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的想象是人类艺术创造与科学发展的思维宝库,小学音乐教育是整个音乐教育的基础阶段。作为从事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师,在音乐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应通过各种创编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认识活动经常性接受挑战,思维不断被激活,在学习中不断产生新的灵感,新的想象和新的创意,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有效地开展创编节奏、创编歌谱、创编歌词、创编表演、创编画面、创编故事这些环节,借此可以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激发学生音乐的创新欲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夏玲玲 《学子》2014,(11):80-80
幼儿园艺术教育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在幼儿教育中,音乐教育是塑造幼儿心灵,拓展幼儿思维,发展他们智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而绘本则是儿童艺术培养的重要媒介,它以其独特的艺术气质,极具视觉冲击的故事画面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与创造力,赢得了幼儿和老师们的青睐。因而在音乐教育中创设相关的音乐情境,将音乐教育与绘本故事结合起来,运用绘本激发幼儿的情感开展音乐活动,能有效提高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的创造性价值在于:"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这才是音乐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4.
于影 《黑河教育》2014,(1):74-74
正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审美教育。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可以使学生真正地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使他们能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充分地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利用多媒体改革教学模式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影响年轻人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据着重要位置,音乐是思维的源  相似文献   

5.
<正>小学生天生就具有音乐创造的潜能。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利用音乐学科的特点与优势,最大限度地激活或唤醒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极富情趣地投入到美丽动人的音符世界中,创造性地感知、体验、感受、想象和表现。充分激发儿童的音乐创造潜能,能够锻炼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陶冶情感,激发创造性,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一、设一设情境,诱发学生创造想象想象是创造性的重要形式之一。音乐学科具有抽象性。  相似文献   

6.
陈东飞 《考试周刊》2023,(39):151-156
培养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也是教师的使命。在音乐教育中,重要的并非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激发每个学生内在的音乐潜力,引导他们充分体验、探索和创造音乐,真正融入艺术的世界。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并注重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他们走进音乐中去寻找、探索和创造。这样,学生就能够在美妙的音乐中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审美力和创造能力,从而为其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仅仅是一种手段,进行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才是音乐教育的目的。音乐教育能够帮助人的感官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能够提高人判断音乐艺术态度、情感以及审美方面的能力;提高音乐表达和音乐交流方面的能力;提高人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8.
周友爱 《甘肃教育》2014,(18):71-71
正一位瑞士心理学家曾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音乐教育在人的发展和个性特征形成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最大优势就是开发人的创造能力,这也是对音乐教育本身最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是音乐教学中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改变音乐教育观念,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的洗礼,国外先进教学法在  相似文献   

9.
音乐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音乐课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音乐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引导学生参与到乐器的制作过程和音乐的编创过程,打开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潜能,实现音乐教育的创造发展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春丽 《考试周刊》2011,(53):66-67
小学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基础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活创造的欲望,开拓思维的时空,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以充分、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今日教育》2008,(4):48
我们将四川民族音乐融入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在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幼儿对艺术敏锐的感知力,激发他们创造和想象的热情,但最重要的是调动幼儿的兴趣。激发参与,在活动中获得快乐体验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
幼儿音乐教育是在教授幼儿音乐的过程中进行的教育工作。婴幼儿音乐教育是人一生中最早的音乐教育。陈鹤琴先生很早就发现音乐教育、音乐活动对儿童的重要性,他说:“幼儿园应该有音乐的环境,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欣赏能力和音乐技能。需引导儿童在艺术的环境中,有兴趣地与环境发生互动,充分激发其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更好的培养和提高儿童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体验和表现能力。”幼儿都喜欢美好的事物,几乎都热爱音乐,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注重创设良好的音乐情境,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幼儿每天都接触音乐,生活在充满音乐的环境中,其音乐潜能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创新思维模式统领下,学校音乐教育创新思维模式得到初步创建,但在实施中却出现反差。其内部原因是教育者在音乐教育"范式的革命"面前墨守成规,外部原因是"应试教育"困扰。音乐教育者应加强音乐教育理论学习,付诸音乐教育实践创新;加强师德修养;制订音乐教师教育生涯规划;以音乐"三度创造"为主线,倡导音乐变构学习,开展音乐生成性教学。  相似文献   

14.
放飞学生的想象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是通过人的思维活动创造出来的。音乐教育中的旋律、节拍节奏、调式调性、和声等音乐语言对丰富学生想象,发展形象思维,激活灵感,促进创新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在音乐教学中,我们有时强调答案的标准与统一,学生那轻灵善飞的想象翅膀,在陈旧教育观念绳索的捆束下,失去了翱翔的自由。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有人听后说是  相似文献   

15.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音乐教育应走出偏离审美中心,片面强调对音乐知识、技能技巧学习的误区,重视学生参与情感体验的过程。只有通过这一过程,音乐教学的审美特性才能得以显现和落实;而要实施并优化这一过程,必须抓好"以适宜的情境激发参与热情"、"在丰富的想象中体验情与美"、"在感悟创造中提升审美能力"这三个融合统一的环节。  相似文献   

16.
有人曾经作出这样的描绘——音乐既是人类世界上最美妙最有魅力的语言,也是一种积聚灵感、激发情感和激活想象的优雅艺术。在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里,许许多多的音乐作品汇聚和体现着人们的喜怒哀乐,而优美的音乐旋律不仅可以让欣赏者感受其间的诗情画意,还能在其乐融融之中激越人的感情元素,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升人的品质素养。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笔者认为:在学校教育中,新课程理念对音乐教育进行了正确的思考和重新定位,突出强调当前音乐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在激发音乐学习情感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是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要想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真正地发挥主体作用,使他们在有限的课堂音乐天地里,充分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从而获得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就需要我们音乐教师借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构建丰富多彩的音符课堂,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18.
音乐艺术的发展和促进可以全面激发人的创造能力。通过对我国当前音乐教育模式的分析,提出了在中学音乐审美教育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9.
音乐以其声音铸造语言,音乐的想象是人类艺术创造和科学发展的思维宝库。作为从事音乐教育的专业教师,在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应运用音乐教学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笔者就此谈些自己的认识。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教学是实现音乐教育目标的主渠道。它不仅能有效地实施审美教育,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有选择、有重点地使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富于艺术性和创造性,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填词…  相似文献   

20.
稿源采珠     
上海孙秀玲谈 从音乐教师的角度讲,我们在充分认清音乐教育的重要地位之后要认真剖析自己。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我们决不是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他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