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艳  徐健 《新闻世界》2010,(9):106-108
本文阐释了英尼斯的主要传播思想并对其进行评析,揭示英尼斯传播思想的特殊价值,展现媒介环境学派在理解媒介特征及社会影响问题上不同于经验学派的宏大视角。  相似文献   

2.
英尼斯的大宗货物研究不仅为媒介研究提供了诸如时间、空间、偏向等初始概念,还为其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视角。然而,除了加拿大的一些学者外,其他地区的学者几乎都忽略了它们。本文通过整理大宗货物研究的方法和论点,并结合英尼斯媒介研究的基本论述,在回应围绕偏向论争议的同时,重新阐明媒介偏向论的内涵,为当下数字媒介的研究提供一些历史回溯性思考。通过梳理,本文发现英尼斯的大宗货物研究使用的是一种物质性、历史性、整体性和动态性的方法,它与媒介偏向分析的结合,可以平衡当前以ANT主导的数字媒介研究的空间偏向,帮助我们找到媒介在研究中的恰当位置,并发现数字媒介研究中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传播系统作为社会总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来都是和社会的经济运作紧密相连的。本文试图从加拿大著名经济史学家英尼斯和美国著名传播学家贝尼格的传播研究成果中吸取理论养料 ,以将传播系统的发展置于经济发展史大背景中考察的理论框架 ,探讨现代传媒系统的发展和变迁同社会经济运转及其管理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文章重点讨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因特网的兴起及网站的经济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传播学者麦克卢汉说,英尼斯是一位好老师;而我,不得不承认我是个笨学生。在阅读这本书时,我时常感受到这位大师的深奥。初读此书,作者就把我带入了他的媒介二维哲学世界中,让我深刻体验到传播媒介发展过程中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的变迁,以及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怎样对人类文明发展起作用。文章很艰深,但的确是一本值得多读的好书。不同的传播媒介伴随着人类各大文明的发展。英尼斯把人类文明和传播媒介这两大主题联系到了一起,让我们清楚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制度主义经济学家,媒介研究的先驱英尼斯的传播研究应视为他经济研究的一个延续,他在经济史的研究中建立起一套以技术为线索、对社会演化历史进行政治经济分析的路子,英尼斯从来把历史看作是一个复杂系统,把社会的演进视作多因素复合而成的制度的演进,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了媒介的重大作用,认为信息、知识、思想的传播对社会组织关系、制度习惯、文化变迁的影响更甚于经济.他传播研究中的制度主义方法论可概括为:文化和整体观,演化的观念,集体主义视角,以及对权力、所有权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刘毅 《东南传播》2011,(9):60-63
传播效果的“魔弹论”早在70年前即被证明是过于简单、笼统和天真的,传播学者包括施拉姆、克拉珀在内均以“盖棺定论”之态度将其否定。然而,对于每一种传播效果理论,我们都不宜用单纯的“是”或“非”进行评判。“张悟本现象”、“马悦凌现象”的出现却仿佛预示着“魔弹论”大有卷土重来之势。本文将通过分析“伪养生大师”现象中受众加工信...  相似文献   

7.
哈罗德·英尼斯的“媒介偏向论”和保罗·利文森的“技术补救理论”为传播媒介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技术思维模式,解读了媒介形态的演化机制.媒介形态演化遵循空间性能突破,导致媒介时空失衡、时间性能补救失衡的发展路径.以此理论为基础,媒介可按照不同时代的传播时空性能进行划分,当下的各种新媒体可看做拥有类似时空性能的一个媒介群体,新媒介群实现了对传统电子媒介空间偏向性能的时间平衡补救,从技术上为人类传播系统的时间空间性能平衡提供了可能性.同时,文章提出按照英尼斯和利文森的理论,在狭义相对论的视野下,未来传播媒介难以形成对空间性能的再次突破,这也就意味着当前的媒介系统的技术时空平衡是带有终结性的,这种时间和空间性能的平衡状态将是未来传播媒介的演化基础.  相似文献   

8.
纵观人类文明史,传播技术面临的"时""空"对立问题一直制约着人类信息与情感交流.正如英尼斯在关于"帝国与传播"的研究中明确指出的那样:"传播媒介的性质往往在文明中产生一种偏向,这种偏向或者有利于时间观念,或者有利于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9.
博物馆本身就是一种媒介,它不仅提供保存、展示、传播和建构社会记忆及历史文化的媒介技术,还通过定义当下与过去相遇的仪式和空间,超越了英尼斯所说的媒介在传播文明时的偏向,提供了一种时间性的空间.进入新时代,中国博物馆以自身为媒介,在建构国家历史、加强公民身份认同、传播国家文化形象、塑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国...  相似文献   

10.
传播图景中的制度——由英尼斯的媒介理论谈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认为 ,在英尼斯的媒介理论中 ,对制度层面的论述是单向和不充分的 ,需要给予补充。第二部分对审视传播媒介与制度系统关系的各种理论视角做了归纳和解释。第三部分提出传播现象的制度分析框架 ,并以舆论的形成为例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传播制度对于传播媒介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意义 ,并通过制度分析提供了一种可以“去魅”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过去媒介仅被视作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工具,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最早建构起媒介文本的空间观念。直到英尼斯和麦克卢汉的媒介环境论,才把作为内容的媒介和作为环境的媒介区分开来。而媒介地理学的出现,使空间分析成为媒介研究的一种工具。如今,互联网用虚拟空间勾勒出清晰的媒介空间边界,媒介空间的持续生产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2.
隋岩 《当代传播》2012,(1):31-32
全球化和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国际传播再一次获得了信息传播的时空优势,即哈罗德.英尼斯所谓媒介的时间或空间偏倚性,①实现了信息在不同国家、民族、地域之间的即时自由传播,真正进入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时代。在此情势下,国际传播营造的"拟态环境"建构了国家形象,通过"培养"他国受众对该国家的认知和共识,实现对该国家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同和接受;通过引导他国公众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重构人的主体性。不仅如此,国  相似文献   

13.
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困境与符号学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环境学派,是以多伦多两位媒介巨匠英尼斯和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传播理论范式.半个世纪以来,该学派已发展至第三代学人.在简要回顾媒介环境学派核心理论体系发展的基础上,文章指出媒介环境学派面临一些理论创新的深层次问题.通过媒介环境与符号环境的内在关联研究,提出媒介环境学派方法论融合创新的线索之一,是将媒介环境视为一种基于符号结构的“软”环境,以更切适于新媒介环境下人与媒介交互关系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传者和受众的关系,是认识新闻传播过程、实施新闻传播行为的一个基本问题。综观新闻传播的历史演进过程,因人们对传者与受众关系的认识不同、处理态度不同,传播实践经历了几个阶段,即灌输论阶段、迎合论阶段、解释论阶段。有专家指出,下一步还将向接受论阶段演进。  相似文献   

15.
约书亚·梅罗维茨是继英尼斯、麦克卢汉、尼尔波兹曼之后,美国媒介生态学的第三代代表人物。梅罗维茨的媒介情景理论新颖独特,他对媒介与社会行为的研究成果发人深省。而传播学素有"多学科的交叉路口"之称,构成其学术渊源的学科主要为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新闻学、语言学、符号学等。因此,对作为传播学者的梅罗维茨做一个多学科的理论溯源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梅罗维茨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6.
向大师靠拢     
我们心目中的大师应该是被一种神圣的光环所笼罩的,是被一种高山仰止的情绪所包围的,是被历史赋予无尚荣光的超人,是被上帝赐予给后学的贤人,我们何尝想到能有机会与大师面面相坐、促膝而谈?可是一位与大师们一样贤达的修女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她让每一位手提画笔的大师款步向我们走来——达·芬奇肩扛着蒙娜丽莎的微笑。凡·高头顶着向日葵的辉煌,保罗·克利则骑着在蓝光中穿梭的金鱼……  相似文献   

17.
对“魔弹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受到传播业界的影响,在传播学的起步阶段,魔弹论的部分思想作为未经证实的常识天经地义地成为了传播研究默认的前提。尽管有限效果论挑战了这种观念,但实际上有限效果论仍然是在魔弹论的思维框架下得出的。学者们仍然相信并全力维护这样的观念:传播具有强效果,而且是直接的效果。在有限效果论出现以后,魔弹论并非完全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只是从显性的观念转化为一种隐性的、不易觉察的潜在观念。由于实用性和社会控制导向的传播研究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型塑了当代美国的传播学,美国学者之所以在骨子里维护魔弹论的观念,是与他们雇主的价值取向相一致的。对强效果论的潜在维护使美国传播研究者将绝大多数精力放在了效果的研究上,使美国传播学的视野失之于狭窄。  相似文献   

18.
大师大家的形成产生对于一个领域一个行业一个学科的创新至关重要。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体系需要更多的大师大家,有了一流的、堪与其他学科世界同行相比肩的大师、泰斗级人物,才能建立起一流的精美的中国特色新闻传播理论体系。历史的发展为新闻传播理论在创新中出现更多大师大家提供了良机,其关键在于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作为。为了推进创新,培育大师,必须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立足中国大地,面向中国实际,书写中国理论。中青年学者是未来和希望,尤需奋发努力。  相似文献   

19.
郭祎 《采.写.编》2016,(3):124-125
本文用英尼斯的思想观照如今的“虚拟现实热”,基于英尼斯关于媒介与人体感知的关系、时空的偏向、知识垄断等思想,对虚拟现实对人的作用、时空偏向下的双面意义和“分权—垄断”的双重潜能进行思考,并提出对待虚拟现实,应采取辩证的态度,保持开放的心态、清醒的意识和发展的眼光。  相似文献   

20.
朱丹 《大观周刊》2006,(28):60-61
在业内同行把王黔生称作“大师”,外行的人也愿意称他为“大师”。厨艺精是做大师的必然,为人师表的品德更是做大师的必备条件。除此之外,王黔生身上还有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厨房他可以将菜品做到极至;在厨房之外,他用所有的精力将滇菜文化传播到世界上他去过的每一个地方。[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