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保障新型农村、城镇以及中小城市的统筹协调,进而实现生态化、集约化的城乡和谐发展模式。本文对基于生态问题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策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推进农村城镇化,离不开文化的有力支撑。大力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开创农村公共文化发展新局面、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内在质量和水平的必然要求和保障。济南市历城区在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推动创新农村公共文化发展方面成绩斐然。为此作了专题调研,借鉴历城区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对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集宁师专学报》2020,(5):27-31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新型生态城镇化建设,是我国新时期的重要城镇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推动内蒙古自治区持续健康的绿色经济增长与新型生态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新型生态城镇化建设,是内蒙古新时期转型发展阶段的必然路径,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协同互动机制,针对性提出内蒙古转型发展阶段新型生态城镇化建设路径,明确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体系,加快形成生态文明思想理论深度融合新型生态城镇化过程的长效机制,以期为内蒙古新型生态城镇化建设研究和相关协调发展理论政策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杨婧 《考试周刊》2010,(30):45-45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某一地区竞争力的需要,大力发展城市文化生态建设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文化软实力和文化生态建设时相互影响和促进的关系。本文以衡水市为例,从文化生态建设的必要性入手进行分析,提出了合理的建设措施,旨在推动城市的发展,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5.
水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淮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文章利用2006—2020年淮河生态经济带2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对其新型城镇化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结合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两系统间的互动发展效应。研究发现:淮河生态经济带新型城镇化与水生态文明建设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现稳健上升态势,其中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异质性更明显;两个系统之间互有正向影响且均存在短期惯性特征,其中新型城镇化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贡献程度更大。据此提出,淮河生态经济带要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联性,加强地区间经济互联互通和水生态文明协同建设,积极培育区域发展新动能新业态,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分类建设新型城镇化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城镇化和村落文化、乡村文化为关键词在CNKI、Emerald、ASC/BSC、Springer、中国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中外数据库资源进行检索,国内外关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村落文化产业化的研究主要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村落文化的内涵及分类;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村落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村落文化产业化;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村落文化产业化典型案例等。未来研究趋势应该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村落文化产业化评估和中国特色村落文化产业化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市民文化是指引城镇长远走向的灵魂,是城市文化的基点。城镇化进程中市民构成成分复杂化使得市民学历水平不高,城市公民素质不高,而市民文化现状也不如人意:公共文化娱乐场所利用率不高;市民对市民文化认识非常淡漠;市民文化活动缺乏常态化;市民业余生活比较单调。针对此现状提出相应对策:积极培育市民文化,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市民的市民文化理念;从小抓起,加强公民素质教育,要通过建设学习型城市、利用衡水的教育资源办好市民学校、建设企业文化等方法,切实提高市民素质。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作为国家重要的农业大省,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农村人口转移的特征突出,呈现出规模递增、结构平稳、就业能力强、兼业现象明显等特征,同时由于历史与现实问题的存在,使得农村人口转移中存在城镇吸纳能力不强、保障水平低、转移的推力不够等问题。为此,结合农业地区城镇化建设与农村人口转移的实际情况,提出城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完善城镇建设体系、强化产业支撑、创新促进机制、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等举措,以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战略高度,并将它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五位一体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同时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推进城镇化为重点。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选择,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需要产业、生态环境、人的城镇化和建设组织主体的支撑,在当前农业综合生产成本上升、农业资源要素流失加快、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态势下,生态农产品城乡合作对接,即农户生态种(养)合作社+市民消费合作社的方式,有助于为新型城镇化提供绿色农业产业支撑,以生态农产品产销的良性循环助力新型城镇化的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提升城乡居民幸福生活指数,实现人的城镇化,并且可以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组织载体。  相似文献   

11.
在城镇化进程中利益主体的生态环境治理的博弈过程中,作为"委托人"的中央政府既要立足城镇建设规模,更要关注城镇发展的总体质量;作为代理人的地方政府,推进城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犹如鱼和熊掌,难以兼得,面对发展经济和财政缺口的压力,地方政府趋向于利用不对称信息做出对社会不利的行动选择,道德风险就此产生。本文对城镇化进程中生态治理下的地方政府道德风险问题构建了博弈论数学模型,并对其选择行为进行分析,结论是要想解决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生态共治下的地方政府道德风险问题,关键取决于博弈均衡的激励相容条件,并据此得出设计制度体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当前的城镇化进程中,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不断恶化等生态问题频现.未来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应明确生态伦理的价值原则,并从政府、企业、个体三个层面构建生态伦理价值实践体系的系统框架,借鉴生态伦理思想的观点指导新型城镇化建设实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原经济区战略重点是以新型城镇化为切入点,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固始县从一个没有任何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的边缘化城市和国家级贫困县,一跃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瞩目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其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理应基于生态文化理念。通过衡水市区生态建设现状调研,提出有作为的发展对策:环保监测两大污染;规划、城建管理及地方政府履行职责到位;地方居民增强自身的生态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5.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生态文明建设被放在突出位置,进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城镇化影响中国发展前景,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摆脱以往城镇化造成的土地浪费、缺乏规划、城乡隔阂、资源环境破坏,使两者和谐统一。通过生态美好乡村在内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利用阜阳特色农业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引导产业与城镇化一体布局,从粮食主产区变为江淮大厨房,为社会提供安全、高品质的食品,完成农业大市到农业强市的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16.
鲍荣 《海外英语》2022,(6):182-183+193
近些年,衡水市一直在积极致力于“文化城市”的建设与打造工作,充分整合衡水市的城市资源,全力塑造衡水市城市形象,提高衡水市的知名度。在此过程中,高校英语教学工作受到了衡水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英语作为对外交流所用语言,在衡水市文化城市建设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就高校英语在衡水市“文化城市”建设中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科学的生态观,它引领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新型城镇化建设不能忽略人、自然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实践证明,缺少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引的中国城镇化建设存在一些弊端,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则是有益的。由此更进一步总结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给人们带来的三点启示:要制定科学的城镇发展规划;鼓励发展生态经济,努力建设生态城镇;以人为本,重视城镇文化建设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随着产城融合和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城市游憩系统和游憩空间的布局,城市的居住空间、工作空间、交通空间和游憩空间的界限不断被打破,呈现不同程度的融合,形成了城市新型生活休闲游憩空间。本文以临沂市为例研究了临沂市游憩商业区(RBD)、滨水游憩带、环城游憩带(ReBAM)的空间布局融合情况,重点研究了街道、广场、公园、景区景点、建筑空间、滨水河道等游憩空间的构成要素与产业体系布局、工作空间的链接,提出了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游憩空间场所精神挖掘的重要性与提升城市休闲游憩空间体验性等策略,为城市人居环境的社会、居住、人类、自然、支撑五大系统建设提供了研究基础,为更有效的游憩规划和游憩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城乡统筹是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我国解决城乡二元体制结构的重要途径。分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统筹的发展过程,总结城乡统筹面临的形势与机遇;以福建省三个不同类型的城镇总体规划为例,分析城乡统筹在城乡总体规划中的体现,从而总结出城市总体规划层面城乡统筹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挥城镇化综合效应,释放内需巨大潜力,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农村金融作为农村资金的最重要的来源,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