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天,贝儿来到海里游泳,突然她的脚被水草缠住了,她开始有些害怕,可很快她发现在水里也照样活得好好的,就不再害怕了。贝儿慢慢地往下沉,一直沉到了海底。海底阻力好大,刚游了一会儿,贝儿就累了,靠在一块大珊瑚边舒舒服服地睡着了。一觉醒来,贝儿发现自己躺着的那块珊瑚礁张开又合拢。“真神了!”贝儿惊叹道。贝儿睁大眼睛四下张望,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里,各种漂亮的小鱼小虾在贝儿的身边游来游去,好像在欢迎贝儿的到来。贝儿慢慢地喜欢上海底了。贝儿在海底发现许多珍珠宝石,满地都是。贝儿把这些东西不停地往口袋里装,打算带回去让大伙开…  相似文献   

2.
开学才几天,讲台上就有了好几支铅笔。我问学生:“谁丢铅笔了?”没有人回答;我又问:“这支.红艳艳的,上海三星牌的,谁的?”小朋友你看我.我看你,都很迷茫;我再举起另一支:“这支,刚卷了个头,几乎还是新的,谁的?”最后,我举起另一支:“这支.还是绘图铅笔呢,是漂亮的绿色,谁的?”依旧没有回答.小朋友们都瞪着无辜的眼睛瞧着我……  相似文献   

3.
《马背上的小红军》(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中“不对,我受骗了”(陈赓语)一句是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之笔。教学时,可扣紧一个“骗”字,指导小学生深入理解、掌握教材。一、分析“骗”的原因。 1.课文写谁“骗”?谁“受骗”2.“骗”陈赓同志的小红军是个怎样的孩子(“十一、二岁”说明年龄很小;“黄黄的小脸”是说十分消瘦、面无血色;“一双大眼睛”告诉我们这是个聪明伶俐、工于心计的机灵鬼。这里的描写突出了长征途中的艰苦,同时也为下文表现小红军的心灵之美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4.
陕西丹凤县著名清代建筑群“明王宫”的主祀神祗究竟是谁?旧传为南宋末代亡国投海的小皇帝赵昺。此文比照实物,查诸史料,援引大量资料证明,明王宫的“明王”应是曾辅佐大禹治水的伯益。  相似文献   

5.
“这是谁的尾巴,谁的尾巴?”墙角边一只小蜗牛伸着脖子喊。“蜗牛老弟,别喊了。那是我的尾巴。”小蜗牛只听见声音是从阴暗的角落里传出来的,却没看到是谁在说话。“你是谁呀?”小蜗牛问。“我、我是壁虎啊。”呀,一只断了尾巴的壁虎从角落里爬了出来,“刚刚遇到一条蛇,为了保命,我不得不舍弃我的小尾巴。”  相似文献   

6.
冬天太冷了,小兔子在黑咕隆咚的迷宫洞里躲避严寒。有一天,他准备去储藏室,忽然——“哎哟!”有谁在吱吱叫,“谁撞我?”小兔子揉揉眼,只看到一团小黑影。“是谁这么大胆,闯进别人家里来了?”“什么?”小黑影生气了,“明明是我挖通的路!”“我可都住了一个冬天了。”小兔子分辩着,又问,“你是谁?”  相似文献   

7.
早一点回家     
老师说:“明天谁能回答我的第一个问题,我会允许他早一点回家.”第二天早晨,老师发现讲台桌上撒满了粉笔发.他很生气地说:“这是谁干的?”“是我!”小明说,之后他背起书包很有礼貌地对老师道一声:“再见广早一点回家@苏新民  相似文献   

8.
王秀芹 《山东教育》2005,(30):25-26
“哇——”随着哭声,我急忙跑过去.只见一个紫色怕牙印深深地印在一个孩子手臂上。我问是谁咬的.孩子用手一指:“小调皮——烁宇!”我生气地问:“烁宇.你怎么咬人?”。“谁叫他不给我玩具玩的.”烁宇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其实烁宇是一个非常有灵气又有独特个性的孩子.小脑袋里装着许多有意思的想法,但他就是以自我为中心,  相似文献   

9.
一年级的李雪,是个谁见谁爱的好学生。她学习十分刻苦努力,热爱集体,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强,尤其是她小小年纪,就特别懂得体贴别人,真是十分难得。例如,在一次“六一”儿童节庆祝大会上,校长发给每个小朋友一份美味的小食品。当时其他同学都高高兴兴地吃了起来。这时,老师发现只有李雪一个人,把食品放在桌子上……老师走过去,关切地问:  相似文献   

10.
“叮铃铃……”第二节课下课了。而下一节课又是令我十分十分讨厌的“第二课堂”。在“第二课堂”报名时.我本来想选自己最喜欢的科技课,谁知道这张报名单转到父母手里时,他们二话不说.立刻帮我报了英语班.并刷刷刷地签上大名。我一看,便不由得在心里生闷气,想到自己的英语又不是差到哪里去。何况这种英语班本来是让尖子生来扩大知识面的.我这个中等生来上课肯定感到吃力。  相似文献   

11.
1导课 “同学们看这是谁啊?” “孙悟空”,学生齐声大喊. “那同学们知道孙悟空后面的小猴子们在讨论什么吗?”  相似文献   

12.
王莉 《早期教育》2010,(2):33-33
寓言故事一:《谁动了我的奶酪》 《谁动了我的奶酪》这个寓言故事是美国著名作家斯宾塞·约翰逊写的。书中描述了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面对奶酪突然不见而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在这个故事中,“奶酪”是个比喻,它代表我们生命中最想得到的东西.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钱、爱情、幸福、健康或心灵的安宁等等。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条小小鱼.可是一沾水就糟糕。不会游泳不吐泡。只会嘀嗒嘀嗒叫。”清晨我和无数个昨天一样唱起了欢乐的歌.开始了新的一夫。大家一定猜出我是谁了吧.我是一个小闹钟。  相似文献   

14.
许多人会疑惑.明明可以毫小费力地说出自己的名字.为何还有人反复追寻:“我是谁?”  相似文献   

15.
陕西丹凤县著名清代建筑群“明王宫”的主祀神祗究竟是谁?旧传为南宋末代亡国投海的小皇帝赵禺。此文比照实物,查诸史料,援引大量资料证明,明王宫的“明王”应是曾辅佐大禹治水的伯益。  相似文献   

16.
一、导入:趣我用的是“故事导入法”:在数学王国里有一对兄弟长得非常像:123.4和12.34,它们 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学生很容易地答出:123.4是哥哥,12.34是弟弟。不仅复习了小 数大小的比较,同时通过学生回答“为什么”使学生明白:小数点位置不同,小数大小也不 同  相似文献   

17.
一次去市里听课,内容是一年级的口语交际《介绍我自己》,老师上课时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告诉小朋友们一个好消息,校电视台又要招小主持人了,想不想参选?”小朋友们小眼发光,异口同声地说:“想!”老师接着说:“要当小主持人首先得学会介绍自己.让大家对你有所了解。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当评委,看谁介绍自己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谁把自己情况介绍得清清楚楚的我们就推选谁。  相似文献   

18.
余小茅 《教师》2008,(24):124-125
对于人的认识与分析,提出“人是谁”的问题要比“人是什么”的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这对于迫切需要把握本源的人类来说是一次认识上的巨大飞跃.尤其是这将引审出另一个十分让人焦灼的问题——究竟根据什么来证明人类有资格做人?本文结合赫舍尔的经典文本《人是谁》的分析,提出了做人的若干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初二物理1-4章学完后,孙老师给同学们出一道题让同学们课后讨论解答.题目是:用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是冬天测量值小,还是夏天测量值小?刘明和张亮是同座同学,课间他们对此题进行了讨论.刘明说:“因为被测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冬天被测物体受冷收缩,因此一定是冬天测量值小.”张亮听完后则说:“你讲的不对.因为刻度尺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夏天受热膨胀,因此一定是夏天测量值小.”二人谁也说服不了谁,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无奈,便去找孙老师评判.孙老师正在批改作业,见刘明和张亮兴冲冲来找他,便丢下作业,让…  相似文献   

20.
精彩片段     
《作文大王》2010,(9):32-32
“小宝贝儿,像根棍(gun)儿,尖尖嘴(zui)儿,会吐字儿。”朋友,你一定猜出了谜底(di),对!这就是钢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