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性别歧视是语言使用者对待某一性别的歧视态度造成的。本文从构词、职业称谓、谚语三个角度加以分析,并以实例展示了反映在英语,德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同时指出这一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英语谚语是英语文化宝库中绚丽多彩的瑰宝。看似简短的一句话 ,常常显得既寓意深刻 ,又韵味隽永 ,既闪烁着思想智慧的光辉 ,也流溢着语言艺术的光采。国内有学者曾给谚语下过这样的定义 :“谚语是人的经验之结果 ,而用美的言词以表现者 ,于日常谈话可以公然使用 ,而规定人们行为之言语。”德国学者弗利得里希·赛勒尔在他的《德语谚语学》一书中说谚语是“在民间流传的具有诲人倾向和高雅形式的独立句。”英国版的《朗曼现代英语词典》(LongmanModernEnglishDictionary)对谚语词作了这样一个解释 ,说它是一种…  相似文献   

3.
近代有一门学术分科是“谚语学”.谚语是普通老百姓去述说他们的认知、价值和生命态度的语言.谚语里经常沉淀了一个文化体的集体意识. 近年来,我对中国人的谚语非常感兴趣,也做过一些小研究,我即发现“混”这个谚语字的重要. “混”简直可说是中国文化里的关键字,在此且作“混”字解.  相似文献   

4.
德语的尴尬     
像欧洲其他许多语言一样,德语如今也面临着英语的“大举入侵“.一时间,语法混乱、音调怪异的“英式德语“和“德式英语“不绝于耳,比比皆是,让众多捍卫德语纯洁性的德国人头疼不已.为此,这些德国文化的捍卫者和德国一些语言机构一起向这种畸形潮流发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5.
德语的尴尬     
像欧洲其他许多语言一样,德语如今也面临着英语的“大举入侵“.一时间,语法混乱、音调怪异的“英式德语“和“德式英语“不绝于耳,比比皆是,让众多捍卫德语纯洁性的德国人头疼不已.为此,这些德国文化的捍卫者和德国一些语言机构一起向这种畸形潮流发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6.
刘樱 《学周刊C版》2014,(12):17-17
谚语是一国语言的精华,有着音律、大众、简洁等特性.日本人受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影响,开始崇拜自然,因此在日语谚语中有很多和自然相关的谚语.本文拟从等价理论的视角出发,对日语谚语中含比喻修辞的谚语的汉译进行对等研究.  相似文献   

7.
德语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之下的一种语言,在我国被纳入小语种的范畴。德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状况在世界上都居于前列,德语以其严谨的结构,精准的词义在世界各地受到广泛学习。近些年来,德语学习在我国逐渐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并被纳入许多高校的专业课程之中。德语谚语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当下德语教学的良好素材,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德语学习兴趣,改善学生德语学习水平,并能增加学生对德国文化的了解程度。  相似文献   

8.
有一类题目,解题的条件比较多,各项条件之间又有较复杂的相互关系,可能一时记不住那么多条件,又看不透解题的关键所在,常常会感到千头万绪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利用图表法可使条件条理化、问题明朗化,能使你不为条件中的关系所纠缠,并能充分利用已知条件,迅速得出答案。例如:60位旅游者中,有39人懂英语,33人懂德语,30人懂法语,有10人既懂英语又懂法语,有12人既懂法语又懂德语,有8人既懂德语又懂英语,有6人三种语言都懂。问:1.有多少人懂英语不懂法语?2.有多少人懂法语不懂德语?3.有多少人懂德语不懂英语?4.有多少人懂英语不懂德语?5.有多…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句源自德语的谚语,直译出来是“自己生活也让别人生活”。我们汉语常说“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又说:“己所不欲,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学习德语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德国谚语在中文中都有相对应的说法,有的谚语甚至和中国谚语如出一辙,另外有一些德国谚语却带有本民族自己的文化印迹.本文从比较的角度来看一些德国谚语在意义上和中国谚语的对应关系,列举某些相似或不同的谚语,从历史和文化背景方面给与解释.  相似文献   

11.
卡扎·罗姆布是匈牙利著名的女翻译家。她小时侯外语学得并不好,上初中时虽然很用功,但德语成绩总是落在同班同学的后面。到了高中,她曾被人认为是个在语言方面不可造就的人。所以,上大学时,她学了理科。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些美妙悦耳的谚语使她迷恋上了语言学习。  相似文献   

12.
德语的尴尬     
像欧洲其他许多语言一样,德语如今也面临着英语的“大举入侵”。一时间,语法混乱、音调怪异的“英式德语”和“德式英语”不绝于耳,比比皆是,让众多捍卫德语纯洁性的德国人头疼不已。为此,这些德国文化的捍卫者和德国一些语言机构一起向这种畸形潮流发出了挑战。德语曾经的辉煌说起德语,人们自然会想起歌德、席勒、海涅等一代德国文豪诗圣为世人留下的饱含魅力的优美文字。虽然德语在国际政治和经济领域很少被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使用,但它在文化领域的地位却是相当重要的。据统计,世界上出版的每10本书中,就有一本是用德语写成的。第二次世界…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德语在各类词汇领域受到了英语语言的影响。如新闻语言、网络语言等。德语广告语言也不例外,即德语广告词中越来越多地出现英语单词或句子,受到很大的冲击。为了验证这一结论以及研究德语广告中英语词现象的真实现状,从2015年已出版的32本德语杂志《明镜周刊》选取100则不同品牌的广告,对其进行文本分析并得出结论,英语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德语广告语。希望通过该研究可以使语言及文化学习者了解英语对德语广告的现实影响力以及德语广告语言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熟语中的谚语与格言都是为人们所喜爱的语言形式。由于这两种语言形式都是成句,具有言简意丰,富有教育作用等共同特点,因而在编著、教学及实际运用中常出现将二者混淆或将二者等同的现象。对于二者异同的论及所见不多。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中指出:“熟语当中,成为独立的句子来说明一种意思的,就是谚语和格言。谚语是一般人在口头上流传的通俗的话;格言,同谚语的形式没有多大区别,也是一般人所流传使用而又作为行为的规范,多数是有教育意义的。”这里主要是讲了二者的相同点。黄伯荣、寥序东二位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修订本)比较明确地指出一点,即“谚语出自集体创作,格言往往是名人语录。”但也未加详述。本文试从内容、  相似文献   

15.
高校德语教学的基础阶段,是一个启蒙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黄金时期.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尝试趣味教学.巧妙利用德语诗歌教学来辅助德语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在德语入门阶段的学习兴趣.通过诗歌这个载体来教授学生语言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德语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修养.教学实践证明,将诗歌融入基础德语教学,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学习中快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瑛 《华章》2010,(17)
谚语是一种熟语.是语言的精髓,智慧的火花.恰如其分地运用英语谚语,能够在中英文化交流中起到点晴的作用.我们中国的俗成语也来自于人民的生活、劳动,是沉淀了几千年的智慧的结晶.把英语的谚语翻译成对应的汉语成语,能够把两种不同的文化对应起来,对于学习语言的人来说,它就好像是文化的桥梁,起到链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学好谚语,对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作文中恰当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更生动活泼,效果更佳。那么,如何学习和使用谚语呢? 一、理解谚语的深刻含义。学习谚语时,要先仔细想想,这个谚语告诉我们什么经验,或者何种道理。告诉经验的:如“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这条气象知识谚语,告诉人们,明天天气将晴好无疑。说明道理的:如“一个人心里没有计,三个人合  相似文献   

18.
张雷 《现代企业教育》2012,(23):222-223
谚语是蕴涵文化价值最丰富的语言单位,是民族语言长期发展的产物,日语谚语是日本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非常丰富,涉及日本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日语谚语是认识和理解日本人与日本文化的一把钥匙。本文试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对日语中有关夫妻关系的谚语进行初步归纳整理,并通过这些谚语从男尊女卑意识、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对夫妻关系的认识三个方面来考察了日本人的传统夫妻关系。  相似文献   

19.
谚语被誉为语言中的“盐”,是人民智慧和艺术才华的结晶,既闪耀着语言艺术的光彩,又闪烁着思想智慧的光辉。英语谚语集西方各民族文化于一炉,博大精深,是我们了解英语民族社会历史、风俗习惯及文化背景的金钥匙;英语谚语字字珠玑,充满睿智,能启人心智、开人眼界、拓人思路、发人深省;英语谚语的语言生动活泼、鲜活洗炼、清新明快、幽默隽永;英语谚语句式多样,结构千变万化,是进行语言教学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20.
谚语作为一种语言文化,是长期以来由民间创造并在后世中广为流传的语言.谚语经过历史经验的总结,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而且能言简意赅地表达出其寓意.本文通过分析谚语的隐喻研究及翻译原则,探索翻译技巧,对准确地表达谚语的隐喻内涵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