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薛素云 《考试周刊》2010,(10):51-51
语文教学的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教师没有教会学生感悟文本,感悟生活,感悟美和爱,教给学生的只是自己的或别人的感悟,学生从来没有或很少有自己的感悟,即使有一点,也是教师或教参强加给他们的。“一千个读者的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学生从教师的讲解中悟出的恐怕只有一个“哈姆雷特”。对于相同的事物,每个人的思想和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无法统一。  相似文献   

2.
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然而,反思一下我们的语文教学,仍然是对知识的意义或价值理解得太狭隘,太功利了,把掌握知识,限制在单纯应试上,缺乏对知识类别、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把其内涵外延隔离开来,无视知识背后所包含的极为丰富的人的情感、意志和发现知识的热情,这是语文教学的失误,亟待矫正。  相似文献   

3.
感悟足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活动,简单的说感悟就是感知与领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又是一种语言综合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来说,小学生正处于对语言的学习阶段,语文的正确教学就更加显得重要。针对如何让小学生在语文的阅读中感受到美进行了分析,分别从文字、诵读以及情感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描述。  相似文献   

5.
所谓“感悟”,是指人们在接触外部事物后有所发现、有所感触而领悟一些道理或思想感情。阅读中的“感悟”是学生凭借对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是意会。因而感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就能获得的,只有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才能实现。教师如果摘繁琐分析,硬性灌输给学生一些自己或教参上的理解,一堂课下来,学生记住的只是有关课文的干巴巴的骨架,文章的形象、情感、意境都不见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汉语言自身的“偏重文理,略于形式”的特点,重视对学生进行感悟体验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张玮 《甘肃教育》2009,(18):44-44
一篇好的文章,不只是字、词、句的简单排列,而是作者生命意识的真挚流露。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感悟生命,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感悟生命.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呢?  相似文献   

7.
感悟是学生接受外界信息的一个主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大力提倡感悟,进行感悟教学,才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理解和认识感悟,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关键。而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感悟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因此,我们必须创造条件,用合适的方式,努力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感悟,真正使学生感有所得,悟有所进。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以下简称《语课标》)在“课程目标”中反复强调阅读教学要重视情感体验,重视对作品的感悟和品味。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评价建议”中又进一步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这些表述,集中…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在理念上有较大的变化。单从数量上来讲,九年累计阅读量应达400万字以上.并提倡读整本书,这就意味着学生仅仅读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把学生的视野引向课外、引向名著。扩大阅读而。让学生在广泛阅读中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达到培养语文能力的目的。在近年来的课改实践中,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笔者有以下两点尝试: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只有把阅读做到实处,学生才能有真收获。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必须把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当作一种责任和使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成长。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各个学年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重陶。"朗读是一项技能技巧,其习得、掌握和运用不可能一慨而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通过强化读的环节,熟中生巧。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材的文本如同姹紫嫣红的园圃,学生阅读感悟文本的过程是他们生命之花在课堂中绽放的过程。让生命花朵在阅读感悟中绽放,需要学生在具体的阅读感悟中深读教材、自悟教材,并进行延伸阅读,需要教师做出比较丰富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自主性阅读不仅重视阅读过程的理性认识,如方法的掌握、认识能力的提高等,更重视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的把握,注重感性认识,即诵读感悟.文科教育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更应当是生命的对话,"是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  相似文献   

14.
15.
刘淑梅 《考试周刊》2013,(47):49-50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记叙文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作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传授阅读记叙文的方法,授人以"渔",强化阅读效果,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学生对文章有透彻的感悟才能悟其义,悟其情。叶圣陶提出语文教学应“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们现成教科书所收录的佳作为我们训练和培养学生感悟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认为不必去刻意地寻找阅读的对象,我们的身边就有课本、读本和工具书,这些是我们本身就有的资源。我们只有先利用好了手头的资源,而后才能带动学生完成定量的阅读。当然,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还需要做好一些必要的工作,如边读边写,边读边思,这样才能把阅读到的精华化为内在的精髓。  相似文献   

18.
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本文对语文教学生活化、阅读感悟深刻化的相关思考是极具启示的。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学生最普通最重要的学习行为,是学生吸收文化财富、获得知识、认识生活、提高智能的基本途径之一。让学生从根本上把握事理、感知形象、理解情感并达到应有的境界,而不仅仅是字面上那点意思,这就需要不断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感悟能力。所谓“感悟”就是面对阅读材料这一客观事物反映到大脑中,经过自己的思维而领悟出道理、悟出情感、会意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的过  相似文献   

20.
王晓兰 《甘肃教育》2006,(8A):27-27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最基本、最核心的原则之一,阅读教学的所有任务都必须通过读来完成。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就是要将科学、高效的读书指导贯穿于教学始终,使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乐于读书、勤于读书,最终学会读书。因此,就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自我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