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通过语言反映着客观世界。同时,语言也是人们认知的反应。对同一客体的描述因话语者不同,其语义或语言形式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完全相同的客观事实可以出现多种不同的概念表述,传递出不同的语义,这是人们主体意识性导致的动态的概念化结果。从语言的概念化与动态性角度出发,探寻日语语义的理解机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语境及表达的需要,日语自动词句有时可以译为汉语中的“被”字句。本文试图对日语自动词与汉语被动式的这种不对称的语言现象进行比较分析,以进一步探讨日语自动词独特的语义功能。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人类通过语音传递意义的符号体系,而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本文运用语言对比的理论与方法,对现代日语汉字与古汉语之间的语义关联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一部分日语词汇意义仍然保持着古代汉语的色彩,呈现出与中国古代汉语词汇意义相同或者接近的趋势;同时,部分日语词汇与中国汉语词汇的意义也存在着较大差异.通过对这些现象及其演变轨迹的考察,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某些语言理论,而且可以从中认识中日两国语言发展和相互影响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王莉莉 《考试周刊》2011,(80):113-114
日语中有很多语言现象都与语言使用者的主观性把握有关。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观点,探讨了日语格助词所体现出来的语义的渐进性表达与主观性把握的关系问题。贯彻认知语言学理论有利于促进对日语中格助词难点、"特例"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基础,通过参照辞典释义和归纳总结的方法,明确了「手」合成词的语义范畴并对其语义扩展机制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研究。通过分析发现,「手」合成词语义范畴中表示"与手有关的各种物品和工具"的绝大部分词汇是在具备了"空间相似性"、"形状相似性"和"功能相似性"的基础上通过隐喻机制扩展而来。多义现象是通过人类认知手段由一个词的原型义项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延伸的模式是"辐射式"与"连锁式"并存的"仙人掌式"结构。  相似文献   

6.
赵薇 《继续教育研究》2002,(6):70-70,91
日本语由于与汉语有着千百年的交流历史 ,受汉语的影响极深 ,因而日语与汉语两种语言之间就存在着许多共通的地方 ,特别是汉字、词汇的使用相似之处极多。这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 ,既会因容易掌握大量词汇而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使学习者想当然的“望文生义”、“望文生音” ,造成许多误用。尤其是成年人接受再教育的学生或日本语学校的学生 ,由于他们的学习目的各种各样 ,学习目标有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多数学习者对日语的起源、结构研究得不够 ,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其实 ,日语和汉语是属于不同的语言系统 ,在音韵…  相似文献   

7.
日语能力考于2010年进行了一次改革。新日语能力考向考生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向日语教学提出了更新的目标。笔者通过分析考试特点,提出更符合新能力考要求的日语教学来应对该考试,以及提高学生的日语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日语条件句「と」「ば」「たら」「なら」等有多种意义用法,存在从一种意义用法向其他意义用法扩张的现象。迄今为止主要从逻辑语义、功能语用和对比分析等视角探讨这个问题,对条件句的主观认知动机的考察较少。本论文从共时的视角,用(交互)主观化理论探讨日语条件句构式中的语义扩张。认为日语条件句构成“非主观性→主观性→交互主观性”的连续统,这个语义扩张现象与认知动机相关,是对客观世界进行客观识解与主观识解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根据“非宾格性假说”,不及物动词可以再细分为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许多学者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多种角度的理论探讨。本文介绍了不同学者提出的句法和语义诊断式问题。  相似文献   

10.
日语词汇的多义现象十分普遍,多义词的语义范畴中包括中心意义和其他义项。依据原型范畴理论,从认知角度对多义词词义变化作原型性解释,有利于学习者掌握日语多义词的语义扩展机制,通过促使学习者对模糊语义动词的共起关系范畴化,加深对模糊语义动词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非宾格动词理论研究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非宾格性假说”,不及物动词可以再细分为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许多学者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多种角度的理论探讨。文章以英语和汉语中的非宾格动词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语言中非宾格动词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以及不同学者提出的句法和语义诊断式问题,探讨这些诊断式是否能够较好地区分不同语言中的非宾格动词与非作格动词,并在总结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黄山学院首届日语专业学生参加日语能力一级考试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新能力测试改革,反观日语能力考试与日语教学的关系,以便实现日语专业教学的变革,并以此来推进黄山学院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不及物动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宾格动词;另一类是非作格动词。本文集中分析非宾格动词的鉴别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与其相关的句法结构和语义属性。  相似文献   

14.
宾格代词me在句中作宾语,然而me除了做宾语外,还有其它用法,本文就时me的其他用法做一个探讨.  相似文献   

15.
日语动词"つく",不仅本身有多个语义义项,当其作为复合动词的后项动词与别的动词联合使用时,也具有多义性这一特征。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运用语义扩展模式,分析"つく"的多义性,确立其原型语义与图式模式,探究复合动词的后项动词"つく"的语义扩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张娟 《考试周刊》2011,(17):102-104
反义是重要的语义关系。语言学家对反义词的研究由来已久,其研究成果对于语言教学、写作、翻译、修辞、词典编纂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あつい"的反义词为切入点,对日语相对反义词的语义特征作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李伟 《高教论坛》2011,(12):126-129
汉语动宾结构句的误译不仅有自他动词的使用问题,与汉语宾语的识别率也有很大关系,即带有哪些宾语的汉语动宾结构与日语的动宾结构相对应。汉语属于孤立语,在动宾结构上没有表示动词和宾语这一语义关系的形式标准;日语属于黏着语,动词和宾语这一语义关系用宾格助词「を」表示。通过把汉语的无形态标识与日语的有形态标识结合起来,找出汉语动宾结构与日语宾格助词「を」的对应关系,从而提高汉语动宾结构句翻译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日语中存在同一汉字有不同音读的现象,这给日语学习者在词汇习得上造成了一定的障碍。通过对单个汉字音读间的语义区别、不同音读与字频关联性的分析考察,探讨同一汉字不同音读间的语义关系。新发现14个日语常用汉字存在不同音读间语义区别明显的情况。语义丰富词汇多的汉字中容易出现不同音读,而语义单一词汇少的汉字中读音趋于统一。  相似文献   

19.
日语动词「つく」,不仅本身有多个语义义项,当其作为复合动词的后项动词与别的动词联合使用时,也具有多义性这一特征.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运用语义扩展模式,分析「~つく」的多义性,确立其原型语义与图式模式,探究复合动词的后项动词「~つく」的语义扩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杨卫娥 《文教资料》2007,4(5):182-183
我国相当数量的高等院校开设了日语专业,学生众多。社会要求日语专业学生掌握的是具有较强听说技能的实用型日语。但是由于教学方式大都难以突破一贯以来的传统模式,造成了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低下特别是听说能力更是不理想的现状。从事日语教学工作的教师做出了很大努力,希望有所突破,但要完全逾越这一道难关似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综观社会上看重考试及考试成绩的现实,我们有必要推荐注重实际运用能力又具有权威性的日语考试来促成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