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1世纪随着西欧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复苏,城市开始复兴建立。但西欧中世纪城市兴建于教俗封建主的领地上,封建主为了自身政治、经济、军事的需要支持参与了城市的兴建活动。对城市的产生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的过程中,封建主为了自身政治、经济、军事的需要支持参与了城市的兴建活动。城市也需要封建主的政治保护和军事庇护,双方进行过合作的过程。由于封建主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城市通过自治运动获取了政治自由和政治权利。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后,城市和封建主的矛盾已经成为资本主义与封建制度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中世纪光辉的顶点,主权城市的保持(905) 在欧洲的封建主义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脱离了农业,所以从11世纪起,便形成了城市。在封建制度下,城市的中心人物是手工业者和商人。城市也收留一部分从封建主那里逃跑出来的农奴,这些农奴也从事手工业或商业。当时城市居民向封建主或农民(其中也包括农奴)进行买卖,也对封建主或农民贷放高利贷。但是,城市居民却仍受着封建主的统治。最初,封建制度下的城市是在封建主的领地上建立起来的,它是封建主的财产。例如:俄国阿列里城在12世纪时就属于四个封建主:一部分属于当地  相似文献   

4.
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乃至全世界产生了划时代的巨变,所谓的“价格革命”便是其影响之一。“价格革命”使“土地所有阶级和劳动阶级,即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资本家阶级,资产阶级则相应地上升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第166页)但是,当时的欧洲资本主义虽然有所发展,但封建经济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封建主阶级仍然是统治阶级,而且主持开辟新航路和开展殖民掠夺的主要是封建主阶级,为什么这反而会导致封建主阶级的衰落呢?本对此作一简单的分析,希望能够有助于同学们的学习,同时就教于诸位同仁。  相似文献   

5.
前工业化时期,佛兰德尔和英国城市的毛纺织业都很繁荣,都产生过资本主义萌芽,毛纺织业对双方的经济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世纪晚期,它们都遭遇了经济危机,城市经济都面临着乡村工业的冲击,但由于两者采取了不同的态度来对待城乡关系,最终使双方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香港迪斯尼因地域狭小等条件的限制令人头痛,从而引发在中国大陆兴建迪斯尼乐园的争议。若立足于迪斯尼公司的经济利益,兼顾兴建城市未来的发展,长沙成为除上海外另一个颇具文化、经济、传媒优势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在欧洲封建社会前期的土地分封制经济形态下,占有土地和农奴的封建主,一般称为领主.领主以分封的形式占有土地,可以使用,甚至也可以继承,但没有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属于国王或皇帝.领主对于农奴不仅在经济上进行剥削,政治上进行压迫,而且可以支配农奴人身,把农奴转让、买卖等.这种土地关系和阶级关系不同于欧洲封建社会后期的土地关系和阶级关系.欧洲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变为封建主的私有财产,土地占有权演变为所有权,土地领属关系变成了所有关系,领主变成了地主.农奴也获得了人身解放,解除了对领  相似文献   

8.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是国王或大封建主颁发给城市和市民的一种法律意义上的权利认可证书。它的出现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经济发展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内容主要是确认城市的自治权和其他特权,明确市民享有的各项自由、各种经济和法律上的特权等等。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特别授权”的法律,是近代资本主义宪政制度的起源和基础。它不仅促进了中世纪西欧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促进了整个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在西欧封建制度解体过程中,城市起过巨大的促进作用,而这种作用是同西欧中世纪城市本身的特点分不开的。一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是在十世纪前后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初期的城市是教俗封建主的封建领她的一部分,城市居民在经济上要向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在工业化过程中,我国兴建了一批资源型城市。这些城市的特点是以单一的采掘业为经济基础,矿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相当高的比例。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产业结构迅速调整,单一的以采掘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已不利于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外的竞争更加剧烈。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出路何在?笔者认为,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方向是建设现代化城市,要实行科教兴国战略,优化推进教育现代化。 资源型城市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实质是实现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1.
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 ,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以及城乡现代化建设。城镇建设涉及社会学的、经济学的、历史学的、民族学的、建筑学的、园艺学的等等内容 ,必须考虑城市发展趋势、如何经营城市、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道德伦理与经济利益的关系是经济伦理的核心,以往似乎存在理论偏差与实践误区,如中国传统的“义利观”是否真的“贵义贱利”?西方经济学自古典学派始是否只讲“利益”?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还是“经济发展”必“道德沦丧”?经济学研究中应否包括伦理内涵?市场经济中效益与公平的关系应当如何摆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应当如何建构?如此等等,都成为重要的课题。此项研究运用跨学科方法,力图通过资料发掘和实证考辩,梳理中国传统“义利观”以及近现代以来经济伦理观念的时代演化,考察西方经济学中经济伦理变迁的历史轨迹,对中西方经济观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就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的建构原则提出一些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3.
人才流动的日益频繁是我国市场机制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必然趋势。为了实现人才市场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和促进,我国的人才市场建设必须从“场所”走向“关系”,即由以提供平台为主的现场招聘会转向以促进企业和人才信息沟通的关系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14.
LITERATUREREVIEWANDRESEARCHBACKGROUNDTheearliestresearchoninternationalcitiesdatesbackto 1 91 5whenP .Gaidys,theforerun nerofBritishurbanandregionalplanning ,initi atedtheideaoftheinternationalcity .In 1 966,PeterHall,theBritishscholarredefinedthecon ceptofthein…  相似文献   

15.
Since the 1950s, modern international cities have sprung up around the world and have become centers of world political and economic affairs. In the 1990s, major objectives of establishing international cities were put forward by more than forty central cities such as Beijing, Shanghai, and Guangzhou. The main theme of the 21 st century development of central cities in China will be urban moderniz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topicalization.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with the intention of researching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the Changjiang River Delta (CRD) conurbation, with focus on the strategic development and positioning of Hangzhou, the central city of Zhejiang Province. Results from international urban studies in China and abroad were incorporated into this article from the theoretical viewpoints of urban science, regional economics and tourism economic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could provide som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practice. Project (99BGL 044) Supported by Soci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政治经济学课程(公共课)的教学目的在于教给学生必要的经济学基本知识。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应当进行必要的改革,要突破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的严格界限,将二者适当地结合和贯通;要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有关内容加以综合,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作为主要内容,同时吸收一些西方经济学中有益的内容;要把对当代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阐述摆在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合应用了产业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以经济圈层的视角对安徽省产业布局进行了研究,提出基于五大经济圈层发展模式的安徽省产业布局构想,认为各经济圈层应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确定各自的产业发展重点,并通过经济圈层之间的有机衔接和同外部圈层的经济合作促进产业布局的优化。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对发展观提出问题的出发,以经济学,尤其是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与"以人为本"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社会主义的关系,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学全英文课程建设是高校培养具有区域经济学专业知识与外语知识相结合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有效服务区域经济、推动区域经济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实中,区域经济学全英文教学还存在教师资源短缺、学生参与性不高、教材不能够适应当前教学需求、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以及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等方面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文章以作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对此进行探讨,并提出优化区域经济学全英文教学的相关措施及其建议。希望能够为学生更好地掌握区域经济学英文专业知识、推进区域经济学全英文教学建设与提高区域经济学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招商引资工作曾对城市经济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城市要实现内生型的增长,赢得主动,就需要更加重视培育本土企业,做大做强本土企业,使其能与招商引资项目形成良性竞争,确保城市经济的双轮驱动,共同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