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案例一:感悟阿联酋人民建设绿洲的壮举1.教师:阿联酋人民是怎样改变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是如何在沙漠中建设绿洲的呢?自己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用线划出他们是怎么做的句子?2.交流出示句子。①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②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8课教材分析《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有关环境改造的课文。课题中的绿洲并不是沙漠中自然形成的地方,而是指阿联酋茫茫沙漠中有绿树、鲜花的美丽城市。阿联酋的这些城市绿洲,全是人工建造的,阿联酋人民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汗水,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追求。纵览全文,飞机上往下看来到迪拜访问在迪拜最大的中心公园漫步……循着这些词句,我们可以发现文章的写作顺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8课 教材分析 《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有关环境改造的课文。课题中的“绿洲”并不是沙漠中自然形成的地方,而是指阿联酋茫茫沙漠中有绿树、鲜花的美丽城市。阿联酋的这些城市绿洲,全是人工建造的,阿联酋人民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汗水,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追求。纵览全文,“飞机上往下看”“来到迪拜访问”“在迪拜最大的中心公园漫步”……循着这些词句,我们可以发现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在文章中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一是绿洲与沙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二是将培养孩子和“精心侍弄”花草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4.
优秀的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支点,也是完整教学的有力依据。在本课《沙漠中的绿洲》中,通过思路整理,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以带动课堂。  相似文献   

5.
正出了很大代价1.上一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阿联酋人民在白茫茫的荒凉沙漠上建造出了一片片生机盎然的绿洲。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出示: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代价什么意思?阿联酋人民为了建设绿洲,付出了哪些代价呢?【设计意图】单刀直入、直抵文本核心问题,简单、明了,将问题迅  相似文献   

6.
魏星 《江苏教育》2012,(Z3):26-27
【设计理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第一课时比第二课时更重要。初次接触文本,学生对文本有种"陌生感",充满着阅读期待。如何介入文本,试着把作者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这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往往陷入了僵化的套路。一般来说,无论哪篇课文的第一课时,都要实现三个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  相似文献   

7.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整体把握1.听写词语。第一组:盐碱地不毛之地环境恶劣第二组:精心侍弄绿树成荫鲜花遍地2.读了这两组词语,你们眼前会出现怎样的两幅画面?请用其中的几个词语描绘自己所想象的画面。3.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面,可它们偏偏又出现在同一个地方,这是什么原因呢?(板书":?")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学》2012,(5):33-34
第一组:盐碱地不毛之地环境恶劣 第二组:精心侍弄绿树成荫鲜花遍地2.读了这两组词语,你们眼前会出现怎样的两幅画面?请用其中的几个词语描绘自己所想象的画面。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目标】1.品味重点语句。2.把握作者的心理变化,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3.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困境。【教学重点】把握作者的心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 1.品味重点语句。2.把握作者的心理变化,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3.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困境。 【教学重点】把握作者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相似文献   

11.
查晓芳 《江苏教育》2012,(Z3):21-23
【设计理念】《沙漠中的绿洲》是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有关环境改造与保护的课文。作者以参观访问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为了改造生活环境,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终于建成绿洲,营造出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阅读完这篇文章你会发现阿联酋人把沙漠变成绿洲花的代价是世界少有的!人怎么创造美,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具体,那就是要花大代价,要真心地去保护,最后才能永恒地享受。  相似文献   

12.
人在困境和痛苦中,往往会想起童年,在天真无邪的童年生活中,寻找一份温暖,品味一种自由,找到一种寄托。哪怕那童年并不是那样完美。1925年年底,鲁迅回顾一年来的遭遇,深感自己“转辗而生活于风沙中”,“站在沙漠上,看看飞沙走石……被沙砾打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到一年多之后的1927年5月,鲁迅的经历可谓艰难曲折,那置身沙漠的感受更加强烈。他说:“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真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这一年多的时间,鲁迅过得确实不容易。可…  相似文献   

13.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有关环境改造与保护的课文。作者通过描写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为了改造生活环境,辛勤付出终于建成绿洲,营造出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教学目标1.会用纵横交错造句。2.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
沙漠中的旱谷旱谷是在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的干旱地带形成的干涸河道(只有下雨时才有水),平时是干涸的峡谷,下倾盆大雨时就变成了河流。在沙漠里,如果降雨量比沙地能吸收的水量还多,也会形成河道。旱谷虽然只是暂时性的河道,但由于瞬间的水流量很大,水流也会引起急剧的侵蚀、搬运、冲积等现象。但是,越往下游,河道就会越来越浅,在干燥地区甚至会很快消失。在旱谷中会留下一些食盐,这些食盐是从哪儿来的呢?其实很简单,过去曾是大海的沙漠地层中含有的大量盐分,下雨时,地层中的盐就溶解到雨水中,随着水流动,一直流到旱谷的下游。当雨水受到日晒…  相似文献   

15.
如今的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得到体现,学生的阅读感受、个性体验得到充分的表现,我们的课堂在师生民主平等的对话中进行。此时,我们的学生就似那放飞的风筝,线头在我们的手中。攥紧了,风筝断线而去;放任不管,一经风浪必然坠落。在这样的课堂上,磨砺以学生为主体、富有启发性的教学语言,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于我们追求有效的语文课堂,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镜头回放】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沙漠中的绿洲》教学片段:师出示句子:"这里绿树成阴,鲜花遍地。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学生自由朗读后。师":这里美吗?"生":美。"(学生的回答出奇的一致)师":美在哪儿呢?用一个词说说看。"  相似文献   

16.
(配合四年级下册第18课《沙漠中的绿洲》)《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有关环境改造与保护的课文。文章向我们具体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白茫茫的沙漠中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树木,营造良好生存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壮举。文章结构清晰,语言凝练,间接叙述与直接描写相结合,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正>它身处阿塔卡马沙漠,那里贫瘠干旱,是被称为世界“干极”的荒凉之地。而它绿树成荫,“不合时宜”地落进沙漠之中。它的名字叫“瓦卡奇纳”,瓦卡奇纳绿洲以天然湖水为中心,外部被连绵的沙丘团团围住,秘鲁西南部伊卡大区的人们在这里生活。从远处眺望,这里犹如海市蜃楼。  相似文献   

18.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探险单元,在这次修订中,该单元新入选的课文是《在沙漠中心》,节选自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里的小说《人类的大地》。这篇课文,与该单元的探险专题精神契合而又具有独特的风味,希望教师在教学中能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正>一篇文章被编入语文教材之后,不仅具有原生的传播信息价值,更具有新生的"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的教学价值。课后练习是编者体现文章原生价值与新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因而,在具体的教学中,一篇课文教什么乃至怎么教,很大程度上要受制于练习的编排。课后练习成了教学内容优选的首要因素。一、以"习字类"练习为本,确定识字写字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20.
《沙漠中的绿洲》第二课时的教学重在指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同时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文本,把握学情,让课堂成为儿童在场的课堂,成为充满思维张力的课堂,成为有改变的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