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视听结合,感知理解,提高阅读效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凭借着一篇篇课文,以理解内容为起点,向学生传授谴词造句、组句成段、连段成篇和掌握。对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如果在教学时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则可以给学生以清晰的感性认识,为理解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要注意其整体性,这个整体性的实质,就是联系性。一篇课文是由字、词、句、段构成的整体,内容上有紧密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注意从整体着眼,先引导学生了解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各个部分的内容,最后再把各部分的内容联系起来,回到整体上来,从而归纳出课文的中心,把握课文的特点。这样,就可以从联系中指导学法,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防止孤立地、片面地去讲解字、词、句、段。 一、课题与课文思想内容的联系 课题是课文的窗户。从学生阅读心理看,他们在阅读每篇课文时,总是先看课题,通过课题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曾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作过一些探索: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抓住精读这一环节,不断地有序地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并进行深化训练,确实做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精读不仅要求学生要按照课文顺序,仔细地看清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还要求学生对课文的词、句、篇进行深入的思考。对于词语,不仅要弄懂它的表面意  相似文献   

4.
语文阅读仅凭课本中的百十篇范文,仅凭教师的讲解来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课外阅读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进行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教师推荐与学生搜集相结合一篇课文的课内讲授结束,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与课文相似的名篇供学生课外阅读。另外,每周学科小组向学生推荐几篇课外名篇,由学生自己完成阅读,由各小组组长组织阅读后的讨论。这样做,一是可以让阅读内容具有真正的开放性。二是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积累的积极性,形成自…  相似文献   

5.
张继红 《考试周刊》2014,(85):33+17-33
在继承知识的各条途径中,可以说阅读是一条主要途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培养阅读能力:不断改进阅读的基本条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保证学生的自学时间,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紧扣课文培养阅读能力,抓好字、词、句、段、篇的训练;注重读的训练,抓好重点和基本功训练,不失时机地培养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小学语文教材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选读课文,三类课文对学生的要求层次不同,是教师教到学生学的过渡。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从一年级下册起,每学期教材都安排了5~8篇的选读课文,并在课题前用"▲"标明。编选选读课文的目的是在积累学生阅读量的同时,巩固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课文的延伸。对于精读课文,教师慢工出细活,品词析句,感悟朗读;对于略读课文,则快刀斩乱麻,有的放矢,上  相似文献   

7.
斯霞老师的随课文分散识字也叫随课文识字或分散识字,作为识字教学的一种流派,它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语文教学整体视野的观照下,随课文分散识字形成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主张,即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即具体的一篇篇课文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把识字和阅读结合在一起,识字在语境中进行,既利于在分散中巩固,  相似文献   

8.
识字与阅读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两大任务,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问内,既要学文,又要识字,还要写字,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而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一边学文一边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将识字任务贯穿于课文的学习中,不断提高汉字在学生头脑中出现的频率,能有效提高学生识字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张华平 《考试周刊》2012,(88):51-51
当前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涌现在教科书中的是大量字、词、句、篇等感性知识材料,学生们辛苦识记不少课文,十年寒窗苦却摆脱不了阅读上教一篇会一篇,语法上教一句会一句,但作文中屡屡出现百消不解的概念模糊、推理错误、条理混乱等问题,面对考试只感到茫然。  相似文献   

10.
书香课程     
<正>主持人语现行的语文教学,一篇课文要讲两三个课时,一学期主要围绕一本语文教材展开教学,把语文教材看作是语文课程的全部,期望通过"一篇""一本"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听教师讲课,然后解答练习题。近年来,虽然书香校园、书香班级的建设得到了关注,然而,在夯实大量阅读这一关键问题上,我们徒有认识,缺乏实招。"大量阅读"仍只是一种"活动",是语文教学的补充,是课堂之外的游击战,远没在"课程"上聚焦。昔日,斯霞老师践行"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主  相似文献   

11.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李卫东老师在执教这一课时,引导学生对文章结构进行梳理,了解各部分之间在内容和逻辑上的关系,训练了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之后,他又带着学生对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句、段质疑问难,很好地处理了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整体(篇章)与部分(词、句、段)的关系,值得一线教师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开发学生智力,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以语言为中介,在进行听、说、读、写训练中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教学中,我反复探索,总结出开发智力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语境”中开发智力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告诉我们,阅读教学必须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即语文教学要在“语境”中开发学生智力。它要求我们结合语文的语义情景解释词、句、段、篇,把语文训练和思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课文的语义情景是影响学生理解字、词、句的重要因素。所谓语义情景,就是教…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先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点,是启蒙教育的开端,也是一切认知能力的基础.传统的识字教学以识字为目的,往往是先识字,后阅读,这样人为地把识字与阅读割裂开来,造成了识字与阅读分家,既影响了识字的质量,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随课文分散识字是从文人手,在语文环境中识字,识字和学词、学句、学文相结合,建立起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建立起字与词、词与句、句与文之间的联系,符合识字与书面语文学习互相促进的规律.结合现代教育理论,以激趣减负为主渠道,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和具体的一篇篇课文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对于低年级的识字基础是十分有益的.那么“随文识字”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操作呢?  相似文献   

14.
一、斯霞老师长期使用的"分散识字法" 我国著名语文教学专家南京师范附小语文教师斯霞在教低年级儿童识字时,长期采用随课文分散识字的方法,即把生字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通过一篇篇具体的课文来感知、理解和掌握.她归纳了几种不同的字词出现的方式:按照课文内容顺次出现生字词;结合讲读时提出生字词;在理解课文内容以后再出现生字词.这就是说,分散识字注重生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地位,也充分考虑了学生是否便于学,是否学有兴趣.斯霞老师认为:"小学语文以语体文为主,采用边识字、边阅读,寓识字于阅读之中"的方法,其最大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相似文献   

15.
品词品句是小学阅读教学中感悟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品味、揣摩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理解其内涵,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品词品句,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本文仅谈一谈通过联系和比较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一、通过联系,引导学生品词品句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课文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注重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品词品句。1.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具体的语言环境品词品句。任何一篇课文都是一个活的、有机的整体,品词品句时必须摒弃那种把课文肢…  相似文献   

16.
各册语文课本的各个单元中,几乎都有一两篇是作为阅读课文编入的。这些课文,按照课本编者的意图,可以在课内用较少的课时由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也可以指定在课外阅读。这样做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教师如果指导得法,学生的阅读能力会提高得快些。这里以《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为例,谈谈我们的想法。我们分析了这篇课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便利条件:一,这课生字词不多,布置学生利用工具书,花时不多就可以掌握。二、故事性比较强,个性化语言比较突出,大多数学生通读两遍,就可以掌握并复述  相似文献   

17.
我国著名语文教学专家南京师范附小语文教师斯霞在教低年级儿童识字时,长期采用随课文分散识字的方法,即把生字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通过一篇篇具体的课文来感知、理解和掌握。她归纳了几种不同的字词出现的方式:按照课文内容顺次出现生字词;结合讲读时提出生字词;在理解课文内容以后再出现生字词。这就是说,分散识字注重生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地位,也充分考虑了学生是否便于学,是否学有兴趣。斯霞老师认为:“小学语文以语体文为主,采用边识字、边阅读,寓识字于阅读之中”的方法,其最大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相似文献   

18.
语文阅读能力是一种能力建构,靠的是大量的反复的语文阅读实践,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在感知、记忆、积累、应用四个方面下功夫,扎扎实实地指导学生识字、学词、诠句、析段、解篇,让学生在精彩纷呈的“谁持彩练当空舞”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地进行语文实践,逐步提高语文素质。为使这些落到实处,针对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应把握好阅读的层次:基础阅读——框架阅读——咀嚼阅读——延伸阅读。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存在着一种现象:学会教材中的知识被当成教学的终极目标。教材被当成一个知识标本而解剖,学生整天围着教材转,翻来覆去地咀嚼教科书中数量有限、有时并不优美、大多成人视角的课文,语文学习沦落为学习"字、词、句、段、篇"的支离破碎操练。结果是,我们的学生在漫长而宝贵的小学六年时光里,在二千多个课时里,总共读了仅两三百篇简短的课文!这样的语文学习,这样的阅读量,根本不可能丰厚学生的语文素养。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语文教育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丧失了兴趣,  相似文献   

20.
语文阅读能力是一种能力建构,靠的是大量的反复的语文阅读实践,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在感知、记忆、积累、应用四个方面下功夫,扎扎实实地指导学生识字、学词、诠句、析段、解篇,让学生在精彩纷呈的"谁持彩练当空舞"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地进行语文实践,逐步提高语文素质.为使这些落到实处,针对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应把握好阅读的层次:基础阅读--框架阅读--咀嚼阅读--延伸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