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语文课程标准》(下称《课标》)也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相似文献   

2.
人的发展的核心就是创新能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可见,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新世纪教育的主要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同时明确提出,现代社会除了要求公民“具备创新精神”外,还要具备“合作意识”,因为合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营造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培养学…  相似文献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古人云:春江水暖鸭先知。体验是学生增长智慧,产生灵性,激发创新意识的沃土。而语文课程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必须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求知的地位上来。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自动、自学、自得探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已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相似文献   

5.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趋向的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个性.  相似文献   

6.
正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阅读技能称作是"掌握知识的技能",认为现代人类学习知识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手段就是阅读能力,而这种能力主要依赖于语文课程中的阅读教学的训练和培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育人高度,提出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教育描绘了新的育人蓝图。依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育人导向、育人体系、育人标准、育人方式等方面创新语文课程的育人架构。  相似文献   

8.
<正>英国教育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有一句话: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这句话告诉我们: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成长是学生自己的事,无法代替。教者的责任是帮助、引导,为其发展提供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资源知识,是语文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有机构成.从事语文教学,教师必须了解并能有效使用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主要包括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优秀语文教师课例、专家文本解读、信息化语文课程资源和语文教学研究主要杂志等. 一、语文课程标准 贯彻实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简称《标准》),要特别注意以下四个要点. (一)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设计课程目标,是《标准》在课程目标设计上的创新. 1.三个维度贯穿于总目标与阶段目标中.  相似文献   

10.
《考试》2008,(9)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趋向的教育,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激发、相互驱动、辨证推进、螺旋式上升过程的教育。新编《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这里我结合语文教学谈五点培养创新意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育不仅要注重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更要注意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语文属于人文科学,是表情达意、传递思想的工具;它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本性,它总是蕴涵着一定的思想和情感,肩负着传承社会文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与改革中,以高度的创新精神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一些好做法,令人欣喜,叫人振奋。但是在听课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老师的“创新”与《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徒有形式,没有实效。以下几种现象值得引起关注与思考。一、表面自主这是某教师执教《放弃射门》导入时的一个片段:师:同学们,读完课文,你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生:福勒为什么要放弃射门?生: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生:世界级球星福勒几次放弃射门?……师:同学们在读书时…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可以让学习识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给识字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它要求教师既重视以识字技能为重点的认知目标,又要关注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语文教育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其运用语文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教育学生成为思维敏捷、心胸开阔,具有主体意识、民主思想和创新精神的人。重视人的发展.研究人的价值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心问题,也是语文教育的核心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意义。”教育的对象是人,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笔者认为,教育的理想就是培养理想化的人——人格的完美和知识、能力、素质的完美——这正是人类孜孜追求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5.
一、人文教育的思想基础有着特定内涵的人文教育是我国新课程语文学科的本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是指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它突出体现了人文对人的生命关怀和文化关怀。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使学生把握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养,培养人文精神。为了进一步明确语文课的基本特点,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分析:人文知识是通过学习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知识和由这些知识系统反映出来的精神在心理上的综合体现,是指一个人在获得人文知识过程中形成的审美观、人…  相似文献   

16.
【正】策划人语:知识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思维能力产生于实践,随实践的发展而提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课程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  相似文献   

17.
唐苑 《学语文》2006,(1):49-49
语文学科是一门极富创新内涵的学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都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注重“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要“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创新教育时代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具体到语文教学上,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合理的联想力,大胆的质疑能力和旺盛的创造力。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既要掌握广而深的学科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还要积极创造一切机会,录活自如地动用各种教学方法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施昌祥 《教师》2013,(22):39-40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明、文化、精神等的化身,是一个民族最核心的标记。重视语言的发展创新是民族教育之根本。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从课堂教学到社会生活、人文知识、自然风物都可以为语文课程资源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  相似文献   

20.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出版,语文核心素养的理念已清晰明确,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终究是隐性的,如何让隐性的素养显性化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所言:"以往的教学多在知识技能与教材上呈现,现在主要考虑基于教材的情境建构,以及如何在分析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