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关时间方面的知识,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之一。综观新旧教材对时间相关知识的编排,变化最大的是对时刻和经过时间的表述进行了统一。如旧教材中,钟面显示的时刻为2时30分就表述为2时30分并记作2∶30,而从1时到3时30分经过了多少时间,则表述为2小时30分。新教材中,钟面显示的时刻为2时30分和从1时到3时30分经过了多少时间都表述为2时30分。新教材就此一变,给一线的数学教师带来了困惑。下面,笔者就列举两个困惑与各位同行探讨。困惑一:从1时到3时30分经过了多少时间能否用2∶30表示?有的教师认为,既然新教材对时刻和经过时间的表述已经…  相似文献   

2.
关于认识“时、分、秒”,教材是这样表述的:“钟表上时针刚走过数几,分钟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几分。”如何让这段文字内化成学生的理性认识。通常的作法是教师出示数个钟面图形,显示不同的时间让学生辨认。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当分针位于钟面上“6”字前面时,时针靠近的刚走过的数字,学生大都能准确读出钟面上显示的时间;当分针走过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 ,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知道1时=60分 ;能够准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2 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钟面模型 ,拨钟面时刻 ,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3 通过观察、操作、自学、尝试、讨论等活动 ,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4 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多媒体显示。钟面时刻5时45分 ,天安门广场 ,升国旗仪式。师 :钟面所表示的时刻就是这一天升旗时间。每天升国旗的时间 ,就是这一天太阳从我国地平线升起的时候。2.多媒体演示。书上三幅…  相似文献   

4.
本节课教材的编排是“认识钟面--学会1时=60分--读时刻--记时刻”。我们在进行该课教学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其中两位教师改组教材的主要设计思路如下:  相似文献   

5.
1.认识钟面和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并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62~64页及练习十七第1~3题. 知识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理解1时=60分. 2.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学会认读钟面上的时刻.  相似文献   

7.
教学“用24时记时法求经过时间”的应用题时,我是这样指导学生理解“时刻”和“时间”之间的区别的。 首先,我从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导入新课:“这节课从8点20分开始到9点结束,共上了多少时间?这40分钟是怎么算出来的呢?”随之我讲了“时刻”和“时间”的概念与区别:“时刻”指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表示的那一瞬间,用单位“几时几分”表示;“时间”是两个“时刻”间所经过的那段时间,是指从什么的候起到什  相似文献   

8.
龚磐安 《湖南教育》2002,(24):47-48
教材简析 教材首先出现各种式样的钟表,包括电子钟,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上的长针与短针、钟面上的整时数。在此基础上,认识钟表面上接近整点的时刻,理解“大约几时”的含义。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观察与讨论认识整时数。大约几时,感受时针所指的表示几时,分针所指的表示又走了多少分,从而建立时间观念。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 (人教版 )第四册第 70~ 71页例 1、例 2。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操作 ,使学生认识钟面和时间单位时、分 ,知道 1小时 =60分 ,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并学会时间的两种写法。2 使学生能正确看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时、分间进率及正确认读钟面上的几时几分。教具、学具准备钟面模型、电脑、调查表等。教学过程一、创境激趣 ,揭示课题1 教师讲故事 (电脑出示故事情境 )。森林里要举行文艺晚会 ,小动物们可高兴了。小猪来到了晚会现场 ,可守门的小白兔不…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62~64页及练习十七第1~3题。知识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理解1时=60分。2.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学会认读钟面上的时刻。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自学、尝试、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自主探索的精神。情感目标: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他们科学的时间观念。教学重点:理解1时=60分,能正确读写时刻。教学难点:几时几分时刻的认读及书写。教、学具:课件,钟面若干个,时钟若干…  相似文献   

11.
吕美荣 《辽宁教育》2006,(7):100-10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183;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5页“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能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  相似文献   

12.
[教学片断](师出示如图钟面,让学生判断钟面显示的时间是几时几分)126123487591011生1:3时55分。生2:不对,应该是2时55分。师:到底是3时55分,还是2时55分?我们来讨论一下。先请认为3时55分的同学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1:我先看时针接近3,就是3时,再看分针指着11,就是55分,所以就是3时55分。生2:不对,如果是3时55分,时针应接近4,而不是3。现在钟面上时针快到3时了,所以应该是2时55分。师:两位同学都看出时针接近3,分针指向11,但到底是2时55分,还是3时55分?我们不妨来拨一拨我们的学具钟。在拨之前,老师提醒大家认真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是…  相似文献   

13.
本单元教材是在一年级初步认识整点钟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今后学习“年、月、日”等有关时间知识的基础。与原通用教材相比较,教材编排有如下特点: 1.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认识钟面先讲学生在钟面上最容易发现的12个大格,再讲每大格分5个小格,最后讲钟面上一共分了60个小格。 2.增加实践环节,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了让学生直观认识1时、1分、1秒的时间到底有多长,在学习“1分”时,让学生数自己的脉博1分跳几次;学习“1时”时,让学生用平时接触最多的上课和下课的时间来了解1时  相似文献   

14.
【片段一】"数一数"教学师1:一亿有多大呢?谁来猜一猜,如果老师照1、2、3、4、5……这种速度数下去(边数边拍节奏),从1数到1亿要用多少时间?生猜测,各种答案都有。师1:一亿到底有多大呢?那我们来数一数,体会一下从1数到1亿要多少时间?下面老师来数,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帮老师计时。多媒体大屏幕显示钟面上时间的变化,老师数数时故意表现吃力,数到100停顿。  相似文献   

15.
1教学设计 1.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课本64~65页) 1.2教学目标 具体如下:(1)认知目标进一步学习有关钟面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认识时、分。初步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的进率,能够准确读出表盘上的时刻。  相似文献   

16.
“时、分、秒”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准确掌握时间、珍惜时间的重要性,进一步培养他们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是我们的教学目的.二年级教学第五单元“小时、分、秒”教材的重点是使学生正确地说出钟面上所指示的时间;掌握时间单位和它们之间的进率,为以后学习“年、月、日”的知识打下基础.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说,时间单位比较抽象,单位间的进率又比较复杂;学生要正确地说出钟面上所指示的时间以及区分经过的时间比较困难,所以钟面上所指示的时间与区分所经过的时间就成为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中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突破这一难点.  相似文献   

17.
延展教材     
周英 《四川教育》2003,(12):41-41
教材上关于“时、分的认识”是这样编排的: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先引导学生认识整点时刻,再认识几点几分,尔后认识从几点几分到另一时刻经过了多少时间。如今,钟表已成为普通商品,学生戴表已相当普遍。因此,他们对时刻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若按教材从头教起,显然就不太妥当了。怎么办呢?我决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延展。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用多种形式介绍你对钟表的认识。于是,学生开始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收集资料、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学生的自我学习活动开始了,一只只小手举得老高。小齐…  相似文献   

18.
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知识间的本质区别与有机联系,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发展学生的数感和思维能力. 一、在概念比较中提升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 在教学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年、月、日"中发现,教材上的有些时间概念和时刻概念混淆在一起,影响了题意分析和理解,甚至于往往因为这样的混淆,使学生极易发生口误.如教材第54页第2题:和平街新设一个邮筒,需要在邮筒上标明取信时间.已定每天取3次信,早上8时30分第一次取信,以后每隔4小时取一次信.请你标出每次取信的时间.又如教材第55页第5题的第(2)小题:课外小组14:30开始活动,经过1小时20分结束,结束时间是()时()分.这两道题目明显都是属于"时刻"问题,因为它们单指某一个"时间点",并不表示时间的经过.笔者认为应把前一题中的"取信时间"改为"取信时刻",把后一题中的"结束时间"改为"结束时刻"."时刻"与"时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为避免混淆,必须要重视这两个概念间的辨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19.
一、谜语引入 [CAI显示动画并配录音:我有一个好朋友,滴答滴答不停走。叫我按时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 师:现在是 8时20分,每个孩子都坐在教室里上课。我们来看看小明是怎样安排时间的,请同学们说出小明什么时候在干什么。 [CAI显示出教材第20页的三幅图。]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小明的时间安排得很好成们也要合理安排时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板书课题:时、分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 (一)认识钟面。 〔CAI显示出钟面。〕 学生观察后,教师引导他们思考:1.钟面上有哪几个数?(根据…  相似文献   

20.
犤教学片断实录犦教师出示如图钟面,让学生判断钟面显示的时间是几时几分?生1:4时55分。生2:不对,应该是3时55分。师:到底是4时55分,还是3时55分?我们来讨论一下。先请认为4时55分的同学说说,你是怎么看的?生:我先看时针靠近4,就是4时,再看分针指着11,就是55分。生(反对者):不对。如果是4时55分,时针应靠近5,而不是靠近4,因为分针走了55分,快到一小时,时针应超过4很多,快到5,而现在钟面上时针是快到4,所以应该是3时55分。(应该说第二位学生的看法非常正确,但仍有部分认为4时55分的学生坚持认为他们的看法正确。)师:两位同学都看出时针靠近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