学生?如果能,应该注重什么问题?如果不能,怎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请您对此发表高见。  相似文献   

12.
工作之余,时常会与同行谈起对学生的惩罚教育。有些同行非常注重教道尊严,信奉对学生的惩罚,课内课外认认真真,十分严肃,只要有学生捣乱,就会不客气地进行严肃批评甚至大发雷霆进行责骂,导致学生对他“敬”而远之。有些同行则不敢批评学生,更不敢“惩罚”,甚至“谈罚色变”,因此,宁肯让学生“违规”,  相似文献   

13.
课堂上,学生是可爱的,但也有捣蛋、顽皮的地方,教师是宽容的,但也难免会实施批评手段。那么,利用何种批评方式才让效果更佳呢?常见的就是直指其名、直责其事,以阻止其不良行为,但这类批评很难做到恰如其分,弄不好,会使学生产生心理逆反,甚至会出现当面顶撞的局面。因而,还需更多地采取较为委婉的批评方式即间接批评方式。笔者在教学中曾采用过以下几种做法。一、对比式批评即在教师发现学生的不良表现后,通过鲜明的事例适时恰当地施以对比批评,打破其不正心理,阻止其不良行为,从而增强课堂意识。使用这种批评除可用名人事迹外,还可用同学中…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有了对学习的热烈情感,就会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顽强地克服各种困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下,不少教师视传道授业为自己的天职,忽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对学生成绩不佳只采取强化训练或批评惩罚的手段。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适当的激情,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做自己情感  相似文献   

15.
批评的技巧     
批评,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必要手段。因为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判断是非的能力差,认识模糊。这就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就必然会用到批评。批评,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有的教师把批评作为对犯错误学生惩罚的措施,大有把批评的对象“批倒批臭”之势。这  相似文献   

16.
孩子犯了错误,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惩罚;学生犯了错误,教师的第一反应就是批评。但是,惩罚也好,批评也罢,如果策略运用不当,往往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打击和伤害。这就要求我们当家长、做教师的懂得一些惩罚与批评的技巧。惩罚与批评是有分寸的,就像世上最美的东西一样都有黄金比例,如果正确掌握惩罚与批评的艺术,不但可以让孩子明白深刻的道理,还能让孩子更加了解和尊重家长与教师的苦心。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在教育孩子时,批评比表扬还要高深,因为批评一定要讲究方法,这是一门艺术,你用得好,它比表扬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惩罚不是万能的,但完整的教育不能没有惩罚,我们不能只采取正向教育方式,必要的批评教育等惩罚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惩罚是一种负"强化",能使受惩罚者从中吸取教训,改过迁善.  相似文献   

18.
<正>教育学生应该表扬、批评、留白、护“短”多途并用。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教育部2009年8月12日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十六条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但今天看来,批评、惩罚学生带有一定的风险性,稍有不慎,家长又是投诉又是举报,甚至“动粗”,于是教师被停职者有之,  相似文献   

19.
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课堂教学悄然地发生了变化。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然而,在一些课堂上,我们却看到这样的情况:学生不是以诚恳的态度向教师请教,而是教师求着学生好好学习。教师要是批评学生,学生就敢顶撞教师。学生“刁难”教师的现象常有发生,让教师当众出丑、难堪、下不了台。如果施以惩罚,则违背教育规律,属体罚;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则对自己的事业不负责任。  相似文献   

20.
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批评更应讲究艺术,因为教师的批评方式如果不当,不但不能使学生改正错误,反而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损害师生之间的良好情感,还会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教师只有巧妙地运用批评,才能够打开学生紧闭的心扉,使之翻然悔悟,改正错误,进而提高课堂效益。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实施有效的批评呢?一、用表情来暗示批评学生时不用言语,用表情把要批评的话“表达”出来,或一个微笑、一个眼神,或一次锁眉、一个手势,使学生从表情中悟出老师对他们的批评和要求。如,当学生做小动作或胡抹乱画的时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