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锐 《林区教学》2014,(11):35-36
英国作家艾米丽·勃朗特的唯一代表作小说《呼啸山庄》,写作于19世纪,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最奇特的小说。作者在这部作品中,向读者展现了男女主人公颇为挣扎的心灵历程,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同时对于社会制度的冷酷及其扼杀纯真爱情的行为,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通过分析小说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性格,阐述在社会扭曲的情况下人性所发生的扭曲、折裂和毁灭。换言之,正是因为特殊的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了人物的特殊性格,进而导致命运的悲剧。  相似文献   

2.
张磊 《文教资料》2011,(21):21-22
英国女作家艾米丽·勃朗特的著作《呼啸山庄》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浪漫主义题材小说。她所塑造的主人公希思克利夫因其复杂的人物性格,成为世界文学史上饱受争议的人物形象之一。本文试图从希思克利夫在小说中扮演的四重不同角色,剖析其命运。  相似文献   

3.
宛子鑫 《林区教学》2014,(12):39-40
《呼啸山庄》是英国19世纪著名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在英国文学史上被称为"最奇特的小说"。小说叙述了一个爱情悲剧,把一幅当时社会生活的畸形画卷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作者详细勾勒了在扭曲的人性下种种令人恐怖的事件,爱得热烈、恨得狂暴,以及随后报复的无情。作品中想象的丰富、情感的狂飙,足以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其中男女主人公悲剧的爱情,作为永恒的话题而被学术界和广大读者所探究。基于此,在分析作者艾米莉·勃朗特的现实际遇的基础上,主要围绕男女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悲剧进行分析论述,以期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4.
《呼啸山庄》是英国19世纪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小说的主人公虽然是弃儿希斯克里夫,但是,围绕希斯克里夫的两个主要女性的爱情悲剧却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她们爱的真切,不顾一切后果;但当爱变成恨时,她们又恨得悲切,最终郁郁而终。她们为爱而生,却因爱成恨。为爱而死,正如作者艾米丽·勃朗特所说:“我爱,我恨,我受苦。”而作者艾米丽·勃朗特,作为女性作家,把自身的创作和英国当时的社会状况完美的结合到一起,谱写了一部女性的爱情悲剧。本文就《呼啸山庄》中体现的爱恨交织的女性爱情悲剧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5.
《呼啸山庄》这部19世纪英国文学代表作之一,就诞生于英国著名女作家勃朗特姐妹当中的艾米莉·勃朗特的笔下,小说讲述了男女主人公之间令人匪夷所思的爱情悲剧故事,而这个爱情悲剧故事与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性格、心理等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为了能够更好地读懂和理解《呼啸山庄》这部伟大作品,本文从心理、性格等几个方面对《呼啸山庄》中的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进行探究分析。  相似文献   

6.
芦毅 《文教资料》2010,(25):19-20
本文解读了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名作《简·爱》。此小说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女权主义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本文从"女英雄"式人物——简·爱这个形象的成长历程和她敢于与命运抗争的个性入手展示了其反抗性格萌芽、产生、发展和高潮四个阶段,以揭示主人公独特的人格魅力及其所负载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的唯一一部作品,也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小说中令人折服的不仅有男女主人公野蛮的爱与报复,还有令人称道的哥特式写作风格.本文讲研究的就是艾米莉·勃朗特如何用哥特式风格展现18世纪英国的荒原文化及希斯克里夫与凯瑟琳跌宕起伏的爱情复仇故事.  相似文献   

8.
《呼啸山庄》是英国作家艾米丽·勃朗特一生所写的唯一一部小说,小说中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那跌宕起伏的爱情悲剧无时不在撞击着人们的心灵。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争论。论文以雅克·拉康的原乐伦理学为理论依据,以僭越理论为切入点,进而探讨希斯克里夫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以来,文学评论家从社会、人性和爱情等不同的角度评价和探讨《呼啸山庄》这部小说的社会意义和艺术成就。30年代英国进步评论家福克斯称它是19世纪中后期“维多利亚时代”所产生的“三大巨著之一”。本文从其作者艾米莉·勃朗特创造的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分析入手,浅议《呼啸山庄》自传体小说的一面,从人物形象的创造探析作者的心态,及其对小说荒原世界的依恋。因为现实中的“荒原”曾赋予她生命,赋予她幻想和创作的源泉。小说中男女主人公对荒原的陶醉与幻灭,正是作者难舍的“荒原”情结的写照  相似文献   

10.
《呼啸山庄》是英国作家艾米丽·勃朗特唯一一部小说,其中男主角希斯克利夫是英国文学里颇具特点和魅力的人物。童年经历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试图剖析希斯克利夫童年生活对其后来性格扭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文自修》2011,(5):2
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Bronte)。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与同为作家的妹妹埃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勃朗特三姐妹"。女性主题与抒情笔调是她小说倒作的两大  相似文献   

12.
《呼啸山庄》是19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也是她唯一的一部小说。但是小说出版后并没有得到公正对待。直到将近半个世纪以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这部作品的内涵和本质,承认它是一部奇书,一部富有独创性和超前性的伟大作品,从而把它列为世界文学名著之列。本文通过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以及作者的艺术构思和叙事手法,向读者展示了这部小说的独创性和超前性。  相似文献   

13.
郑淑娟 《文教资料》2008,(20):23-24
<呼啸山庄>是英国十九世纪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作者以此唯一的一部小说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本文从歌特文学的角度出发,简述了歌特文学的发展与特点,结合作者的生平与时代的背景,简要分析了<呼啸山庄>中的叙事和体裁的特点,以及作者性格在其中的折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小说《呼啸山庄》是英国19世纪女作家艾米丽·勃朗特的代表作。该小说自问世以来引发了学者经久不衰的研究,被誉为世界文学中的"斯芬克斯"。希斯克利夫是艾米丽·勃朗特所创作出的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奇特的复仇者。本文解读了希斯克利夫的人生悲剧及成因:自身性格特点;社会环境及小说作者经历与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15.
小说《呼啸山庄》是英国19世纪女作家艾米丽·勃朗特的代表作。该小说自问世以来引发了学者经久不衰的研究,被誉为世界文学中的"斯芬克斯"。本文解读了作者艾米丽·勃朗特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名字象征、环境景物象征,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与意蕴,大大增强小说艺术感染力,使《呼啸山庄》在世界文坛永葆经久不灭的艺术魅力之光。  相似文献   

16.
姜艳 《考试周刊》2010,(30):34-35
《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唯一的一部小说,是英国文学的一朵奇葩。"窗"这一意象在此小说中反复出现,把男女主人公之间的那种超自然力的神秘爱情、人性扭曲和复归主题不断推向高潮,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本文从隔离之窗、自由之窗、回归之窗三方面来分析窗的意象内涵,展现了小说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揭示了小说对人性扭曲和复归的深邃主题。  相似文献   

17.
苟妍 《海外英语》2012,(13):171-172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福克纳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中的主人公艾米丽是一位悲剧式的人物,她的一生充满悲剧色彩。该文用叙事学的行动元模式分析艾米丽的爱情悲剧,从主体与客体,帮助者与反对者,发送者和接受者这六个行动元的角度对艾米丽的爱情悲剧进行诠释。得出造成艾米丽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并不是男主人公赫默对爱情的背叛,而是世俗的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18.
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丽·勃朗特发表于1847年的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个爱情和复仇的故事。呼啸山庄的主人——乡绅欧肖先生带回  相似文献   

19.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经典传世之作,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争取平等自由的女性形象,主人公简·爱对爱的追求与自我成长过程实际上就是她的超验主义思想实践的过程。文章从“超验主义”这一视角来对《简·爱》进行解读,并从作者的生活经历探索作者本人的超验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20.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经典传世之作,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争取平等自由的女性形象,主人公简·爱对爱的追求与自我成长过程实际上就是她的超验主义思想实践的过程。文章从“超验主义”这一视角来对《简·爱》进行解读,并从作者的生活经历探索作者本人的超验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